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级河长 罗成基
虎门镇级河长 黄沛民
东城镇级河长 余伟红
黄江镇级河长 赵东闽
谢岗镇级河长 罗满桥
石龙村级河长 郑林锋
塘厦村级河长 罗洋胜
石排村级河长 叶满春
中堂村级河长 陈昶
东坑村级河长 李稳榆
塘厦民间河长 黄亮成
常平民间河长 谢耀棠
市级民间河长 孙江
清溪民间河长 殷福泰
谢岗民间河长 罗焕灿
虎门护河志愿者 伍锐全
清溪护河志愿者 陈静
石排护河志愿者 王旭华
塘厦护河志愿者 林伟强
桥头护河志愿者 温海松
■清溪河杨梅坑水段消除黑臭后,重现“水清岸美”,成了周边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1月24日,市河长办通报2020年下半年东莞“寻找最美河长、最美志愿者发现最美河涌”活动评选结果(以下简称“最美河长”评选),“最美镇级河长”“最美村级河长”“最美民间河长”“最美护河志愿者”悉数出炉。其中,清溪镇清溪河杨梅坑水段获评“最美河涌”。
“最美河长”评选聚焦“水质”改善,全面展示基层一线河长为河涌治理作出的贡献。通过选树巡河护河典型人物,挖掘河涌治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榜样,搭建河涌治理交流学习平台,让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在东莞落地生根,推动越来越多的河涌实现“水清岸美”。
“最美河长”访问量超1000万人次
“最美河长”评选已成为东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风向标,得到镇街(园区)的积极响应。得益于“最美河长”的辛勤工作,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也赢得市民群众的认可。大家通过为“最美河长”点赞投票的方式,肯定基层一线河长的工作。为期10天的网络投票活动中,“最美河长”网络投票平台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投票数达到326万,成为2020年度东莞最热门的评选活动之一。
与以往相比,此次评选亮点颇多,镇级河长更加注重“最美河长”评选,长安、虎门等镇街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推荐人选;有22个镇街通过各自渠道为候选人宣传推广,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全市33个镇街(园区)第一次实现全覆盖,积极参评“最美河长”。经市河长办审定,21名镇级河长、27名村级河长、19名民间河长、26名护河志愿者进入网络投票环节,28条河涌角逐“最美河涌”,营造了浓厚的“全民治水合力治污”氛围。
其中,“最美镇级河长”候选人覆盖道滘、东城、东坑、凤岗、莞城、虎门、黄江、南城、企石、清溪、石碣、石龙、石排、塘厦、万江、望牛墩、谢岗、樟木头、长安、中堂、松山湖等21个镇街(园区)。麻涌、大朗、望牛墩、樟木头、中堂、高埗、东城、长安、常平、茶山、石排、南城、莞城、厚街、石碣、企石、石龙、塘厦、万江、凤岗、黄江、东坑、横沥、洪梅、虎门、清溪、沙田、松山湖等28个镇街(园区)推选河涌角逐“最美河涌”。
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东莞积极构建市、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围绕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保护水域岸线、强化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细化形成28项具体工作,全面强化河长的“第一责任”。截至2020年12月,全市669条河涌全部落实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每天有上千人奔赴巡河护河一线,形成了河涌治理的最强合力。
根据工作安排,东莞日报社承办“最美河长”网络投票事宜,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报纸、i东莞APP、东莞时间网等媒体平台,充分拓展“最美河长”评选影响力,为全市各级河长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桥梁,积极向市民群众普及巡河护水知识,挖掘河涌治理亮点,督促各级河长履行职责、公平公正拉票,赢得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吸引大批热心人士为“最美河长”“最美河涌”点赞加油。网络投票结束时,“最美河长”网络投票平台访问量达到1085.5万人次,投票数达到326.59万。
调查组走访17个镇街现场评分
谁是“最美河长”,市民群众有投票权;哪条河涌“最美”,全靠“水质”说话。河涌水质好转、生态环境改善,这就是“最美河长”“最美河涌”的底色。
网络投票甫一结束,市河长办立即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现场调查组,深入凤岗、塘厦、清溪、谢岗、黄江、大朗、大岭山、东城、石碣、石排、石龙、高埗、中堂、道滘、万江、长安、虎门等17个镇街,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最美河长”候选名单负责的河涌进行实地走访、现场评分。
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公平起见,根据全面河长制工作主要内容,对现场评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突出河涌水质、河涌管护、河涌日常工作等三个方面,每项细化成相应的等级。其中,水体黑臭,可以直接判定为“0”分。水体浑浊,还分有异味、无异味两种;水体清澈,环境优美,才能取得高分。
在为期四天的现场评分过程中,调查组五名工作人员,沿着河涌岸堤步行,随机选择三至五个点,拍摄图片,录制视频,详细记录水质情况,查看周边环境。“蹲下身子,用手从河涌掬起一捧水,凑到鼻孔前。”沿着河涌岸堤走三五百米,用手掬一捧水,再拍一段视频,河长的日常工作基本上“一目了然”。
