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文化楼改造更新后。(通讯员供图)
■村内的列圣宫赠医施药墙画。
曾几何时,狮山镇罗村芦塘社区的华佗庙旁钟声一响,便有先贤医者出来为乡亲看病,解放初期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华佗诞,庙前还会做大戏,热闹非凡。
随着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芦塘人从“口袋”富升级为“脑袋”也富,今年农历四月十八芦塘准备恢复华佗诞的传统民俗系列活动,借紧邻佛山西站的优势传扬800年古村医者仁心、孝亲爱长的美德。
芦塘寻医德之本,溯善行之源,让新时代的孝德文化之光照亮美丽文明村居创建之路。行走在村道两旁,左边是孝爱场景赫然在目、打金箔声声入耳,右边是村民家茶花素雅玫瑰正俏,古村的悠然饱蘸现代文明,为以佛山西站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新城洒下魅力人居的芬芳。
示范点卡片
芦塘社区毗邻佛山西站,有800多年建村史,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9条自然村,10个经济社。辖区户籍人口3896人,常住非户籍人口约1万人。辖区现有企业100多家,形成了以铝材、皮革、五金、电器、灯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溯善行华佗庙内钟声响便有医者问诊来
“当时这附近有个医馆,只要有人在这里敲响钟声,总会有医生走出来为乡亲看病。”2月1日,芦塘社区党委书记叶炳泉带着记者率先来到芦塘旧村的列圣宫庙(华佗庙),将旧时的美德故事娓娓道来。
原来,这一座即将改造为村史馆的古建筑,在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曾是先贤定期为村民赠医施药、义诊的行善场所。解放初期,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华佗诞,庙前就会锣鼓喧天,连续3天上演“大戏”,热闹非凡。
近年来,随着佛山西站开通以及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芦塘社区希望将这座800余年古村医者仁心、孝亲爱长的美德传扬下去。“2019年,我们计划恢复"华佗诞"传统民俗系列活动。”叶炳泉表示,今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拟定为芦塘的“华佗诞”,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构建健康和谐社区。
首先,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开展系列健康活动,例如义诊、养生课堂;其次,每逢活动聚餐,菜品要有健康寓意,符合健康需求;再者,充分运用闲置的、历史悠久的书舍和村屋,兴办中医药馆,定期请老中医进行讲课、义诊,展现岭南中医发展史。
芦塘社区不仅有华佗庙的医者仁心佳话,还流传着“义立围”、“流济田”扶贫济困的慈善故事。其中“流济田”兴办于清朝中期。“流”是流动,“济”是接济,“流济田”就是将村中一部分田地,免费分给生活困难的村民轮流耕作,以此获得收入。时至今日,通过企业和村民出资,芦塘成立了阳光慈善会,凡是辖区范围内人员,不论是居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只要遇到困难,都能申请资助。
靓家园
街边统一规划为大湾区品质城市加码
创建美丽文明村居,不仅要有文化底蕴提内核,还需有美丽文明筑新景。
在南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提出,新时代需要新标杆!南海要全面启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
芦塘社区正处于佛山西站旁,迎来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新城的机遇,接收到佛山地铁3号线建设、广州地铁28号线有望接入所释放的信号,更看到了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等“高铁经济”的脉动。
机遇在前,改变看得见。“佛山西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改变了村民的观念。”叶炳泉介绍,佛山西站带来了大量的客流,村民们纷纷把旧村居改建或重建为新公寓、新民宿,发展服务业,这成为村民又一经济新来源。
漫步芦塘吴村,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居民楼静静矗立着,车辆有序停放,俨如一个现代化的封闭式管理小区。“芦塘吴村是南海区第一个运用警务e超市管理系统的村居,自从启用后,警情发生率一直为零。”叶炳泉介绍。
记者沿着村路向前走,发现一列居民小楼门前都有一个花槽,里面种着玫瑰、山茶花或其他花草,花艳草绿。原来这是芦塘社区出资,为临街居民度身定做的,从细节着眼为粤港澳大湾区品质城市加码。“小小花槽,既美了庭院,也为街道添景,咱们都喜欢。”村民珍姨竖起了大拇指。
乐传承
借佛山西站东风传扬芦塘故事
创建美丽文明村居为芦塘的全面发展插上翅膀,但刚开始还是有很多村民不理解,芦塘社区的“两委”干部们绞尽脑汁,先是租大巴把每家每户的代表带到禅城紫南村参观学习,回来后一些村民自感不足,开始主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接着,芦塘社区把建设目标、设计图纸等一一展示给村民看,逐步得到支持。
淳朴的村民用无私奉献的理念支持创建。吴村经济社把旧文化楼免费让出来进行活化,成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幸福院。还有村民免费提供闲置的旧屋建设“打金箔非遗文化展馆”,预计今年建成投用。
“芦塘和佛山西站近在咫尺,希望借着西站东风,把芦塘的故事传到四面八方。”叶炳泉说,芦塘社区最具特色的就是打金箔非物质文化,其文化传承人是芦塘吴村人,手艺代代相传。
佛山的金箔锻造在宋元时期由北方中原移民传入,发展距今已近千年。如今,狮山罗村已成为佛山市乃至广东省内唯一仅存的金箔锻造厂所在地。目前,芦塘在吴村利用旧村屋成立了打金箔工作坊,记录这门技艺的发展历史,并不定期邀请传承人莅临授课。“吴氏金箔”技艺精湛,艳压四座,一只小小的金箔檀香梳,市价都在200元左右,文旅附加值高。
在社区文化矩阵的构筑过程中,除了做好“孝德文化”、“状元文化”以及“打金箔非遗”等乡土文化系统工程外,芦塘社区还计划在吴村和旧村沿路设置广告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创文标语,同时设置村规民约宣传版块、善行义举榜、芦塘概况及芦塘地图科普天地等,让社区居民时刻置身文化氛围之中,为村民打造出一个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宜旅游的魅力新芦塘。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孙茜文/珠江时报记者金晓青
孙茜通讯员杨黛梅
新闻推荐
央视春晚:粤剧南狮粤味浓时隔34年粤剧今晚将第三次亮嗓央视春晚
时隔34年粤剧今晚将第三次亮嗓央视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