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子路挥春一条街的年味越来越浓了。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新春佳节即将临近,禅城快子路的挥春街两旁挂满了红色的挥春。在斑驳的骑楼下,老师傅们手执墨毫,横撇点捺,在红纸上书写的是迎接新年的喜悦,承载的是专属于佛山的年味。
1月19日午后时分,家住莲花市场附近的邓姨便带着孙子来到了快子路,“年年都会来挥春街找熟悉的师傅写春联,在这里已经买了十几年春联了。今年带上孙子,让他也感受一下佛山快子路挥春街特有的年味!”像邓姨这样的老街坊还有很多,他们是挥春街曾经繁荣与变迁的见证人。
其实,佛山最早的挥春街在福禄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先后迁到永安路、升平路一带,最后又回到了如今的快子路。
当日,还没完全走进快子路,记者远远就看到了一片火红的景象,不少的摊位墙上都挂着写好的春联,有的摊位上还挂着“迎春”二字。“靓女要不要写一副?”走近摊位,老师傅的吆喝声便响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氛围。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这个帮我写两副,要一米六尺寸的。”梁叔径直走到了“英华挥春”的摊前。老师傅利欲华接过徒弟裁剪好的红纸,摆上长桌,目测好距离,大笔一挥,一副飘散着墨香的挥春就热辣出炉了。
“英华挥春”摊前围了不少的人,都在围观华叔挥洒笔墨。一位“新佛山人”小王也站在了人群里,“我是不经意间走到这里来的,到了以后才发现是快子路。之前就听说过快子路上有条挥春街。”小王在看了手写的挥春后,表示待会买些红纸,回家尝试自己也写一副挥春,不管写得好看与否,比起印刷的工艺品,手写的挥春更有年味,更有过年的氛围。
华叔今年73岁,刚退休就摆摊写字的他,在挥春街不知不觉地度过了12年。“与往年相比,少了很多卖挥春的老人家,以前这条街上都是写挥春的摊档,很热闹的。”华叔说今年为了安全,把有安全隐患的骑楼围蔽了,不少的挥春摊位搬到了公正路。
与其他挥春师傅不同的是,华叔的字体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作为佛山白眉拳传人的华叔将功夫与书法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功夫挥春。“我的挥春写得粗壮且有力、端正且气昂、大气又福相、圆润又透光,四平且八稳。”华叔自豪地说,他的顾客来自世界各地,如新加坡、澳洲、美国、日本等,其中“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是写得最多的。
“其实写字,无非是为了开心,当作是一种娱乐,既可以充实退休后的时间,又可以和其他的老师傅互相交流。”不仅是华叔,在挥春街上,“麦记挥春”“杨伯挥春”“泉伯挥春”……这些老师傅都是退休后的民间书法家。他们卖挥春不为生计,只为充实自己的闲暇时间。希望有缘人购买到自己的挥春,也等同于收获了他们通过红纸笔墨传达的祝福。一人一笔一纸,手写的挥春像是被注入了灵气,是印刷挥春再精致漂亮也比不上的。
“不好意思,我还有生意。”华叔熄灭了手中的烟蒂,转身回到长桌前,招呼着客人。
紫荆树下,华叔书写挥春的专注,成为挥春街别致的风景。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陈心如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瑶通讯员/甄向华)近日,禅城区农产品检测中心召开了2018年度农产品监测工作总结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