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和他的城堡》作者:袁仕咏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2月
袁仕咏是一个持续专注于东莞诗歌写作生态和文本样品的测量者,富有耐力和热忱的书记员,是新世纪以来东莞诗歌现场重要的见证者、观察者、纪录者、对话者。他总是在默默地在蹲点、取景和冲洗显影的底片,让外界对东莞诗歌群体的认识更加生动细致,多了一些现场的质感和史记列传的底色。
来莞二十余年,袁仕咏以“诗人和他的城堡”命名他的首部诗歌评论和札记集,则具有双重的隐喻意味:生存与言说,皆互为镜像。该书收集了他自2003年始创《繁星》诗报的发刊词,到近年他对东莞众诗人和诗歌创作活动和现象的评述,时间跨度15年之久,是他写诗之余的“余墨”和“余绪”,在诗人身份之后,给了他青年评论家的清晰面孔。
作为朋友们身边的阅读者和审视者,袁仕咏的个论和文本细读总是有着自己独到的发现和体会,每见新奇。有着湖湘文化基因的他,是圈内少有的耿直敢言、不卑不亢之人。书中被他选中的诗人,观察的位置和维度是独到的,如他对大家喜爱的郑小琼作品的品读,敏锐地发现郑小琼“坚硬”的外壳下有诗人刻下的“柔软”,那是一种交织状态物,藏着的“一颗高贵而温柔的心”,这无疑是对外界众口一词式的评价的纠偏和校正。他能从诗人百定安的“在我看来,诗是没有使命的,它至多是诗人保存自己心跳的容器而已”中发现了对百定安的心灵写作的秘密,“他安然收容这一切”,包括生命的精致和粗粝。而他写本人的《他有一颗沧桑但广大的心——方舟诗歌新作阅读札记》,不少人说过我的“底层写作”和“悲悯”,他却道出了我少为人言的“广大的心”。在他成文之前我们并没有专门的对话和交流,这种对作家诗人灵魂深层秘密的揭示和独到捕获,让我多少有点“惺惺相惜”的共情和感动。又如他解读刘大程诗集《风中的巢》,“呈现出一种风雨过后难得的清澈和平静,它不再是倾诉,更趋向于接近自言自语和陈述。这种旁若无人的自语或陈述状态,让诗歌更接近灵魂,使物象呈现出一种更本质的真实,更接近客观和自然,因而也更具感染力。”指认出大程用更开阔的行吟方式对苦难的变异书写的努力,是诗人刘大程的一次超越,让人耳目一新。袁仕咏的诗评是脚踏实地的,没有左右讨好的飘忽不定,也没有削足适履的评判预设。
《诗人和他的城堡》还是一份城市诗歌的最原始也是最基础性的诗事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文献”价值。如其中有年度诗事综述,如《2010年东莞诗歌观察》等;有对城市诗歌品牌活动和创作群体的观察,如《东莞制造:“诗歌回归大众”》等;有东莞诗人研讨会的发言实录,如《关于打工诗歌的一点看法》等,虽是一家之言,但从中依然可窥见东莞地方性诗歌史实和诗歌个案的不同解读。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的正史都可靠,偏史、野史、地方史志、民间文本和个人叙事,都能起到补正史之足,纠正史之伪的功效;也不是所有的通史才是合法和正当的,那是粗线条和“洁本”,而最丰富的历史枝节大都隐藏于大量的断代史的细究中——反而是对历史真相的无限趋近和还原。在这个意义上说,袁仕咏的《诗人和他的城堡》无疑是一座城市在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文学诗歌内流河上流淌着的一股真实的文学细流和诗歌清流,极富生命表现力的活着的年代诗史解说词。
新闻推荐
开心过节 莫忘防诈 东莞公安机关线上线下齐发力,向市民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本报讯中秋国庆“双节”8天长假,不少市民忙着外出旅游,也有不少市民在家享受和家人团圆的欢乐时光。但是,不论是出游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