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小布窦涌。
■半月岛湿地公园,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来这散步感觉心情舒畅。通讯员/霍广良摄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其中提到的这13个字令人振奋。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自上而下发起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初战告捷!
下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禅城区环委办于2018年5月16日,正式公布《禅城区2018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削减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排放为重点,针对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治理、城市面源治理发布25条具体措施,全区四个镇街八大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范围,打响了禅城区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禅城蓝”。
一年来,禅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点面结合,牢记初心和使命,誓言头拱地也要把这场大仗、硬仗、苦仗拿下来。
为此,机制在变、思路在变、方法在变。
按照新要求,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模式由以往的工业污染治理为主,转变为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并重;积极践行“用数据说话,以创新前行”的探索模式,开启环境质量的精细化监测之路。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禅城今年治污攻坚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坚定决心再出发,全力以赴再追禅城“蓝天梦。”
机制创新发挥“头雁效应”啃下硬骨头
一直以来,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区高度重视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完善领导机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工作方式等手段,推动产业和环境融合发展。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多个环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为扭转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开展环保工作的情况,禅城区从机构和制度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工作的统领力度。
为此,禅城区于2013年成立了“禅城区环境保护委员会”,作为统筹全区环境治理的领导机构。2017年,对区环委会组织进行进一步强化,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各镇街和党政部门为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全区重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几年来,经过广佛跨界河涌治理、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中央生态环境督察等“大仗硬仗”的检验,已经成长为统筹有力、协调高效、考核严格的环保工作“指挥部”。
2018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更是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主要负责人发挥“头雁效应”,亲抓落实,啃下“硬骨头”。一年来,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共带队现场检查环保工作20次,召开全区性的综合环保工作专题会议3次,先后7次在区委常委会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和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有效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禅城区还建立区环委办工作例会机制,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环保工作事项。为强化区环委办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增进部门协同,区环委办建立每月工作例会机制,听取重点工作情况进展汇报,及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通过例会,强化对重点工作任务的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提升相关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禅城区还不断强化环保督办督查。2018年年初,区环委会制定《禅城区区委书记区长环境保护督查令暂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形成“提醒预警、交(催)办、督办、区委书记区长环境保护督查令”递进式督查机制,大大提升区环委会统筹督办考核力度。2018年共发出5份区督查令,对推动重点难点环保问题攻坚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合理和完善的工作制度,确保了全区环境质量的稳定改善和环保任务的顺利推进。
精准治理重点工地落实全天候专人驻点监管
作为中心城区,禅城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推动禅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模式由以往的工业污染治理为主,转变为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源治理并重;污染防治对象方面,启动并逐渐完善生活源等复合型污染治理。
禅城区按计划“三步走”推进餐饮油烟治理:自2015年起,全区对507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其中大型餐饮单位98家)全部安装油烟治理设施;随后,又对餐饮企业集中区域开展集中式治理,完成了4个试点项目。2017年以来,针对居民密集区域餐饮企业和大型酒楼开展餐饮油烟治理“超洁净”排放(将油烟排放浓度标准由2mg/m3提至1mg/m3)试点,目前已有6家企业完成治理。2012年至2014年,全区餐饮油烟环境信访数量分别为182宗、264宗、321宗,逐年上升;2015年至2018年1月至9月,餐饮油烟信访数量逐年下降(分别为271宗、143宗、51宗、27宗),证明全区餐饮油烟治理获得市民认可。
近年来,禅城区逐步完善工地扬尘管控制度,按照“6个100%”要求对工地扬尘进行严防死守:近三年,全区共派出检查人员6万余人次,巡查各类施工工地27804个次,发出整改文书1192份,对205项次工地实行诚信扣分1025分,对118个文明施工较差的项目实施了强制停工处理,立案查处施工工地未落实防尘措施案件369宗,立案查处各类渣土车违规运输745宗,处罚金额258.94万元。今年秋冬季,全区四个镇街以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对全区所有重点工地落实全天候专人驻点监管,第一时间指导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防尘措施,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整改到位及时,切实强化了施工单位防尘主体责任,有效降尘。
