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之一纸禅
文/广州日全媒体记者杨博
上周四,佛山五个会场里,总计111项重大项目同步开工,70项重大项目投产,让人触碰到这座制造业大市怦然跳动的脉搏。佛山以“项目为王”,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从开工投产活动现场镜头中,我们会发现,佛山因应新一轮机遇与挑战正在发展出新的能力,佛山培植和发展重大项目的土壤正在变得越来越肥沃。
第一个镜头来自主会场,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作为开工项目代表发言,被与会者认为格外贴地气。“我过去是一位农民,也种田,也做过泥瓦匠。建筑工人落后的重复性劳动,并没有因为这数十年的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他转而透露说,今年会把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拿到工地上去用,代替那些繁复的建筑工人劳动。
杨国强一席话,是佛山企业家务实的一个缩影。正是佛山人的实干,让制造业的土壤肥力不断提升,促使制造业顺势而为、转型升级。杨国强看到,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变缓,未来的实业需要机器人来提升生产力,弥补人口红利的不足。除了研发更多的机器人,杨国强更想办一个机器人大学。他感叹“人才第一、人才最重要”,希望通过兴办机器人大学给顺德留下更多人才,让本土创新氛围更好。
第二个镜头来自禅城分会场,大富村委会主任谭启镰站在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的建设现场,心情激动。谭启镰团队借助“股份经济模式”,创新地整合大富村集体经济,要把39亩北工业区低矮简易厂房变为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的高端制造园区。他们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2亿多元投资兴建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亲手创造了一个集体经济投身打造重大项目平台的范例,令人刮目相看。
笔者还记得,去年夏天,谭启镰蹦上办公室的沙发,踮着脚趾给笔者看墙上的卫星地图,解释北工业区的集体经济“改革试验田”。在这片“田”中,佛山人看到了城市与产业“双转型”的机遇,以及再造城乡空间高度融合的新蓝图。
第三个镜头来自当天禅城高能激光应用推介暨特种光纤技术重大成果发布会,佛山市宝光新宇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昊锦代表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感慨说:“佛山禅城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区位优势、工业基础和本地优良的政商环境,是宝光新宇义无反顾选择佛山的原因。尤其是国际营商环境的打造,实际上是佛山向改革要动力、要创新的结果。原来,在宝光新宇落地佛山前,其企业核心团队曾考察过西安、成都、深圳等城市,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佛山禅城。像他说的,“每个技术都是颗种子,与优良基因的种子同等重要的是土壤环境。”接下来,宝光新宇酝酿让四大研发平台深耕佛山,带动千亿产业发展。
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一言以蔽之,务实、敢为、创新形成了佛山培植重大项目与平台的土壤。充分激发这些要素的活力,佛山新经济势必乘势而上、再造里程碑。
新闻推荐
禅城区政府举办2019年新春港澳乡亲联谊活动禅港澳携手共促大湾区发展
■禅城区区长孔海文、区委常委杜梅等与香港知名人士合影。珠江时报讯(通讯员/王小玲摄影报道)2月26日~28日,佛山市禅城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