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国霖
容桂四面环水,从飞机上望下来,一座面积只有80平方公里的岛屿,却有纵横130多公里的数十条河涌。丰沛浩荡的西江蜿蜒流经这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德胜河。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摇篮。容桂依恋着长流不息的德胜河,敞开胸怀,兼收并蓄,像一块正在雕琢的和田碧玉,演绎着似水的柔情、沧桑的故事。
容桂原是水乡渔村,据屈大均《广东新语》介绍,容奇、桂洲早在明末清初,就在海傍开办鱼栏、吹角卖鱼。谁还记得起当年招徕顾客的吹角声呢?容桂的兴旺,是从海傍码头开始的。
自清代实行一口通商后,广州成了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从1759年起,至鸦片战争爆发,是清代广州海外贸易的繁盛时期。那个年月,从西江、东江、北江来的各种货船;从广州、香港、澳门来的轮船;从广西、南海、番禺、中山来的蔗船、渔船、谷船、米船、蚕丝船,把德胜海面挤得密密麻麻,码头上的货物堆积如山,沿岸长堤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
容桂是顺德南部的出海港口,同时也是珠三角重要的水运枢纽,商业意识自古浓烈,讲究的是境界和速度。这一时期的蚕丝出口需求逐渐加大,容奇缫丝业因而迅速崛起。至1887年,顺德机器缫丝厂发展至42家,容奇、桂洲占其中13家。
遥想一百多年前,也许是四面环水的原因,容桂的清晨远比异乡来得早。清晨四五点钟,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到缫丝厂里去上班,成群结队穿着木屐走在麻石路上,满街叩出清脆的声响。她们踏着节拍迎着黎明前行,那是丝绸之路最俏丽的身影。
“窈窕双鬓女,容德俱如玉。”语出白居易《续古诗》,指的是容貌品德,淳朴善良,宽容之德。在这里,不妨借用以赞誉容桂的缫丝女工。窈窕少女,勤俭能干,她们是工业化进程中最令人骄傲的中国女人。
据1925年《南中国蚕丝调查报告书》介绍:“广东省的蚕丝贸易中心在顺德,容奇、桂洲是顺德最大的蚕丝贸易城镇,也是广东丝业的实际中心,在那里有最大的蚕丝市场和80%的蚕茧仓库。”容桂的永昌成、颂维亨和广昌号生丝,曾先后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项。缫丝厂的蚕丝由专用的丝艇运往广州,通过丝庄卖给洋行出口,最多一天运回白银七八十万银元,从而有“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传说。
容桂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它由容奇与桂洲两个地方合并而来,容奇原来有容山、奇山的缘故,桂洲因桂花清香四溢而得名。文人墨客常用桂花托物言志,咏物言情,颂其芬芳,赞其气节,古往今来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
李清照诗云:“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也没有荷花清丽高洁,但她却以浓郁的芳香赢得人们的青睐。“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清香与清韵共同构成桂花之魂之美,与容德如玉“其声舒畅,专以远闻”,正是有层次、有格调的美好象征。
容德如玉,桂子飘香。孔子说:“君子有三德,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容德以仪表形态正君子之形,颜德以表情姿态正君子之姿,辞德以言语声音正君子之声。”这里强调人的精神面貌,知行合一,一身正气。《礼记·玉藻》说:“头容直,立容德。”喻意人的胸怀宽宏大度,无私无畏,行得正,走得稳。
观远畅怀,有容德大。做事情要豁达大度,襟怀磊落,懂得理解和原谅,才能有收获与发展。容光焕发、容养万物、容纳百川,容贤纳才,正可谓古今兼蓄,这些精神与智慧其实就是桂花的气质,它让容桂弥漫着幽幽的清香,渐渐变得温润而有品味。
一条岁月的河流,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水乡渔村自给自足的渔业耕牧,到隆声远播的南国丝业中枢;从香火鼎盛的“观音开库”民俗文化,到清代木刻雕版之乡的书香儒韵;从“霸头市”志在领先的商业意识,到追涛逐浪的龙舟竞赛激情;从改革开放首家“三来一补”企业诞生地,到工业产值率先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大镇”。容桂人不断创新,砥砺前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
当你行走在容桂的大街小巷,满街的花草树木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安静、舒适、祥和,处处让人怦然心动,处处让人流连忘返。这时候,你或许听到《容桂时光》的歌声:“粤韵街头骑楼,名店与铺头,创造过繁荣不朽……”悠扬的旋律带着桂花的清香,特别的温馨、特别的亲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顺德区作协主席)
新闻推荐
“三门”干部到了村里是怎样一种体验? 顺德百余名青年干部驻村挂职锻炼
文/羊城晚报记者青年干部从机关大门前往村居驻村,有什么样的体会、有哪些收获、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1月2日,新年第一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