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禅城”一日游直播回顾可扫二维码观看
12月26日,市民刘先生来到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准备办理个人健康证明,但却发现有一份材料没带。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读取了刘先生身份证,确认其信用等级在B级以上,满足行政服务中心容缺受理业务的条件,便按照信任审批操作受理了刘先生办理的业务。
这是禅城高信用度市民在办理审批业务时,可享受到VIP审批服务的一个案例。自2012年以来,禅城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在政务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等多个领域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起涵盖自然人和法人、奖励与惩罚并存的全链接的信用监管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智信城市”发展之路。
在禅城城市生活中,信用良好的市民能够在政务办事、社区服务方面享受到怎样的便利?
诚信市民得实惠信用等级高办事可享VIP服务
“工作人员通过读取个人身份证信息,即可获悉办事者的信用等级,只要信用值够高,而且核心材料完备,即符合容缺受理要求,遗忘的材料可在领取证件时补上。高信用度的禅城市民都可以在办理审批业务时享受一系列VIP审批服务。”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姚意表示。
据了解,2016年,禅城在全省率先探索自然人信用体系建设,从个人特征、历史不良信用信息和历史良好信用信息三大维度进行个人信用评分,划定自然人信用等级,构建自然人(信用)库。对于信用等级属于B级及以上的自然人,可以享受信任审批、社区生活共享、人才基金扶持、入户办理等领域的优先服务。而信用度不高的自然人,比如有刑事处罚、行政处分、被法院列为“老赖”,或者办事记录有失信登记等对象,则会对其关闭预约服务等便利渠道。
“信任审批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进一步减少群众来回奔波办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便民惠民方向延伸,让市民办事更便捷省时,有更强的获得感。”姚意介绍,目前禅城区已梳理出人社、国土、民政、残联、卫计等部门首批一门式信任审批共35个事项59份材料,包括可容缺事项5个,可容缓事项31个。
信任审批以行政服务为抓手,有利于更好打造“信用禅城”,倡导诚信社会,形成区域范围内的示范、带动、辐射效应。目前,信任审批还与“智信禅城IMI(我是我)”身份认证平台进行对接,未来将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IMI”身份认证平台结合禅城自然人库大数据,赋予了市民“可追溯、不可篡改、相互佐证、自我加密”的数字身份。市民信用的“上链”,也进一步拓宽了个人信用在行政服务方面的想象空间。基于IMI平台,禅城开发了“零跑腿”APP,足不出户就可在手机上办理59个“零跑腿”事项。
服务得积分无形信用可兑换志愿服务
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共享小屋”里,73岁老党员李可琛熟练地点击“和谐共享社区”APP,通过身份认证后,在技能栏目上“接单”,为小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免费维修水电。“共享社区,让邻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李可琛说。
塔坡社区的“共享小屋”是禅城共享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禅城正以“共享社区”为切入口,让区块链大数据帮居民解决信用问题,建立“爱心银行”积分制度,让温情在爱心共享之间流动起来,创造出解决社区问题的禅城效率和禅城方式。
“和谐共享社区”APP是禅城建设“共享社区”项目的线上平台,旨在智能匹配居民的需求与可共享的技能和服务,结合线下的共享空间,居民把闲置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按需取用。
在塔坡社区的“共享小屋”,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玩具、纸张、衣服、烤箱、工具箱等物品。门口墙上列明四大“共享品牌项目”——图书共享、文化技能共享课堂、物品共享、儿童助托。
在网络虚拟空间上,互相之间人员身份不易确认,共享服务过程中如何保证安全和隐私?禅城区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结合,设立“IMI”身份认证机制,实名注册,全程留痕,确保身份真实可靠,保护居民个人隐私。
为了“共享社区”能可持续发展,禅城区设置了“服务得积分、积分享爱心”管理机制。社区成员参与共享服务,均可量化为“爱心积分”,存入“爱心银行”,可凭积分兑换自己所需服务。
截至今年11月底,禅城区“共享社区”APP注册人数2.4万,参与活动者达5万多人次,提供共享物品近1.3万件、共享技能30余种,受益者超2.1万人次。
“我们开展社区共享服务后,有助于打破人们戒备心理,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走向现代城市熟人善治社区。”塔坡社区党委书记谭翠婵说。
●南方日报记者梁志毅
新闻推荐
禅城今年前11月累计完成投资超30亿元 “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速
南庄中国建陶小镇在基础配套设施、环境提升等各方面已经得到逐步完善。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12月初,禅城举行“传承岭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