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侨商:
冯信坚,澳门人,祖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现年68岁,在外人眼中属于“传统行业”的制衣领域坚持打拼31年,是澳门厂商联合会理事长,澳门富顺集团董事长,富顺制衣厂(澳门)、中山兴隆制衣厂等工厂的总负责人。
在中山隔壁、寸金寸土的澳门,冯信坚经营着用工规模达260多人的制衣厂;而在中山市三乡镇鸦岗村,冯信坚运营的兴隆制衣厂拥有员工逾2000人,是珠三角地区颇有名气、专门生产高档棉织成衣的大厂。
这份坚守,源于家族信念,更源于冯信坚等人在创业早期就着力脱离“接单生产”简单模式,不断投入资金完善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自此扎根中山不动摇,是改革开放40年传统侨资企业成长的一个典型样本。
“坚持走高端,是经营30多年的富顺集团和兴隆制衣厂的坚守路线。”冯信坚总结说,实现同行领先,获得知名品牌的长久信任,除了反应迅速,更离不开长期研发、持续创新和稳守质量,这也是传统产业走向明天的保证。
文/记者赵伟范展颢图/记者黎旭升
中山印象:改革开放带来百业繁华
●记者:冯先生,请问你的祖籍在哪里?来中山之前了解这座城市吗?
◎冯信坚:我的祖籍是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几代人之前就移居澳门。小时候,我定居过曾是葡萄牙殖民地的非洲国家安哥拉;高中毕业后,去了香港大学读书。现在,我能说流利的英语、葡语、白话和普通话。
当年的我,中山城区去得不多,却经常来这座城市南部的三乡镇,无非是这里离澳门近。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三乡就很繁华。上世纪80年代,这里就有澳门企业家何鸿燊、香港企业家霍英东投资兴建的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宾馆中山温泉,现代化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澳门和香港的酒店。
另外,这里做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工厂也多了起来,各行各业都有,经营得很稳定,政策不会变来变去,这也给了我“定心丸”。
在银行上班、辞职做制衣的那一阵子,我去过珠三角很多城市。相比之下,无论是三乡还是整个中山,优点是比较突出的。这里的民众性格平和、素质比较高,生态环境不错,很适宜做企业。
北迁内地:三乡人骑着自行车跟我谈招商
●记者:冯先生,当年为何决定在中山兴办制衣厂?
◎冯信坚: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3年,家父在澳门经营过制衣厂,这个行业带着我长大。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银行从事会计工作,做到了高管。
1987年,有澳门朋友想结束自己的制衣“山寨厂”(记者注:“山寨厂”在当年意指规模极小的作坊,并非嫌疑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商品的厂家)。想着上一辈是做制衣的,我和太太就“胆粗粗”把工厂盘下来。
1988年,我从银行辞职,全身心创业去了。
那时,澳门的工资开始高起来。另外,澳门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买新厂房很困难。工厂北迁至内地,是必然的选择。
当年,内地居民去珠海需要边防证,招工不容易。就去中山看厂房吧。1991年,我就来到三乡镇鸦岗村。清楚记得,当年镇政府、镇经贸公司的领导骑着自行车过来找我谈招商,特别淳朴和实在。对方诚意很足,效率很高。
我觉得,选这里没有错。
经营之路:不做低价,坚持高端
●记者:兴隆制衣厂在行业内的出彩之初是“高端”,为何不走“低价走量”路线?
◎冯信坚:从过去到现在,制衣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兴隆制衣厂引入了很多智能化设备,坚持“机器换人”,但“人”依然是高端制衣的关键。只有“人”,才能做出个性化的产品。
从另一个方面说,最近十几年,内地员工的薪酬上涨得很快。全国各地的选择机会多了,珠三角招工也不容易。如果兴隆制衣厂当初走了“低价换取数量”路线,利润早就被蚕食干净或直接亏损,做不下去。
幸亏自1988年澳门创业、1991年北迁中山三乡伊始,我们就走高端路线。几年后,兴隆制衣厂在鸦岗村买了几十亩土地。车间、仓库、办公楼、宿舍都兴建了楼高5—6层的集约式厂房,而不是简单的铁皮厂房。
你们也看到,我们的办公楼采用了类似于“众创空间”的现代化设计,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时装展示区都摆在那里。
这些举措让客商、政府部门等客户有了信心,我们也有了“坚持高端”的底气。
创新之路:让企业处于同行高端位置
●记者:制衣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几年,不少传统企业或改行,或搬迁,普遍反映运营不容易。对此,兴隆制衣有哪些应对挑战的手段?
◎冯信坚:在这个行业想做高端,对外要“快速反应”。无论外商还是内地客户,他们一提出诉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交货。
在“快速反应”的背后,对内需要“长期研发”、“持续创新”和“稳守质量”。这么多年,兴隆制衣厂在生产、营销、薪酬以外的支出是很舍得花钱的。例如,研发中心很可观,实力很强。车间设备的水平也不错,外面有什么最新设备,我们就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引进和消化。这是创新的本钱。
另外,“走高端”还要注重质量。我们的检测中心每年都会投入资源更新设备,能满足北美、欧盟、中国的相关标准。化工品残留、布料性能、洗水颜料稳固性、儿童安全等项目,兴隆制衣的检测中心都能做。
棉织服装产品的性能,最终由客户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说了算。但是,所有产品在自己这里严格把关,就保证了质量和出货反应时间。
内地提出的“转型升级”是对的。对企业而言,“转型升级”不是口号,不能危机来了才喊几句。反应更快,创新更多,保持同行高端位置,企业就能走得更远。
未来之路:中山是“兴隆”福地,抢占湾区建设机遇
●记者:改革开放40年,给中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冯先生的事业来说,又带来了哪些助推作用?
◎冯信坚:这40年,制衣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始终顺势而为。如今,整个澳门只剩下几家制衣厂。我们在澳门的制衣厂有260多人,发展自创品牌“MACON”,旨在开拓内地和港澳地区的内销市场。我们在广西、缅甸也有制衣厂,计划将低端的生产线转移到合适的地区。
目前,中山兴隆制衣厂是整个富顺集团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高端服装生产基地。唯有珠三角,拥有全球最发达的制衣业上下游产业链、技术最好的工匠、最发达的信息往来,依然是制衣厂的最好选择。中山这座城市,一直是我们“兴隆”的福地。
假如生活没有变化,现在的我可能是一名普通的澳门退休中产人士。世上没有“假如”,因为有了内地的改革开放,就促成了兴隆制衣厂和个人事业的“兴隆”。
●记者: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冯先生对此有哪些期待?
◎冯信坚:粤港澳大湾区从概念提出到建设落地,效率很高,初见成效。这给湾区产业带来了更强的融合性、流动性和更高的效率,整合各自的原有资源,创造新的优势资源。
例如,兴隆制衣厂经常要处理产品通关、保税封关等流程,中山在这方面的效率非常高,当日事,当日毕。
“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对具体产业而言,例如制衣业,有机遇,也有挑战。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地区的“稳定器”和消费力源泉,对此,企业要在融资、用工、技术更新、车间改造等方面加快修炼“内功”,迎接另一波国家大发展的机遇。
新闻推荐
从鱼米之乡到工业城市再到现代化新都市城市升级:南海 40年蜕变之路
■南海正朝着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目标,致力打造成一个创新开放、和谐生态、均衡发展的现代化新都市。(资料图片)■一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