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约评论员龙建刚
一
佛山又到一个虎啸龙吟的时刻。
2月26日上午,南海、顺德的人代会同时召开,南海区区长顾耀辉、顺德区区长彭聪恩几乎在同一时间宣读政府工作报告。也许这样的“共振”不是第一次出现,但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让今年南海、顺德的“两会”有了特殊的意义。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走过40年,盘点辉煌的过往,人们屡屡提及曾经威震中国的“广东四小虎”;展望美好的未来,公众对“四小虎”充满期待和信任。富有传奇色彩的“广东四小虎”有两只在佛山,南海、顺德不仅是佛山的“顶梁柱”,也是中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这样的背景让2019年南海、顺德的“两会”具有风向标意义:佛山以怎样的姿态践行改革再出发?
顺德已经有了不同凡响、风光无限的出场:改革开放开启第二个40年的时候,顺德获得了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机遇。南海当然不会缺席。大家都在关注:身披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战袍的南海将走一条怎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
南海其实已经“亮剑”。
2019年1月21日,在南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做了一个好评如潮的精彩讲话,标题豪气干云、直截了当:重振南海虎威,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
从哪里发力?黄志豪提出五个“再造”:空间格局再造、产业集群再造、生态环境再造、基层治理再造、政府服务再造。这是“新南海”的宣言书和路线图,放在全国范围审视,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曲谱”也是非常精准、嘹亮的。
这是南海的底气使然:南海既有“再造”的物质基础,更有再造“新南海”的思想武器。黄志豪是这么说的: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不是赤手空拳,我们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必要说说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枪是从农村打响的,南海的表现堪称卓越。1979年初春,南海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1985年实现全县人均收入400元。那时南海人均年收入才是区区160元,几年时间要实现这么大的跨越,很多人不相信,有人甚至说南海的领导多吃了大蒜和大头菜——口气大、说梦话。没想到这之后不久,南海就实现了这个目标,成为全国的首富县。《人民日报》分别在1981年8月26日、1982年6月10日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推广南海经验。如此“待遇”,在改革开放所走过的40年历史上,南海独一无二。《人民日报》的两篇评论标题鲜明有力:《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象南海县这样坚定前进》,文章号召全国:我们应当象南海的同志们那样,振作精神,树立信心。
这就是当年的南海虎威。这就是黄志豪“重振南海虎威”的历史逻辑。
三
重振南海虎威,绝不是重走南海道路。
黄志豪一方面大声动员“我们要全力跑起来、干起来、快起来”,一方面发出告诫“防止路径依赖,不要拿旧地图走新路。”
“六个轮子一起转”是南海经济起飞的“动力系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演绎了南海奇观,也让南海患上不轻的“月子病”:遍布全区的685个村级工业园严重影响了南海的产业素质,也伤害了南海的城市形态。拥有249个村级工业园的顺德已经把村级工业园改造当作头号工程,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村级工业园数量远远高出顺德的南海需要付出比顺德更大的努力,道理很简单:没有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就没有新南海的诞生。这样的背景,构成了南海空间格局再造、产业集群再造、生态环境再造、基层治理再造、政府服务再造的紧迫性、精准性。
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南海应该成为怎样的地方?黄志豪说得很明确、很坚决:全球创客新都市。从全球角度定位南海,这是南海历史的新命题、新挑战,难点和亮点一样巨大。
新南海需要新路径。南海的“新地图”在哪里?
四
顾耀辉的出场很重要。
这位有规划师背景的西北汉子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好是他出任南海区区长整整两年时间。与此前他作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谋求和布局南海的空间格局再造。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是广东最大的事,更是南海高质量最大的“势”。如何乘势而上?南海拿出的招数是“一环两站”,也就是佛山一环创新圈、广州南站、佛山西站。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从佛山角度出发,广佛同城的一个最大标志就在于能否在交通上做到两点:一是广州南站佛山化,二是佛山西站广州化。
南海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力:一是推动三山新城与广州南站接壤片区对接,谋划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大湾区标志性项目,这也是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关键节点所在;二是“借站造城”: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定位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核心区,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新城。可以说,南海这两个地方每前进一步,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地位就强化一分。
五
南海最受关注的变化之二是做出了一个“产业集群再造”的模板,它就是因传说中葛洪在此炼丹而得名的丹灶镇。
南海传奇的经典华章之一是专业镇经济的壮大,丹灶就是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初期,凭借遍地开花的五金厂,丹灶诞生了南海首批“万元户”、南海最早的首富村。2004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丹灶“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称号,从而成为全国响当当的专业镇。但丹灶炼出来的并不是“丹”,不过是低端产业的集聚而已,到处是低矮破旧的厂房……
从10年前开始,丹灶镇党委和政府就把探索“新的产业和新的体制”当作头号命题,打响一场又一场荡气回肠的产业转型战役:2008年,丹灶启动建设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迅速集聚了一批优质日系汽配企业,成为华南地区日资汽配企业的“大本营”;2010年,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氢燃料电池压气机等核心部件能力的企业落户丹灶;2014年5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丹灶挂牌,丹灶也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7年,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落户丹灶,这是佛山当年引进的首个投资额超百亿元的制造业项目。丹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部件制造迈向整车制造。
昨天的丹灶是“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今天的丹灶已经成为中国氢能汽车产业的重镇,堪称中国这一领域的“超级新星”。2月25日,一位来自丹灶的南海区政协委员提出了打造“氢国氢城”新南海的动议,这是何等壮怀激烈的情怀和变迁!
这样的“炼丹术”一旦在南海推开,一个新南海一定可以诞生。
六
南海之变的另一个重大亮点是“两高四新”产业体系的提出和建构。“两高”,一是高技术制造业,二是高品质服务业;“四新”,一是新能源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三是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四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两高四新”是南海产业集群再造的抓手,是南海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入点,也是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风向标。这个产业体系的提出,是黄志豪、顾耀辉与南海磨合期结束的标志;这个产业体系的建构,也是他们为南海做出的标志性贡献。
更加可喜的现象是:南海“两高四新”产业体系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国家级的平台和重大项目。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些平台和项目落户南海,就是国内外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们给南海投下的信任票。
在佛山,南海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2018年的佛山市“两会”上,参加南海代表团分组审议的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提出要求:南海要在佛山践行新发展理念过程中“扛大鼎”;今年2月15日,再度参加佛山市“两会”南海代表团分组审议的鲁毅做出评价:现在回过头来看,南海确实扛起了大鼎,取得了新进步,作出了新贡献。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一位市委书记的赞誉,也是一座城市的谢意。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重振南海虎威,就是南海宣告: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当南海重振南海虎威的时候,更有必要重温40年前《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的那句话:我们应当象南海的同志们那样,振作精神,树立信心。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著名时事评论员)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南海将构筑镇街产业发展新格局,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打造特色产业平台实现各镇街错位发展
■丹灶重点发展新能源+智能安全产业。图为南海瑞晖加氢站。(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昨日,区长顾耀辉在南海区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