从实地走访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镇街融入“真干、实干、敢干”队列,比如黄江、石排、石龙、万江,构建长效机制,河涌水质向好,岸堤完好,部分河涌水质清澈,让人眼前一亮。周边群众也喜欢沿着河涌散步。但是,长安、虎门等镇街部分河涌水质还大有提升空间。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组成员对照评分标准逐一给出相应的分数,对河长日常工作的评价也更加具体、更贴近实际、更加公正合理。事实上,“最美河长”评选有力推动河涌源头污染治理工作,突出水质改善与变化。综合河长任职时间,在任期内水质出现大幅度改善,虽然水体没有达到清澈程度,但从黑臭水体变成“水体浑浊无异味,周边干净整洁”,这也会成为“最美河长”的加分项。
选树“最美河长”引导河长履职尽责
“最美河长”评选真实反映了一线治水人和护河人的辛勤劳动,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护“蓝天、白云、碧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然引起社会共鸣和政府肯定。
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河湖众多,669条河流、187个湖库。2017年11月,东莞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会议,每条河湖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加上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全市巡河护河队伍超过1000人。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积极参与巡河护河活动,认真反馈河涌治理问题。虽然没有经济报酬,但他们仍然怀着一颗挚诚的心,积极呵护身边生态环境,引导市民群众关心自己的家园。
“最美河长”评选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聚焦水质好转,全面展现“河长(人)”“河长制工作(事)”的创新亮点,得到了全市33个镇街(园区)的积极响应,先后有544名河长、150条河涌进入网络投票环节,累计访问量超过2000万人次,营造全民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在2019年全市民间河长、护河志愿者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为“最美河长”颁奖,高度肯定民间河长的辛勤工作,称赞“最美河长”评选工作,为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营造共建共管共享的治水格局。
东莞日报社充分整合旗下媒体资源,积极刊发“最美评选”权威报道,呈现主流媒体声音,突出河长主动作为和河涌治理亮点,不断总结河涌治理经验,推介镇街创新工作亮点,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通过“最美河长”评选活动,推动镇街(园区)河长办强化监督、精准问责,引导各级河长由“形式履职”向“内容履职、成效履职”转变,全面提升河长履职水平,切实改善河涌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最美河涌点击
清溪河杨梅坑水段:“黑臭河”变身“景观河”
清溪河为石马河一级支流,发源于东莞市清溪镇与谢岗镇交界的长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杨梅坑,在企太阳村与铁矢岭河汇合,后折向西,出角岭,蜿蜒经镇区,最后在长山头新围汇入石马河。清溪河全长24.67公里,最大支流为铁矢岭河,下游穿越清溪镇区,于聚富新村汇入清溪河,河道全长20.58公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加,清溪河成为纳污渠,岸上的污水没有处理直接排进河涌,河水越来越臭,越来越黑。周边部分居民群众环境保护理念缺失,向河中倒垃圾,让河涌不但水质变差,而且垃圾遍地,河涌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019年3月,清溪镇举行清溪河综合整治誓师大会。通过大兵团截污控源和末端截污相结合的方式,清溪河基本完成了排污口整治,河涌的水质一天天变好,从2019年底以来,清溪河杨梅坑水段消除黑臭,水质一直保持在Ⅴ类水水质。由于新建拦水坝,潺潺清流顺着水坝往下流。随着水质和河岸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时有出现,有时候会看见白鹭、水蛇等野生动物。
在清溪镇政府附近的河堤上走一会儿,就能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提升。脚底下是用大理石铺设的人行步道,干净整洁;再往上,生态砌块形成了一道生态挡土墙,这道墙最大的优点是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在墙上种植各类植物,避免了河岸硬堤化对河涌生态环境的损害。
干净的大理石步道,清澈的河水,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整治,清溪河水旧貌换新颜,生态环境大幅提升,“清溪上河图”已经初具雏形。其中,沿河绿道、二级步道、休闲景点已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020年下半年东莞“寻找最美河长、最美护河志愿者发现最美河涌”评选结果
最美镇级河长
(5名)
最美护河志愿者
(5名)
最美民间河长
(5名)
最美村级河长
(5名)
新闻推荐
邹明《皖南歙县写生之二》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尹春芳)由深圳市鹏宝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的“写生路上——邹明2020年水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