黄牛埔森林公园将完善园内配套设施和慢行系统。杨石彪摄
跨16个镇区、串联19个森林公园的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即将落地黄江?9月15日,黄江召开国家农业公园规划成果汇报会,探讨国家农业公园项目落地黄江的相关事宜。会议透露,国家农业公园项目拟将黄江镇作为试点,纳入首批规划镇街。项目一旦落地完成,将对推动全镇乡村振兴与城市品质提升,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齐头并进发挥巨大作用。
早在2016年,东莞已将黄江国家农业公园纳入市重大项目预备项目。根据规划,黄江国家农业公园位于黄江与深圳光明新区的交界处,占地超过万亩,目前项目仍处于初期的规划阶段。资料显示,国家农业公园有主题化、景观化、公园化、规模化等特点,此外大规模的漂亮花海是国内很多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
当天会议就国家农业公园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初步工作计划进行研讨。项目计划以点连面,跨16个镇区,串联六个特色大本营,融入N个景点节点,包含19个森林公园,6个国营林场,将构建粤港澳区域生态型龙头旅游项目。国家农业公园项目拟将黄江镇作为试点,纳入首批规划镇街。
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表示,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更能够造福地方百姓。今后,黄江将进一步探路东莞魅力小城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引领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全镇经济发展。
依托交通网打造区域生态旅游核心
黄江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经济带腹地,西南与深圳市交界,全镇森林覆盖率近60%。山林之间,形状各异的水库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其中,持续散发魅力。
“怎么发挥黄江的生态优势呢?目前的想法是,要发挥它对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发挥它本身的效益。”叶锦锐说,黄江引入“东莞市黄江镇中国农业公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黄江能源油料、农产品、饮食、住房等物质消费。
黄江镇委副书记、镇长李冠洲表示,国家农业公园黄江试点规划要进一步结合黄江特色,突出亮点、突显优势、突破思想,以国际化的思维,以国际化的运营模式,科学谋划、科学实施,推进项目落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直接反映经济结构层次的高低和社会的总体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黄江未来将在最大限度保护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以森林、湖泊、湿地为风景资源主题,进一步规划建设森林公园自然和人文景观,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和旅游信息网,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环境优美、辐射面广、功能性强、同时兼具城市功能的森林旅游休闲度假风景区。
2019年黄江率先编制全市首个镇街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规划,拟依托黄江镇四大森林公园环绕的优质生态基底,通过城市品质提升,打造“水韵黄江,森林慢城”,使黄江在城市特色形象、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最终建设成为东莞极具特色的“山水画廊宜居区、森林小镇示范区”。
日前,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首个盾构区间正式掘进,这标志着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进程步入崭新的阶段。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总长57.46公里,线路起于望洪站,止于黄江中心站,其中位于黄江镇的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目前已开展围蔽施工及前期施工。
未来东莞地铁1号线将与深圳地铁6号线相接,届时黄江可快速、便捷地到达周边城市。“向南与深圳光明进行产业衔接,建设创新融合发展先行区;向北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与松山湖旅游区结合,可打造区域生态旅游核心。”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由城市品质提升契机,统筹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并进,促进三者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寻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扩展,促进城乡发展环境的整体提升。
山体连绵的自然地理风貌,塑造了黄江多片区、多走廊的“森林城市”格局。今后,黄江将依托自然绿道资源和城市步道设施,规划形成南北两大慢行品质环,通过公常路南北慢行轴线串联,形成黄江的城市慢行骨架,连通各公园及社区级步行道路,打造黄江全域覆盖的城市慢行网络结构。
加快实施森林公园优化提升工程
随着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莞深产业合作的持续深化和社会各界对黄江镇城市配套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快实施森林公园优化提升工程,不仅是对上级政策和任务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满足周边区域与森林公园“园城互动、园产互动”关联需求的重要之举,更是黄江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城市品位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快建设具有“山水镶嵌在城中”的特色与高新科技经贸集聚于一体的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黄江镇每年投资数亿元用于全镇绿化养护工作,力争早日建成生态健康稳定、人居环境优美、商务休闲设施齐备、运动度假完善的现代化城镇。
