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西樵岭南文旅小镇。/通讯员黄毅雄摄
2018年11月22日,南海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视察大沥城区治安大队监控中心。/通讯员邹永榆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过去一年,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南海区政协为人民群众的需求鼓与呼,为品牌南海的建设夯实基础。一年里,南海区300余名人大代表共提交议案和建议49件,其中议案8件、建议41件,目前已全部答复完毕,办结率为40.8%;区政协向区政府交办提案123件,提案办复率100%。
无论是通过提案议案建言献策,还是积极履职力促项目落地,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为人民服务,助力南海高质量发展。他们的发声,让阳光照进现实,极大地提升南海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南海长远竞争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心工作履职尽责
去年底,南海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南海年终经济大考交出漂亮答卷,区委常委伍志强在作关于“创新发展一马当先”落实情况报告时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监督。
一直以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去年10月,财经工委围绕南海“创新发展一马当先”落实情况,会同财经委员会调研听取区发改、经贸、科技等多个部门及镇街情况汇报,征求代表意见,探讨实现创新发展的对策,从新兴产业发展、强化人才内生机制、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提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此外,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视察千灯湖创投小镇、西樵特色小镇,专题调研文化创意产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作出关于批准《南海区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规划》的决定,监督支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高三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村级工业园整治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南海区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与人大一样,南海区政协同样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履职。
围绕区长顾耀辉在去年“两会”上点题的物联网发展与应用与创新社会治理、推进院企合作和研发中心建设、跨区水环境治理、西岸生态发展等,南海区政协专委会去年奔赴省内外取经;围绕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快乡村振兴”、深挖侨务资源实现全球创新资源向南海集聚、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的发展定位等十余个课题,专委会多次开展调研,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其中,民建南海总支立足于南海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背景,提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的提案,建议由区委区政府办统筹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重点协调解决一些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明晰各镇街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并争取更多线路资源,将佛山西站打造成深圳通往粤西的桥头堡,以直接吸引更多的深圳创新资源聚焦南海。该提案得到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的肯定,认为其针对当前南海的热点,提出建议与意见,有效推动政府工作和南海高质量发展。
一枝一叶总关情:提案议案高度关注民生
“排队数小时,看病几分钟。儿童看病难不仅是候诊时间长,还表现在患儿无法就近求医。”一年前,南海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区第六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吴时光向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名为《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的议案,建议促进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缓解儿童看病难的现状。在此之前,他专门开展了南海区儿科医疗资源现状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吴时光思民之所思、急民之所急的举动是南海区300多名区级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南海区285个代表联络站共接待群众7000多人次,人大代表提交的49件议案和建议几乎全部集中在群众关心的道路交通、学校建设、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
而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广大政协委员、镇(街)特邀委员则围绕贤鲁岛开发建设、安全生产、共享单车管理、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设计赋能南海智造等对话议政,推动各项惠及民生的改革发展举措落到实处。
这些议案、建议和提案是南海区区情与民意的集中体现。认真回应,就是围绕“传承品质、成就品牌”工作主线,构建南海长远竞争力和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常委会和有关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监督指导下,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办理任务。目前,49件议案和建议已全部答复完毕,办结率为40.8%;区政协提案123件,评选出优秀提案25件,提案办复率100%,委员满意率98.4%。
吴时光的议案就得到了南海区卫计局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下一步,南海区将考虑在全科医师培训课程中增加儿科培训内容,以此提升社区全科医师处理儿科的能力;同时鼓励群众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减轻上级医院儿科医师工作负担,使群众就诊日趋合理化。
而南海区政协提交的《关于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提升南海教育品牌的建议》提案被列为区长重点督办提案,推动南海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跨部门与层级的教育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打破信息孤岛。
学习培训根系基层:代表委员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群众间的活跃,实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其解决之道最重要的无疑是学习。
去年,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新时代代表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分批组织代表到全国人大北京培训基地等地参加履职培训,提前完成届内组织区人大代表轮训一次的任务。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常委会视察、调研、代表小组活动以及“一府一委两院”活动。举办“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全区五级人大代表共977人参加了进驻联络站接待群众、视察观摩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视察广佛跨界河流域水环境整治等活动,有效发挥了代表联系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南海区政协则以大学习推动大调研、以大轮训促进大提升,共组织6批307名政协委员、镇(街道)特邀委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分赴北戴河全国政协培训中心、四川省委党校、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开展履职专题培训,政协各镇(街道)工委会组织辖区内区政协委员和特邀委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履职技能培训和视察调研活动,有效提高了委员履职能力。
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协还尤为重视基层阵地的建设。其中,区人大常委会认真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工作,结合区、镇实际情况,按照第一年查漏补缺、第二年巩固提升、第三年总结提高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步骤,坚持不懈地在规范工作、增强能力、提高水平。如今,里水镇人大高标准通过省人大首批“广东省乡镇人大工作示范点”创建验收,桂城街道人大工委、里水镇人大主席团被评为2018年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南海区政协则鼓励以镇(街)的政协委员和特邀委员为主体的政协各镇(街)工作委员会,根植当地,积极作为,打造“准政协”。
文/佛山日报记者吴蓉、黄文婷
通讯员黄毅雄、邹永榆
新闻推荐
为产业工人提供有温度的文化服务市总工会全面推进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工作
市总工会送演出到大富“职工快乐大舞台”。/佛山日报资料图片市总工会举办大型文艺晚会送进基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