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的马树镇,高原的一片平川上,草莓大棚连片而建。
鲁甸县积极引导花椒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
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一条山路蜿蜒延伸至山的深处。
巧家县马树镇的草莓车间解决了很多当地妇女的就业,孩子可以跟着家人一起到车间里面。
昭通市立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为手机数据线。
昭通市立勤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查显示器。
高原之上的昭通鲁甸县水磨镇,连片种出一片土豆的“海洋”。
乌蒙山耸立于云贵高原之上,云南贵州的几座城市坐落其间。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在与大山探索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
云南省的昭通市,便在此地。
“七峰耸秀,烟雾时绕,巅岩出没,气象万千,嫩城枕郭,四时青翠不变。巅上有泉,人或无意而遇,觅之则不可得。”清朝的《镇雄州志》,将“乌峰耸翠”列为风物胜景之一。
而镇雄县,是采访团此行的第一站。
在我们9月12日抵达镇雄时,其贫困县的帽子尚未摘除,因此当车辆从镇雄大道驶进县城,眼前的景象实在令人惊讶。
双向八车道的宽敞大道,两旁林立的商品房和写字楼,县城里穿梭的汽车……单从城市建设来看,这里并不比沿海城市的县城差。
“最近几年昭通已经大变样,东西部产业协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地的东莞扶贫干部说。
直至我们驱车在昭通各县区穿行,接触各样的人与产业后,才更深刻地了解到,这些东西部协作所带来的产业成果,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也为更多人带来了希望与温情。
在镇雄县的扶贫车间内,母亲文泽寻在缝纫机上忙碌。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让她能够接送小孩上学,晚上还能到车间加班。在这个县的另一个生产泰拳服饰的扶贫车间内,庹必珍成长为一名熟练工人,每个月能够拿到3500元。
东莞对昭通帮扶的六个县区,各种产业在大山间拔地而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很多人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敲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在乌蒙山深处昭阳区的滇粤产业园里,集聚了来自东莞的12家电子信息企业,包括电源、显示屏、摄像等多个产业环节都能在这里完成,过去工业基础薄弱的昭通,在短短几年间燃起了工业的火种。
车至彝良县的小草坝镇,云山苍翠,种遍了天麻。经过政府和企业多年的努力,小草坝天麻产业正悄然改变。过去30多个小品牌林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区域品牌“彝良天麻”叫响市场。
而到了鲁甸县,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花椒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这里花椒飘香,人们的生活也更好了。
驱车经过百转千回的山路,来到巧家县的马树镇,高原的一片平川上,草莓大棚连片而建。
在合作社的车间,工人们穿着洁净工服,扶老携幼在分拣草莓,其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个车间,不仅让村民们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也让不少儿女在外打拼的孤独老人们,重新融入了社会,心灵有了慰藉。
当然,为了完成上述的成就,东莞的扶贫干部也付出了很多。当我们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一天坐车10个小时连续拐弯的山路后,更明白其中的不易。
经历了种种困难后,看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果在这片大地上开花,相信很多人心生欣慰。
在结束最后一个采访,从巧家县回到昭阳区的路上,蓝蓝的天上一群白鸟展翅高飞,在它们的下方,是全新修建的高速路桥。
相信在未来,随着交通的逐步改善、产业成果的进一步发展,这座乌蒙山深处的山城,定能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龚名扬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龚名扬
新闻推荐
东坑一所逾20年村办幼儿园坚持惠民办园 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日前,信息时报记者从东莞市东坑镇获悉,该镇有一所逾20年的村办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坚持以党建引领办好家门口的教育,通过各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