在森林公园建设方面,全镇预计今后将投入5.8亿元用于高水平建设黄牛埔和巍峨山两大森林公园,总面积近2000公顷,建设期为2019年至2020年底。其中,计划投资2.3亿元对黄牛埔森林公园景观进行全面提升,包括完善园内配套设施和慢行系统,修建跨线景观桥和亭台楼阁等景观。
而巍峨山森林公园的定位则是“以提供休闲度假、游憩养生和科普教育为特色,同时兼有一定城市功能的森林旅游产品”。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雕塑、对外绿道、生态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旨在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休闲场所。
按照计划,黄江将在黄牛埔水库出入口处建设体育文化公园。一方面修建以“笔墨纸砚”为主题的构筑物,一方面打造以“琴棋书画”为主题的广场。公园内设标准操场以及100米直线跑道、7人制足球场、篮球场、毽球/羽毛球两用场等运动设施,并沿绿道布置场地景观。
黄江镇是“全国百强乡镇”之一,也是广东有名的水果之乡。今后,黄江着重建设休闲荔枝生产产业带,依托全长34公里的广东绿道黄江段,全程基本绕山水而建,途经黄京坑水库、清泉水库、黄牛埔水库、大屏障森林公园、打鼓山水库、大冚百年荔枝园等主要荔枝生产基地,面积达8400亩,约占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的64%。
绿道以春夏秋冬中的24节气为载体,不同区域体现不同节气的景观特点,依次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环湖景观带。绿道长廊上,筹划配置2个登月塔作为市民登高望远的节点,提高自行车道的标示性,丰富游乐体验;沿水边设置自行车驿站,开辟少量极限运动场地,将依托环黄牛埔水库绿道,不定期开展有关休闲运动的赛事活动,不断擦亮黄江的休闲康体文化品牌。
随着森林公园和绿道的建成,黄江将引导和鼓励周边有条件的农场、果园积极建设荔枝休闲观光采摘点,提高荔枝生产效益;此外,重点建设好旅游道路、景区停车、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森林小镇创建将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带来巨大的效益,最终必将惠民、利民和便民。”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全镇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市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让广大群众共享创建成果。
2025年基本完成社区品质提升任务
近年来,黄江镇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路径,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并根据主体功能区域和村庄不同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阶段、分步骤创建提升,逐级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区域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典型,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按照规划,宝山等4个城中村型社区未来将打造为城镇发展潜力区,从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补齐民生短板、注入人文气息等方面逐步打造新型城市社区;梅塘等半城中村型社区将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侧重提升生活品质、关注低效用地、摸索创新村模式,承担起打造山地特色片区和生态文化型乡村旅游片区的重任,助力黄江接入“百里山水画廊线路”。
“梅塘社区的亮点工程着重提升品质、完善生活配套设施。”黄江镇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塘社区田心村计划打造一条环绕田心蝴蝶地水库的绿道并划定自行车道,绿道全长约4公里,配套建设绿化美化景观,为企业人才和村民健身休闲提供场所,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目前,社区已对环湖路路基进行堆填和自然沉降,景观设计正同步进行。
根据规划,黄江将分阶段推进社区品质提升。2020—2023年将持续推进社区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主体的联动长效管理机制;2023-2025年全镇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本完成现有社区品质提升任务,建成七个美丽宜居的示范社区。
目前,长龙社区已被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指定为国际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基地,按照相关规划,未来长龙社区将规划打造东莞市首座生态健康城。在健康城街道两边,康养会所、健康检测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功能一应俱全。当地居民以及游客均可以在健康社区内进行亲子活动,或到有机田园体验蔬果种植。
接下来,长龙社区将重点打造青龙路和永龙街入口节点,增加客家文化雕塑,展现黄江的客家文化特色与精神风貌,增加体现客家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小品进行点缀,提升第一印象;同时打造下流洞旅游服务配套节点,激活周边地区,拓宽或整修质量较差的道路,提升景区外围景观,引导游客进入景区。
未来,长龙社区还将利用传统客家文化古韵,构建集旅游服务、历史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客家特色乡村,并整合现有旅游休闲资源,挖掘潜质,塑造乡村休闲的独特亮点和核心吸引力。此外,整合属地化要素资源,以农、旅联动,培育地区发展全景产业,打造乡村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9月20日,由东莞市文化馆和高埗镇文广中心共同主办的2020东莞小诗人沙龙高埗专场(第9期,总第52期)在高埗镇昌兴存茶企业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