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军
又到岁末,一道特殊的红色风景线在佛山大街小巷飞扬。
这道风景线就是家家户户门口都要张贴的大红春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曾几何时,印刷品春联贴到了很多人家的门框上。那些春联,看上去也是大红喜庆,很有节日气氛。但细究,这些对联不说千篇一律,至少也是大同小异,缺少了个性和灵动,也缺少了时代特色。作为对联的撰写和研究人员,我对印刷品的对联基本没什么感觉,总觉得那是一种假花,并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
好在这个现象在佛山不严重,佛山写春联的传统始终不曾中断,以快子路为代表的“挥春一条街”,每到年末,都会聚集大量前来求写对联的人们。而近些年来佛山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积极组织送春联下乡活动,大批书法家奔赴各地挥毫泼墨,更让佛山城乡春风浩荡。
写春联,映射出佛山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佛山自有其辉煌的历史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写春联的传统代代相传持久不衰,正是其文化底蕴的彰显。
写春联,体现出佛山人的一种精神。在快子路等地写春联,书者通常只会收取一点点工本费和辛苦费,并不以赚钱为目的,求对联者以极低的费用就带回了自己需要的满堂喜气。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而更多书法名家进村进街免费为人们书写春联,则纯粹是一种义务劳动,给人们带去吉祥、平安和祝福。这种精神不正是奉献精神么?
写春联,彰显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因为自信,书家们潇洒挥动如椽之笔,笔走春秋,字滚雷霆,携带时代气息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吉言金句一挥而就,跃然联上。
写春联,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佛山的送春联下乡活动不是做秀。报道称,今年南海区送春联活动预计将超过100场,按平均450副春联计算,预计送出春联达到4.5万副。这种惊人的数量背后,是沉甸甸的实力支撑——光是人力需要多少?
写春联,是人文情怀也是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人们把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新年的祈盼写入对联,把对祖国的祝福和对民族振兴的期望写入对联,无不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写春联,看似一件年年都做的小事,背后映射的含义却十分丰富。(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南海普法■案情回顾王某酒后驾驶小型客车行驶时,撞到颜某驾驶的小型客车,造成两车受损。经鉴定,王某血样中乙醇含量为14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