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右一)在下乡的路上。
“入墨”两年多来,雷震曾成功救治被高压电击伤的11岁珞巴族男孩;也曾及时抢救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首创佛山——墨脱专家网络联动的救治典范;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出46名村医。墨脱在藏语中为“花朵”之意,雷震就像是大山里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护花使者”。
克服困难专心援藏
雪山、白云、牦牛群、淳朴的笑脸,这是雷震心中西藏的模样。援藏,这个梦想在雷震心里早已埋藏许久。“他第一次告诉我要去西藏,我还挺吃惊的,当时我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分娩了,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雷震的妻子范长梅回忆道。
2016年7月,雷震与月子中的妻子、刚出生的儿子及医院的同事告别,带着援藏的使命与光荣,跟随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伍毅然踏上到墨脱的征程,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来到墨脱,雷震发现,当地的艰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地震、塌方、泥石流、滚石……所有想到的自然灾害,在这里都时常发生。有些道路还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水是水,泥是泥。每晚9点,妻子范长梅都和雷震约定好要视频通话,看看他是否安全。
除了环境的艰苦,对雷震来说更难熬的是无尽的思念,远隔妻儿数千里,不能肩负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让他感觉愧疚。但想到墨脱人民需要他,他逐渐忘记了心中的“小我”,想着援藏事业的“大我”,把思念化为工作的动力,化成“白加黑”、“5+2”的工作常态。
很快,雷震发现,墨脱不仅有他专科技术的用武之地,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临床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挑战。雷震是县里唯一的主任医师,在这里没有专科之分,他时而是普外科医生、骨科医生,时而是内科医生,有时还要当五官科医生、儿科医生、皮肤科医生……
写出“墨脱人的医书”
由于地理环境封闭,看病一直是墨脱人民最关心却最难实现的问题。至今,墨脱仍有部分村不通公路,村民生病也只能背出大山诊治。医疗资源的匮乏,让当地村医面对疑难杂症时束手无策。
为此,雷震用了半年时间走遍墨脱8个乡镇,为村民义诊的同时,雷震还会对当地的村医进行一对一的场景式培训,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出46名村医。
人物档案
雷震,2018最美南海医家人,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2016年7月至今到西藏墨脱县人民医院援藏。2016年获墨脱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8年,获得南海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优秀扶贫干部”称号。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村医的接受程度,降低学习难度,雷震结合手术、查房经验及通过走访周边46个村落所了解的患病状况,以此为基础和医疗专家开创性地完成了《墨脱县农牧民常见病、多发病调查报告》,将原本厚厚的教科书浓缩成当地常见的十种病,撰写出“墨脱人的医书”,为当地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援藏不只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雷震表示,墨脱自然环境虽然艰苦,但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豁达平和的生活态度感动了自己,“我在这里收获了内心的平和,收获了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友谊,收获了作为医生的职业自豪感。”
都说援藏是一段经历,是一份骄傲,是一种精神。雷震时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紧握剩下的时间,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在他看来,援藏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文/珠江时报记者张佳敏通讯员/黄淑娟江沛聪
图/通讯员提供
新闻推荐
代表委员建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1月29日的省两会会场上,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