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开展夜间执法,查处垃圾偷倒行为。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近年来莞深交流愈加频繁,在黄江加快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背后,有一股暗流涌动:夜间违法倾倒现象逐渐增多。
为还群众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黄江城管、交警、交通等部门联合组成执法行动小组,持续开展夜间查处行动,有效打击泥头车违规运输、工业垃圾违规倾倒、噪音扰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动。
黄江东环路、青龙路某路段曾是违规偷倒垃圾的重灾区,通过几年的持续整治,今年这两个路段的偷倒现象几乎被杜绝。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郑国豪
从“重灾区”到全年零偷倒
随着东莞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及深圳产业外溢,不少深圳企业开始往黄江转移,这为黄江带来了诸多红利,但也诱发了一些违法行为。
“深圳监管比较严,他们以为将垃圾倒到黄江就没人发现。”夜间执法队一队员说,前几年,一些外来企业为了躲避深圳严厉的处罚,往往选择将工业垃圾悄悄运到黄江辖区进行偷倒。有一段时间,沿黄江段公常路等主干道两旁,经常能看到外来车辆倾倒的垃圾,“几年前,这种偷倒垃圾的现象较严重。”
“为了躲避监控拍摄,偷倒的泥头车往往开得飞快,倾倒垃圾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执法人员说,飞驰而过的泥头车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
外来泥头车深夜倾倒建筑垃圾渣土行为,严重影响黄江市容市貌。为打击各类泥头车违规运输行为,2016年7月,黄江镇整治违法偷倒建筑余泥和垃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针对倒固体废物行为主要集中在夜间的特点,黄江镇从城管、交通、交警、环保、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行动小组,持续开展夜间查处行动。
自夜间执法队成立,许多车主眼中唯恐避之不及的泥头车,成为执法队夜夜追查的目标。执法队主要采取定点检查及突击截查相结合的模式,在黄江与深圳市光明区交界处设置市际固定治安卡点,检查途经的固体废物运输车辆,对辖区内固体废物运输车辆通行频率较高的路段进行机动巡查。
据夜间执法队队长彭少堂介绍,外来泥头车在夜间经过都需要停车登记备案信息,“一旦车辆入境出现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我们都能通过回看录像,对涉事车辆追加惩罚。”
去年8月6日晚,黄江城管分局、交警大队、交通分局、铁骑巡警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分别在公常路碧桂园、中信红树山、富民路交汇处等路段设卡检查。行动中,夜间执法队以“零容忍、严查处”为原则,共查处9辆存在无证运营、污染道路等违规行为的泥头车。
一名队员表示,前些年东环路沿山路段路灯较少,夜间一片漆黑,且人迹罕至,曾是泥头车违规倾倒垃圾的高发地。在夜间执法队联合其他部门重兵整治后,这种情况得到扭转,偷倒行为大大减少。“今年至今,青龙路路段没有发生过偷倒现象。”执法队员说,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黄江其他地段。在执法队组建4年后,通过持续不断的重拳执法行动,如今在黄江违规倾倒垃圾的现象已难见踪影。
强化施工工地源头监控
夜晚10时,黄江夜间执法队正驱车在路上,除了违规运输行为,他们每天的固定工作是前往全镇在建的5个施工工地进行定点检查。
为强化施工源头的监控管理,黄江城管会要求土方运输公司向部门完成报备手续,明确泥头车运输时间、路线、车次及“泥头泥尾”,同时提供“泥尾”处置的相关文件和合同,通过夜间执法队的日常巡查,严格督导其按照报备内容进行运输。
近日,由于连夜的大雨,施工工地地面出现许多坑坑洼洼的黄土,检查完某家搅拌站后,执法巡查车已沾满污迹。离开搅拌站时,彭少堂拿起水管,对巡查车进行洗刷,确保车辆干净,再上车前往下一个巡查点。“我们抓别人违规倒垃圾,首先得保证自己不污染道路。”他说。
由于5个施工工地途经路面大都崎岖不平,驾车经过时,人也会跟着车颠簸摇晃。对这种情况,夜间执法队队员早已习惯。彭少堂说,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违法行为的高发地。
为了防止施工工地堆放垃圾,排放工业废水、污水等情况出现,夜间执法队会督导施工方通过水管冲洗、路面清扫等方式,勒令其凌晨早上7时前完成整洁工作,避免污染物堆积,将工地污染“掐死”在源头。
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偷倒行为
对居民夜间举报的违规行为进行快速处理,也是夜间执法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017年1月,根据整治工作及人员岗位变动,黄江印发《继续整治违法偷倒建筑余泥和垃圾专项工作方案》,并落实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偷倒行为。彭少堂表示,平日执勤时,不时能接到来自各个社区群众的投诉举报电话,内容涵盖噪音扰民、违规倾倒垃圾等方面。
执法队时常接到居民投诉,称楼下一些大排档食店夜间营业时极为吵杂,严重影响休息。“夜宵档口的食客人数较多,由于执法人数不足,有时到了现场劝导也没有效果。”队员表示,但经过耐心疏导,绝大多数食客市民都能接受劝阻,不再干扰周边群众休息。
近段时间,彭少堂时长带着队员前往黄江大道某家酒吧进行巡查,原因是有居民举报酒吧夜间营业时发出大量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接到举报电话后,夜间执法队当即采取行动,“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到酒吧巡查,只要听到有扰民的声音就进去整治。”持续一个星期的督导巡查后,酒吧管理方最终在前后门加装设置隔音门、隔音网,困扰当地居民的噪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夜间执法取得一定成效后,黄江执法队将继续强化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引导,鼓励市民积极举报夜间违法行动,切实加大对非法转移和倾倒固体废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力保夜间黄江的一片安宁。
实行轮岗制度减少执法队员身体损伤
黄江夜间执法队共有8个成员,巡查从当天晚上9时30分持续到次日凌晨2时半。每当巡查任务开始,执法队员都会带上对讲机和手电筒,并穿上黄色荧光的队服,“这件衣服能在夜里反光,增加我们夜间出行的安全性。”一名队员告诉记者。
实际上,泥头车违规运输行为执法工作从不是轻松的事情。“执法时,有些泥头车存在严重超载等违法驾驶,甚至为了逃避罚款、扣车等惩罚,他们还会做出硬闯关卡、遮挡车牌等行为。”彭少堂说。
此外,夜间执法队日夜颠倒的工作性质会引发一些问题。一名队员表示,刚到执法队通宵执法后,经常接下来几天都是迷迷糊糊的,白天补觉也补不回来。
同时,由于作息时间颠倒,队员跟家人的生活节奏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刚加入执法队时家人有意见,大家白天上学上班,好不容易回家了,我却要去上班,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一位队员回忆道。
虽然起初不理解,但在切实感知夜间执法的成效后,队员家人的想法有了转变。特别是临街居住的队员家庭,以往路边不时会有工程车乱按喇叭、乱开车,严重影响休息,夜间执法铺开后,这种现象已消失了。“他们知道我们是保护黄江的一方净土,就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工作。”一名队员说。
目前,为保证队员调整作息,减少身体损伤,夜间执法队一般实行3—6个月的轮岗制度,期满即可申请调岗。
新闻推荐
东莞“输血”为昭通做好基础民生保障 3年帮扶民生类项目679个
东莞对口帮扶的昭通鲁甸县易地搬迁安置房,共安置32000多名贫困人口。记者获悉,在东莞对口昭通的扶贫过程中,“输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