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小榄中学在小榄车站开展“青春暖流”志愿服务工作。10月26日下午,第五届博爱100?逸仙杯青年发展主题公益创新大赛(中山)(以下简称“大赛”)终期评审在中山青年志愿者协会大本营举行。评审专家团针对项目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社会效应3个方面,对10个优胜项目做出综合评价并给予点评建议。评审专家认为,这10个项目经过1年的时间,关注了许多传统项目没有关注的特殊群体,反映了中山青年朝气蓬勃的阳光形象,具备了分析社会问题、关心社会发展的洞察力。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图/受访者提供
●让公益成为青年人的“维他命”
每年寒暑假是外出求学的大学生返乡高峰期。大部分本土大学生有足够的热枕和时间希望能投入到公益服务中,但公益服务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提升的需求。芊苗公益的“VC青年见习生计划”是其中一个关注青年本身成长的项目,她们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并培养其独立策划公益项目。
来自西区、就读广东海洋大学的黄铖辉是一名大三学生,去年参加了“VC青年见习生计划”,让他对公益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过去我以为公益就是捐钱,公益其实尤其需要创新精神。”黄铖辉说,在“VC青年见习生计划”中,去年暑假、今年寒假他与3名返乡大学生共同开展“读社区建设史,怀知恩图报心”活动,让他们看到青年人的潜力。4名大学生通过扎根齐富湾社区,开展青少年的社区营造项目让自己得到了成长。他们一遍遍踩点,认识社区古建筑,招募了一批社区的小学生,期待通过自己策划的活动让孩子对社区多一份了解,多一份认同感,将来回馈社区。
活动开展很顺利,他们用了许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如组织视频采访,让老人讲过去的事情,“打卡”社区标志老建筑,制作社区手绘地图等。“过程中也有许多小问题,我们没有经验,但通过请教VC青年见习生计划社工,都得到了解决。”黄铖辉说:“如果没有VC青年见习生成长计划,自己对公益理解将会很狭隘。”
“其实青年人也有他们做公益的需求和能力,他们想出来的点子也很有创意,关键是缺乏一个平台。我们期待这个项目开展,让公益成为青年人的维他命C。”芊苗公益社工何叶盈说。
●老项目玩出新花样
每年春运,返乡群体都是市民的关注对象。小榄中学在小榄车站开展“青春暖流”志愿服务工作已将近14年,4000多人次学生参与服务,服务时数达8万小时。但这老项目在本届逸仙杯公益创投大赛中,也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据小榄中学校团委负责人李显刚介绍,该校从2004年起,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到车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后来,师生们共同将这项志愿服务工作取名为“青春暖流”,而服务内容也不断根据需求在变化。如一开始服务内容多为协助搬运行李、指路答疑、维持秩序等。后来,志愿服务加入了“人文关怀”等内容。从2016年开始,师生们除了提供原有服务外,还自己准备了对联、纪念品、十字绣等送给返乡过年人员。
2018年,她们又通过学生头脑风暴,将关怀扩展到为春运服务的工作人员——司乘、售票员、车站餐厅员工、车站厕所管理员等,让暖流流淌到更多群体当中。活动中,学生志愿者还成功感动和链接了爱心企业,车站的麦当劳也免费为这些返乡群体送水。
“事实证明,青年人是不守旧的群体。”评委之一、佛山南海区社工中心叶家荣评点说。他建议,今后该活动还可以有更多的延展,如每年制定一个主题,关注返乡人群中的孕妇、老人、残疾人或儿童群体,为帮助某个群体作出更加迁细的服务。
●聚焦青年发展,回应青年需求
据悉,“逸仙杯”作为博爱100在青年发展主题的子版块,申报对象和服务对象瞄准的是青年需求。该大赛实施中,推进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落地,聚焦当前青年成长发展迫切需要,推动“团建+公益”联动发展。
据悉,大赛于2017年7月启动,在征集期内共收到102份项目申报书,从服务范围方面来看,项目服务地区深入覆盖高校、村落、社区、楼宇等,项目服务领域广泛涉及青少年增能、文化传承、婚恋交友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等,并从中评选出10个优胜项目,终期评审结束后,10个项目均已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这些项目除了聚焦青年发展,回应青年需求外,还让青年在做公益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在青年心中播撒公益种子,得到锻炼。”中山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秘书长陈宝珍认为,应持续完善好“逸仙杯”这一平台,一方面,让青年通过公益发现自我,培养自助他助的精神;另一方面,团组织可从中发掘更多的公益创新思想,为社会组织、公益事业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崔艺文报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昨日上午,南海区2019年迎春军政座谈会在南海迎宾馆举行,军地双方欢聚一堂,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