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好工作、家庭与绘画,对于张峭然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钢琴老师高迪克。
出生在艺术世家的罗润娣。
“森林缪斯”组合成员林丽姗。
在艺术世界里,从不缺少女性的位置。被称为“精神病艺术家”的草间弥生,用极度夸张的圆点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艺术观;神秘的奇女子小野洋子,71岁高龄还在专注表现“前卫”;一代画魂潘玉良,用颜料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史。
今年三月,文化周末编辑部以“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名义,采访了4名在莞邑生活的女性艺术家。她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面各自发光,但是“专注”“努力”“热爱”“忙碌”几乎是她们的共通点。莞邑佳人,在水一方。在艺术的道路上,“女性”并不是她们的共同身份,艺术家才是。
文:张晓敏李彤晖
图:受访者提供
张峭然:若不再画画,我会失去灵魂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会员、东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主任,东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莞城美术家协会副会长等。
从张峭然对美术馆公教活动的投入程度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尽职的人民教师。2018年,张峭然的系列水彩作品《带你去远方》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年度提名展2018》;2019年,张峭然被邀请参加莞城美术馆主办“绘生·汇色——长沙、东莞两地女性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以下简称“女性作品展”)。
巧合的是,此次她参展的作品的人物写生系列是她比较早期的作品,与《带你去远方》系列有着明显的风格转变。人们常说,要了解一个画家,最好就是从她的作品开始。最后,张峭然选择了跟笔者聊她的《带你去远方》。
“题目叫《带你去远方》,但我却还在自己的身边打转。”张峭然说,创作此系列作品的时候她想要逃离当时的生活,达到另外一种状态,但自己却总在徘徊。
这个系列很孤独,画面的内容仅有一种:张峭然在驾驶状态时望向的窗外。窗外总是愁雨绵绵,风景在后退。与这些风景不断擦肩而过,就如跟自己的各个人生阶段不断地告别。她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那是心中梦想着的美好生活状态,或是一种更好艺术的状态,或者暂时没有办法达到甚至永远办法没有达到的那个状态。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向前远行、寻找远方的过程,身边的那个"人",可能会不断地更换,不管如何,人总想有一个人陪着去寻找远方,而不是只有孤独的自己。”张峭然说,她的这个系列里没有表现具体的“人”,总是踽踽独行,与题目形成了反差,让画作看起来更能让人感受到独自远行的孤独感,也许题目中的那个“你”,也是作者寻觅的远方。
张峭然的祖父也是一位艺术家,年幼时发现她有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一定的天赋,所以很期望她能走这条路。当然,最终选择走上艺术之路的并不是别人的意志,而是张峭然的主动选择。
平衡好工作、家庭与绘画,对于张峭然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平时绘画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要学会利用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把每个角色该做的事做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张峭然是一名中学老师,平时工作很忙,除了寒暑假时有相对集中的时间画画外,她会利用别人在吃喝玩乐的时间进行绘画创作。对她来说,一段时间不动笔就会觉得不在状态,所以再忙都尽量想办法拿起笔。
谈及艺术对于张峭然的分量,她说:“它对我来说已经不可或缺,就像吃饭呼吸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东西,融在我的血液里面。如果说我不再画画了,我想我就失去了灵魂。”
高迪克:在钢琴的路上,我从来没有放弃
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研究院钢琴表演专业,现为钢琴教育家、广东省音协会员考级考官、全国音乐协会会员等。
初次见到高迪克,是在文化周末晚会的后台。她和杜闽山老师正在为当晚的钢琴音乐会做最后的准备。当晚的高迪克穿着一身紧身连衣裙搭配白色披肩,初见感觉,就如同她的钢琴学生所说的“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没有曲折的故事,也没有动人的理由。以父之名,便是当年6岁的高迪克选择学钢琴的原因。“当时是父亲的决定,第一位钢琴启蒙老师是长春当地的文工团老师,还记得当时老师问了我和我的父亲一些问题,看了看我的手指,便收我为徒。”
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有几个重要的年份。对于高迪克来说,1997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那一年,她考取了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系主任斯米尔诺娃教授,开始踏上了长达8年的留学路。高迪克说,“那个年代留学条件是很苦的。刚到莫斯科的时候,语言条件不是很好,再加上当年物质条件和通信条件都很一般,经常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也不能放弃,因为从我6岁开始,钢琴几乎就是我的唯一。”
2005年,高迪克从俄罗斯归国来到了中国的南方,在星海音乐学院当一名钢琴老师。也是那一年,高迪克随丈夫杜闽山定居东莞。“主要我们非常喜欢东莞的"慢",不像广州节奏那么快。另外也是通过文化周末的舞台,了解到东莞对文化的重视,两人商量后就决定定居东莞。”