禅城区2018年还着重狠抓交通移动污染源的防控。禅城区采取长期路网完善和短期加强疏导相结合的措施,治理交通拥堵“黑点”。2017年投入1118万元实施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片区综合交通改善等24个“治堵”项目。2018年全区投资约1873万,实施13个治堵“短平快”项目:目前已对20条主次干道实行“路长+网格”管理,将“警家校”护畅措施升级至58所小学和10所幼儿园(可使车辆通行率提升23%~26%),并落实了建设街等5个片区部分道路单行、季华路与汾江路口东西向等2个左转弯待行区交通疏导措施。
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和汽车尾气,面对新时期城市以“生活源”为主的新污染源,禅城区调换重点,转变观念,整治“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取得不俗效果。
科技赋能对10个重点点位水质实行在线监测
面对日益复杂的区域大气污染,禅城积极尝试,践行“用数据说话,以创新前行”的探索模式,开启环境质量的精细化监测之路。2018年2月,成立全省首个利用无人机和激光雷达等技术对区域环境进行“陆空”监控的“环境立体监控中心”,随后激光雷达多次执行区域大气扫描任务、51套移动式空气监测设备持续监测城市道路“气质”。
一年来,立体监控中心交出了18次飞行监测厂企工地、14次重点区域激光走航、长达2个月的水平激光扫描以及5个月份道路空气监测月报和洒水抑尘研究等答卷,以数据说话,指出问题所在,科学指导区域大气防控工作更有序开展。中心各项技术不断弥补传统环境监测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构建出更多维度的区域大气监测监控网络,链接各方科技力量,综合监测区域环境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018年,禅城环保借助环保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在12条公交线路的51辆公交车上布设移动式空气监测设备,监测道路总长超过150公里,每天监测和处理不少于20万条监测数据,以此开展城市道路空气监测工作。该工作在全国环保领域处于创新地位,其模式和规模全国少有。目前,禅城区借助大数据分析,清楚掌握辖区道路空气质量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干道路汽车尾气及洒水降尘影响、施工工地扬尘影响、PM10溯源等专题分析,为大气防控提供多维度的技术支撑。
除了利用黑科技监控“陆空”环境情况,禅城区还利用科技“入水”。当前,禅城区已建立起完善的各类水体监测体系,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取水点水质监测、52个主干内河涌和6个重点湖泊水质监测、31条城乡黑臭水体水质监测。除此之外,对重点河涌水质实行连续监测,实现按流域动态掌握河涌水质关联信息,在2条跨区域重点河涌的5个点位进行加强监测,并对10个重点点位的水质实行在线监测。
下一步,禅城区还将打造“河涌水质监测分析云服务”项目,对主干河涌和重点湖泊的31个点位进行水质在线监测,详细掌握水质变动规律,为“治水”工作提供支撑。
坚持“四源共治”落实精准精细防控
未来展望
根据佛山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12月24日,禅城区环境空气综合质量同比改善幅度最大,居全市五区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禅城治污攻坚战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近年来,禅城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受行政区域面积狭小、缺乏生态屏障的自然因素影响,以及叠加土地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大等经济因素影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在推动禅城环保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上,还有一些污染防治方面的难题亟待破解。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有:“大环保”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环境质量(主要是大气和水)距离上级考核目标、市民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城市化推进进程中环保“邻避”问题突出,是当前环保信访案件多发高发领域;作为禅城区开拓“创新空间、生态空间、品质空间”重要阵地的村级工业园,其改造提升有待提速。
根据上级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部署,禅城区确立了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到2020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重点断面和主要内河涌水质达标率不断提升,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完成上级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稳步推进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中心城区。
为此,禅城区下定决心,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任务,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一个硬骨头接着一个硬骨头啃,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在机制方面,夯实完善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以考核为抓手,强化部门联动和协同配合。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针对城市复合型污染特点,坚持工业源、机动车源、扬尘源、城市生活面源“四源共治”,“人防”“技防”相结合,综合施策,落实精细化、精准化污染防控,削减各项污染物排放强度,改善空气质量。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坚持河(湖)长领治,按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网格化治理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生态水网,打出水体治理组合拳,突出抓好广佛跨界河流整治、黑臭水体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和养护等重点任务,加快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
村级工业园整治方面,按照“分步走、抓示范”的思路,结合城市升级进行连片改造和“提质增效”,分类施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禅城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信心满怀,干劲十足。禅城区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争取早日建成宜居宜业的生态禅城。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谢轲通讯员禅环宣
新闻推荐
非户籍常住妇儿服务的禅城模式“禅城人家”项目有效推动非户籍常住女性参与基层治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去年11月,溶州村“禅城人家”举办亲子阅享会,30户户籍和非户籍家庭参加。来自重庆的阿梅,在妇情恳谈会上提出的公寓乱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