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各大商会、企业家已认领了670棵古树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9月是核桃收获的季节,核桃自古被冠以“长寿果”的美誉,营养价值极高。在过去,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江底乡箐脚村的老核桃树上挂满了青皮果实,却无人采摘,只能烂在地里……然而,这种困境被一群来自东莞的企业、商会代表打破了。
自从东莞对口帮扶昭通以来,“万企帮万村”结对帮扶工作频出新招。为了推进东莞帮扶昭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市工商联(总商会)发起了“百年古树核桃认养”行动。倡议东莞工商界个人和单位参与认养古树核桃,为箐脚村纾困解难。
9月20日至21日,东莞统一战线组成帮扶慰问团,赴云南省昭通市开展东莞统一战线考察慰问和帮扶捐赠活动。活动中,市工商联(总商会)与箐脚村、龙井村签订协议,协议认领1000棵核桃树。记者28日从市工商联获悉,各镇(街道)商会、团体会员及会员企业、企业家非常积极,截至9月28日,670棵树已正式认养,其他的也在认领之中。
箐脚村地处江底乡东北边。村子海拔2175米,年平均气温18℃,为核桃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现全村种植核桃2500余亩,其中百年古树600余棵,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这本是全村的致富树,但这些核桃树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箐脚村属于贫困村,村子包含大黑山、大白路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53户,其中农业人口3373人,村民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359.6元,因此村中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里仅剩下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只能任由核桃掉在树下烂掉,严重地浪费了这天然的资源,也减少了村民的收入。
认养农业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将以往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向“销供产”模式转变,探索消费扶贫新路径,让消费者能够参与到监管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也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农产品。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直销的风险,带动了贫困户的高效益发展。
本次的认养活动中,认养一棵古树核桃需要认养费1200元,含承包费和人工管理费,认养人每年可以获得古树核桃产的40公斤干果。8月下旬百年古树核桃认养倡议书一发出,就受到了东莞各大商会、企业家的热烈响应。9月20日正式签约后不到一周,东莞各大商会、企业家就认领了670棵古树。
东莞市万江商会、东莞市福建商会、东莞市塘厦商会、东莞市企石商会、东莞市横沥商会、东莞市江西上饶商会等商会,及会员企业参与了本次的认养活动。
目前各大商会和企业已经签订协议,箐脚村、龙井村的千棵古树核桃都留下了东莞的印记,记录着鲁甸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梦和莞商心系社会的爱。
新闻推荐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一行到麻涌参观交流,并与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和海昌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东莞理工学院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