如今,高迪克有了更多的身份。她是星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是广东省音协会员考级考官,是全国音乐协会会员,在东莞有很多的学生,同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外,高迪克还经常受邀到星海音乐厅、文化周末剧场、玉兰大剧院和佛山等地进行演出。
“忙,经常都是踩着点工作的。”提到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时间,高迪克笑着说,“兼顾起来非常难,唯有非常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时间,还有就是内心对职业和家庭的热爱才能够在夹缝中寻求平衡。我的大女儿今年四岁半,学琴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我经常在想成为她的钢琴老师也是一种陪伴的方式。”
罗润娣:我这一辈子只干了一份工作
现为莞城中心幼儿园园长、莞城舞蹈家协会会长、东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等。
对于罗润娣来说,她的人生履历只有一条:1990年至今,就职于莞城中心幼儿园。至于为何如此钟情这份工作,用罗润娣的话概括就是,在幼儿园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
罗润娣出生在东莞谢岗镇黎村的艺术世家。“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时私伙局(粤剧社)的成员,爷爷负责演绎花旦,父亲负责演奏乐器。母亲是学师范教育的,在音乐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所以从我小时候开始,家人都是有意识地在培养我的艺术道路。”
罗润娣6岁开始学习扬琴和秦琴,同一年随母学习舞蹈。8岁那年第一次正式登台,在全校少先队仪式上表演了舞蹈《花公鸡》,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登台经历,让罗润娣清楚知道了她非常喜欢跳舞,也非常享受舞台。
“我是1990年从东莞师范学校毕业的,毕业后就到莞城中心幼儿园工作。当时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但是一想到只有幼儿园跟舞蹈的联系最紧密就没有任何的犹豫。一做就是差不多30年的时间,从来没有离开过。”谈到自己是怎么来到莞城中心幼儿园的,罗润娣说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刚到幼儿园,就接到任务说要准备一个教师节的节目。因为我从小有舞蹈经验,就把之前表演过的《珊瑚颂》进行再改编,演出非常成功。当时领导就觉得我们有能力做好艺术教育这个领域,就在当年开园我们将莞城中心幼儿园的办学定位为艺术教育方向。”
如今,莞城中心幼儿园在罗润娣的带领下仍然坚持着走艺术特色教育的道路。更值得一提的是罗润娣在2012年还成立了东莞市唯一一个幼儿园艺术团——尚美艺术团。艺术团成立后,每年都获得东莞市文化精品的奖励支持,幼儿园也从原来的音乐、舞蹈的课程扩充到非洲鼓、体操、小提琴、小钟琴、粤剧、街舞、中国鼓、篮球等更多元化的艺术课程,让不同性格的小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特长。
就在采访当天,背景音乐一直传来“咚咚咚……”的敲鼓声。罗润娣告诉笔者,“这个是中国鼓的声音。我们的孩子最近都在紧锣密鼓地练习这个节目,准备参加东莞市"我和我的祖国"的快闪拍摄活动。”
林丽姗:半路出家的“歌唱女神”
现为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东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莞城合唱协会会长、莞城“森林缪斯”组合成员等。
林丽姗说,“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影响我艺术轨迹最重要的3件事是:考上星海音乐学院、成为莞城合唱团的团长,还有就是以"森林缪斯"组合的名义出道。”
“如果没有我父亲的全力支持,我可能不会走上唱歌这条路。”林丽姗出生在广东梅州的小县城,父亲是国企员工,母亲是家庭主妇,在他们的家族里几乎跟艺术没有任何关系。林丽姗说,“小时候能接触到唱歌的地方就是亲戚的剧团,但都是唱着玩的,根本就没有系统专业训练,当时对什么叫做"视唱练耳"、什么叫做"乐理",完全不知道。”
半路出家,也让林丽姗的艺术之路吃了一点苦头。在经历了一年的高考失利后,她决定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在复读那一年,林丽姗特地从县城的重点中学转学到有“音乐特长班”的梅州华侨中学;此外,林丽姗意识到自己的“视唱练耳”是弱项,除了在校加强练习外还特地提前到广州请教星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专攻“视唱练耳”。最后以高分考入了星海音乐学院通俗演唱专业,正式踏上她的“艺术之路”。
2009年,刚刚毕业的林丽姗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10年间,林丽姗成为了莞城合唱团的团长,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唱歌爱好者冲击了一个又一个的合唱奖项。值得一提的是,林丽姗还跟同样有着艺术背景的两位同事,成立了“森林缪斯”组合。林丽姗说,“其实当时就是一个玩笑,再加上同事的鼓励,他们说我们这么喜欢唱歌,而且唱得还不错,不如组个组合出道。”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笑便让莞城的艺术圈多了3名“女神”。“森林缪斯”组合以一首《青青柳蒿芽》正式出道,立刻在莞城文艺圈获得一致好评。2014年—2016年期间,“森林缪斯”组合联合东莞市文化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打造的音乐作品《水墨乡情》,更是入围第十七届“群星奖”。而对于组合的未来规划,林丽姗说,“希望继续积累好的作品,开一场专场音乐会,灌录我们的第一张专辑。”
新闻推荐
作为民警的家属,功勋有民警的一半,也有她们的一半。近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平洲派出所举办“风雨同行我和你”庆祝三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