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今一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并不缺乏制造型人才,缺少的是软件配套方面的人才。但要吸引这类型人才来佛山,一定要有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够将项目通过本地的产业链和市场进行产业化,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我与佛山结缘于2015年12月。2015年,中组部人才局从“千人计划”创业的上千项目中,挑选了近60家企业,组团参加第十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建立了“千人计划”项目展区。我公司是唯一入选的人脸识别和视频行为分析人工智能企业。
在2009年,我入选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之后长期担任国家“千人计划”评委、各省市人才计划评委,包括广东的珠江人才计划和深圳的孔雀计划等,对各地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相对比较了解。
因此,在留交会上,我表示希望能够直接对接项目,将业务落地。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考察、对接与交流,禅城区政府与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2017年5月,我在禅城区成立了佛山弘视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为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借助区位和产业链基础,完成赋能带动,辅助政府完成产业升级。这一年以来,公司在佛山快速成长,目前已建有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团队,并与佛山电信等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
众所周知,高端技术和理念产业化难度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有要素都到位。那么,我为什么选择佛山?
首先是区位优势。佛山地处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等。佛山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粤港澳大桥、广深高铁的不断推进,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山在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迎来了新的机遇,这也为公司的人脸识别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是区域内完整的产业配套。公司的智能产品,不仅在佛山能够能找到大量的配套产品,同时公司也能为佛山的智能家居、智能电器、瓷砖生产线等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完整的产业配套有利于项目进行产业化。
最后是政府的诚信和承诺。如今,全国各地出现抢人大战,提出各种吸引人的条件。我认为,如何帮助人才项目落地,迅速让企业的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承诺合同签订的每一项条款,才是吸引人才最有利的“武器”。而佛山市政府、禅城区政府的诚信和坚守的承诺,是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的最大法宝。
人工智能是一种能力,需要落地到用户需求,只有解决实际项目中的问题才能形成生产力。2017年,弘视与禅城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公司的人脸识别、行为分析、机器视觉等人工智技术,先以禅城区为案例,提升禅城区的智慧安防和政法系统,建设由我牵头设计的公安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挖掘系统。同时,我与禅城区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建设“禅城区雪亮工程智慧综治视图管理系统”,历时近6个月,完成了国内首创的政法系统智慧人像识别和共享云平台建设方案,对政法系统的重点人员、流动人口、突发事件等提供了智能化的应用工具和大数据平台,该项目也是本次在上海签约的内容之一。
我认为,人才引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通过宣传提升城市的影响力,进而吸引人才落户佛山。比如近期的上海投资推介会,政府搭台进行宣传,由企业进行人才对接进而吸引人才和项目落户。企业在引进人才时,有明确的目的需求是帮助企业解决某一类问题,同时,企业也会提供整个产业的配套,帮助项目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长久地留住人才。
由于每个创新企业的成长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如果完全按照传统企业的成长规则,这对于新生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希望政府在这些新生企业转型升级期间,能够有一定的保护机制,保护好代表未来趋势的小公司、新企业,让这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迅速成长。同时,希望佛山市委、市政府及下属各区委区政府,能够建立一个中小高科技企业注册、认证和服务中心,在相关采购业务中,通过验证中心认证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加分,这将成为全国首创,同时将会吸引大量高端人才来佛山创业。
(作者系“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上海弘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闻推荐
特约评论员龙建刚做大事往往先要开大会。佛山近日接连召开两个规模大、规格高的会议。头一天的主题是深化改革,第二天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