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幸运地等到了“生命种子”
警察叔叔送的吉祥物和信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文聪
9月22日17时45分,一趟搭载着“生命种子”的航班从上海飞抵深圳宝安机场,早已等候多时的取髓专员立即快速验收,赶赴东莞。22时30分,伴随着10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成功输入白血病患儿的体内,这场历时9个多小时,跨越两座城市的生命接力圆满完成。
等待近一年迎来合适配型
接受此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是两岁女童小周,她出生不到半岁时,就被确诊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这是一种婴幼儿罕见病,因为凶险,也被称为“儿童白血病之王”。
去年10月,在病友家属的推荐下,小周妈妈带着女儿来到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求诊。据主治医生彭智勇介绍,JMML对化疗效果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移植后复发率较高,这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此前,我们团队针对复发率这个难题设计了‘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将JMML的总生存率提到了90%以上。”
想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就必须先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小周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寻找供者。今年6月份,小周一家人接到了好消息,上海市的一名捐献者和小周配型成功。据了解,捐献者是一名公安民警,他在读高中时就签下了捐献志愿书,时隔七年后接到中华骨髓库的来电,告知其造血干细胞经过初筛,成功配对一名远在广东的罹患白血病小朋友。因工作性质特殊,他提前交接好工作,连续五天,每天早晚注射动员剂,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与其他等待配型的患者相比,小周无疑是幸运的。来自中华骨髓库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华骨髓库捐献799例,申请配型检索人数却多达7377人。彭智勇说,小周等到的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是万分之一乃至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她也成为研究院成立以来,第36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争分夺秒九小时生命接力
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条件非常严格,必须在2℃-6℃条件下保存,并尽快回输。从上海到东莞,两地相距1500多公里,为了保证移植效果,两地的医院开启了历时9个多小时的生命调度与接力。
9月22日13时,南方春富血液病研究院的取髓大使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交接,带着非亲缘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踏上回程。15时51分,航班延误半小时后起飞,在研究院等待的家属和医护稍微松了一口气,这是因为此前广深连续两天雷雨,航班正常率不到60%。
17时45分,航班落地深圳宝安机场,取髓专员快速验收后登上专车,拎着“生命种子”飞驰向东莞南方春富血液病研究院。20时10分,经过核对血袋标签与血液样本标签无误后,主治医生彭智勇签字,将血袋送入移植仓。两个小时后,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被缓慢注入小周的体内。
跟随造血干细胞一起抵达研究院的还有一封署名“上海公安叔叔”的信和穿着公安制服的吉祥物小熊。念这封信时,小周妈妈几度哽咽:“叔叔不认识你,不知道你的名字,也想象不出你的样子,但叔叔能感受到患上疾病你所承受的痛楚。在这样渺茫的概率中终于配型成功,小朋友你是幸运的,叔叔也是自豪的……”
新闻推荐
铁场水稻羊城晚报讯记者谢颖、通讯员清溪宣摄影报道:近日,记者走访清溪镇铁场村的80亩水稻田,看到金灿灿的稻穗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