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曾咏贤
春节到来,生活作息进入
“假期模式”,时常熬夜、饮食油腻,身体免疫力难免下降。加上最近流感高发,天气变化较大,尤其是抵抗力较差的小孩,稍不注意,就容易染上流感。中医专家建议,春节期间,除了坚持科学的方法预防流感,不妨尝试通过中医养生调理,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陈琳
善用中医手段可预防流感
禅城中心医院国医馆黎家楼副主任医师介绍,流感是机体感染流感病毒所致,其特点是病毒容易产生变异,来势汹汹,传播迅速,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传统中医称“流感”为“风温”“瘟疫”。到了现代,大量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充分验证了中医中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显著效果。
黎家楼认为,中医药不但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而且其作用往往又是广谱的,能够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解热,特别是对流感高烧不退很有效。另外,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还有一个特有的优势,就是调节免疫功能。
除了在流感患病期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非患病以及恢复期人群也应关注防流感、防复发的要点,即人们常说的“治未病”。
在流感高峰期,如果出现高热、头痛、恶寒、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一定要警惕流感“袭击”,切勿怠慢就医。黎家楼提醒,不管是已患流感、还是暂时侥幸避过流感的人,掌握“流感大潮全身而退”的方法十分必要。可从调整日常生活养护方式以及中医中药防治两方面来预防。
日常生活养护方面,应注意居室通风换气,勤洗手,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有常,坚持运动。中医中药防治方面,目前有许多帮助改善虚弱体质的瑰宝。无论是“中药膏方”还是“天灸”,都是三九天传统疗法最具有特色的疗法。又如禅医国药馆拟定的“四季防感茶”也是为市民预防季节性感冒的调配药茶。黎家楼介绍,“四季防感茶”以疏风解表、芳香祛湿等地道优质药材为组方,用于预防春季流感或四季感冒早期使用,适用于湿冷季来临感冒或四季易感人群。每日一次,用热水泡服,连续服用7天。“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四季脾旺不受邪”,利用中医中药,有助于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保护易感人群,促进流感康复进程。
增强小儿免疫力
提防复感
除了预防流感,对于小孩来说,流感、普通感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不容忽视。禅城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莫珊指出,小儿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症状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气喘、鼻塞、流涕、咽痛等,不少患儿1~2个月发病一次,有的甚至1月发病数次,临床上称之为小儿复感。近段时间,小儿复感在临床上有上升趋势,其中,以婴幼儿为多见,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莫珊介绍,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小儿之所以反复感染疾病,与自身正气不足(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喂养不当,或他病或药物使用不当而耗伤正气所致)有关。因此,要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其自身的“正气”,修筑一道防御外邪的“长城”,正气实而邪自退。正气是各种元气的综合,要提高宝宝的“正气”,治则上当益气固表,健脾和胃,滋肾壮骨。
与此同时,尽管小儿复感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但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为调理的重点,也是改善体质的关键之所在。中医素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脾胃健运则正气充盛,可抗御外邪。而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脾胃虚弱,则难以生化气血津液,形成“正气”,所以强化脾胃的功能是提升孩子免疫力的关键。
莫珊建议,要提升小儿的免疫力,应采用中医内外兼治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口服药物、推拿按摩、膏方、药膳等。
中医一些具有健运脾胃,固表益气功效的验方、中成药等口服药物可辩证使用,如加味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黄芪山药散等。推拿按摩方面,常见的有小儿捏脊法,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6~8遍。促进小儿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小儿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而辨证诊治下食用中药膏方则可健脾益气、和胃消滞,使小儿的体质整体稳步提升,建立一个良好的免疫状态,从而减少罹患新病或旧病复发的几率。
此外,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日常可适当施用健脾开胃消食的药膳配方,既满足小儿的味道需求,符合宝宝的饮食营养需要,还可借药物之性矫正机体脏腑阴阳之偏,调理宝宝的脾胃,增强小儿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达到“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目的。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周龙凤通讯员叶家俊、李景睿报道:销售烟花爆竹的店铺老板,竟将大量的烟花爆竹堆放在自家居住的出租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