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练习书法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秦小辉通讯员叶晓彤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东莞市各所敬老院里热闹非凡,洋溢着欢声笑语。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按摩,每月还组织“每月生日会”……随着小康生活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人要求儿女把自己送到敬老院,颐养天年;与此同时,不少敬老院推行“文养结合”,不但重视老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还更加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组织各类活动,让老人不“老”,老有所学,紧跟时代步伐。据统计,以石龙敬老院为例,自2010至今,其住养老人中就有百岁老人11位,90岁以上的老人共31位。
已有11位百岁寿星乐享晚年
不久前,袁娇婆婆刚刚过了103岁生日。年过百岁的她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如今仍能手握毛笔,一笔一画写字。当天,袁娇婆婆早早地梳妆整齐,精神饱满地接受石龙敬老院的工作人献上鲜花、蛋糕和祝福。这一幕也令袁娇婆婆的子孙感到满意。他们表示虽然因为疫情实施临时封闭管理,但石龙敬老院让他们和袁娇婆婆之间的联系从没有间断。
“这里的环境卫生好、服务周到,这里出现过好多百岁老人,子女们也放心让我们进来。”今年即将100岁的黄钻兴婆婆开心地如是说。据统计,自2010至今,石龙敬老院住养老人中有百岁老人11位,现健在的百岁老人有袁娇婆婆103岁、黄钻兴婆婆99.5岁、何旺婆婆99岁。目前,住在这里的90岁以上的老人共31位。
据石龙敬老院院长王珊珊介绍,院里老人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每月生日会”,因为每当有生日派对,大家都会一起为老人们跳舞、歌唱,唱生日歌、吃蛋糕,还会收到惊喜礼品。经常会有热心的商家和团体到石龙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们,为他们送上小礼品,帮他们按摩,陪他们聊天,让老人们时刻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王珊珊说,她已经把石龙敬老院当成她排在第一位的家,每到放假回来就想这些“宝贝们”,看到他们健康开心,她的心就踏实了。
“文养结合”助老人老有所学
据了解,敬老院照顾老人们在衣食住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思想、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石龙敬老院推行“文养结合”,经常组织各类活动、课堂让老人不“老”,老有所学,紧跟时代步伐。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为了让老人们感受节日的氛围,石龙敬老院社工服务站组织院舍长者开展“巧手妙思”中秋节主题活动。活动上,社工先展示三幅与中秋有关的图片——嫦娥、月饼、灯笼,然后让参与的老人看图说话,并为其讲解嫦娥奔月的典故,从而引出活动主题。现场氛围活跃,和乐融融。而在制作传统手工灯笼环节,参与的老人们细心地制作着,专心地搭配着。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大部分参与活动的老人已年过八旬,眼神不灵光,但却不气馁,依然用心地一粘一贴绘制着,场面温馨,令人动容。
此外,近年来,石龙敬老院在镇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各界热心人士、爱心企业的帮助下,院舍环境不断完善,不但在走廊增设安全扶手,卫生间也设置紧急求助铃,添置床栏、护理床等等。据了解,石龙敬老院已先后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市模范敬老院”。2019年,石龙敬老院还成功创建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新闻推荐
■猪扒包全媒体记者陈奕希摄在东莞石排太和中路边有一家不起眼的牛杂店,外貌平平,却稳居石排小吃榜榜首。让我们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