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4月1日,佛山市政府、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区政府产学研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南海区举行,三方约定设立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合作共建香港科技大学(佛山)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并以研究院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基础科研及应用科研项目为核心,全面加强技术协作和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团队引进和信息互通。
以南海为代表,从第一个项目正式投入运营算起,香港科技大学与佛山的合作已走过七年。”佛山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与港澳地区一流大学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期待此次产学研备忘录的签署开启粤港澳合作的新宽度、广度和深度。
从区到市合作层面再升级
正如上所述,此次签署合作备忘录并非港科大与佛山的首次携手,它首先意味佛山与港科大的合作已进一步上升至市层面。
早在2010年7月,工程中心便已注册成立,它是南海区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与平板显示(FPD-FlatPanelDisplay)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12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业务包括为半导体照明行业相关企业提供建设、转型、研发、产品性能测试分析、可靠性评估及失效分析、产品标准认证、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服务等。
2018年,在保留“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基础上,南海区在香港科技大学内再合作共建“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创新中心”,通过实行“双中心”平行运作,打通“南海-香港”创新要素流动的双向通道。
此时,双方的合作方向已从半导体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了机械装备、新材料、环保服务等产业方向。针对部分香港高素质人才不适应来回奔波的情况,双方更创新性地探索建立了“离岸孵化”新形式,推动“南海制造+香港科技”进入2.0时代。
“合作一年来,我们已通过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为南海引进了3家香港科技创新企业,促成南海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团队合作项目达到6个。”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创新中心主任李世玮说。
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佛山市政府将投入资源将上述两机构提升为“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香港科技大学优势创新资源助推佛山产业发展。
从LED到全产业链全面推动科研成果在佛山转化
“佛山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强市,传统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我们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制造体系,但产业转型中最缺乏的就是来自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机构的科研支撑。”朱伟说,佛山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与港澳地区一流大学间的产学研合作,支撑新兴产业在当地的发展。
从合作内容可见,接下来,研究院将设立在港科大内,它以现有南海区与港科大合作设立的“香港科技大学南海创新中心”为基础,可与正在建设的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实现创新协作。
创新中心则是基于工程中心,由三方合作共建。以研究院和创新中心为平台,三方约定,以基础科研及应用科研项目为核心,全面推动三类活动。即在加强技术协作和成果转化方面,在LED、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技术协作的有效机制和途径,优先推荐重大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在佛山的转化,助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方面,依托港科大国际化创新资源和渠道资源,推动高端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落子佛山,进一步促进佛山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加强信息互通方面,共同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定期通报各自最新的发展情况和重大活动情况,促进各方形成更紧密合作关系。
何帆燕赵进
新闻推荐
1.0阶段:土地是生产要素之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盛行2.0阶段:“三旧”改造兴起,分散式改造,缺乏规模效应3.0阶段:新都市时代,强调土地的复合型利用、混
■今年的推介会现场,南海推出的城市更新项目吸引各方关注。■南海区推介广东金融高新区。■天富科技城是南海“三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