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佛山市共有四家医院入选,意味着生育进入无痛时代正加快到来。
分娩镇痛,也就是市民常说的“无痛分娩”,是否真的完全不痛?会影响孩子智力吗?有无医保报销?……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市卫生健康局以及相关医院,为您一一解疑。
市民多花点钱做无痛分娩很值得
“我去年在市一医院通过无痛分娩生下二胎宝宝,生完之后,甚至觉得自己还有力气再生一胎。”今年38岁的陈女士5年前在老家顺产诞下儿子,“大概花了8个小时才生下来,那里没有无痛分娩服务,加上第一次生孩子,痛得想撞墙”。
怀二胎时,陈女士从朋友处听说了无痛分娩,跟家人以及医生商量过后,便决定试一试,“实在不想再经历那种痛苦了”。陈女士还记得,麻醉科医生在她的后背脊柱上插管泵药后,很快就不觉得痛了,但清楚感觉到子宫收缩,“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把宝宝生下来了,只是那一刻有一点点痛。虽然多花了点钱,但还是值得的”。
90后小林则是第一次怀孕,孕期34周的她已经多方了解和对比各种分娩技术,决定用无痛分娩生宝宝,“我很想自己生,可是又怕痛”。小林说,家人都很支持她,觉得这样能少受罪,身体恢复得快些,也有体力照顾宝宝,“如果无痛分娩真的很舒服,我打算过两年生个二孩呢”。
“我当时用一天一夜才生下她,生孩子哪有不痛的,就算剖腹产也会痛。”听说怀孕7个月的女儿因为怕痛想剖腹产生孩子,徐女士觉得女儿太娇气了,特意陪女儿到市妇幼保健院产检,想请医生给女儿做思想工作,并顺便咨询无痛分娩的知识,“听说无痛分娩不怎么痛,可惜我们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技术和条件”。
佛山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已近30年
产妇身体蜷成虾状,麻醉科医生将穿刺针扎入产妇后腰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往里输入的是局麻药和极低浓度、极少量的阿片类药物,其剂量对母婴安全,能同时达到减轻产妇疼痛又不影响用力分娩的双重效果。”市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汉兵说。
这就是市一医院麻醉科广泛应用的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技术施行时的场景,而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也广泛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等分娩镇痛技术,这些均属于技术成熟安全、且效果确切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
“愿意做分娩镇痛的产妇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宫口开到一指约0.5厘米时,我们就会给予药物镇痛,在整个产程都会根据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等进行持续监测和调整。”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刘吉平说。
据介绍,分娩镇痛疗法分精神疗法和药物疗法,导乐、拉玛泽呼吸法、音乐疗法、水中分娩等都属于精神疗法,药物疗法有笑气、镇痛药、椎管内分娩镇痛等。
近年来,佛山已普遍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去年佛山市公布了36家可提供分娩镇痛服务的医院名单。
本次入选我国首批分娩镇痛试点医院的4家医院分别是市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南海妇幼保健院和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其中,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于199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分娩镇痛技术,迄今已近30年,并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地级市的国家级产科麻醉培训基地。
据悉,本次试点医院在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当中“选拔”。入围的医院需要符合这些条件:2017年、2018年自然分娩数量分别不低于2000例,椎管内分娩镇痛率(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自然分娩产妇数占比)不低于10%;有麻醉医生专职实施分娩镇痛工作;对分娩镇痛有规范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由于主动选择分娩镇痛的孕妇不多等原因,市内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的人数差异很大。去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1861例,占该院分娩人数的30.2%;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开展了1034例,占该院分娩人数的31.36%。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拿一把美工刀把自己的中指从中间切分开来
疼痛指数9.2
晚期顽固性癌
疼痛指数10
自然分娩
疼痛指数9.7~9.8
这可能是大部分妇女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剧烈的疼痛。
约6%的初产妇感觉轻微疼痛
约50%的初产妇感觉明显疼痛
约44%的初产妇感觉疼痛难忍
(据中华医学会统计)
什么是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又叫“分娩镇痛”,即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大都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医生在产妇的腰背部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通过硬膜外管给药。让产妇在第一产程(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到10厘米,持续数小时)中得到休息,第二产程(指宫口开大10厘米到胎儿娩出)中积攒了体力,更有利于完成分娩。
无痛分娩
还有哪些好处?
1
减轻产妇分娩时的恐
惧、疼痛和疲倦;
2
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婴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
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
少,改善胎儿氧合功能;
4
一旦母亲或胎儿发生紧急状况,硬膜外麻醉为紧急手术创造了条件。
传统观念+麻醉医生缺乏导致我国无痛分娩使用率低
无痛分娩使用率
我国仅10%
美国约85%
加拿大约86%
英国约98%
根据去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政策解读中提到,目前我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按每万人需要2.5个麻醉医生的国际标准,中国至少还应配备30万麻醉医生。
热点解答Q:为什么国家要推广分娩镇痛?
市卫生健康局基妇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大力推广分娩镇痛,是我国向以人为本的生育文明迈进的标志,体现了对女性生育权的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落实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措施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分娩期间接受镇痛已是一种常态被广泛接受。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分娩镇痛率各不相同,部分地区由于麻醉医生不足和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分娩镇痛尚不够普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广分娩镇痛。
Q:分娩镇痛完全不痛吗?有危险吗?
“假如分娩疼痛最高是10级,使用分娩镇痛后,会将分娩疼痛降到2~3级。”刘吉平说,使用分娩镇痛并不是完全不痛,只是将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让产妇减少体能消耗,把力气都用在生宝宝这件事上,“分娩镇痛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很低”。
“有关统计表明,50%的产妇经历过重度疼痛。”王汉兵表示,只要是正规医院正规医生做的分娩镇痛,其技术、药物、人员一般没有问题,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产妇通常只是在宫口全开和胎儿娩出这两个时刻有轻度的疼痛,有的人甚至全程不痛,“分娩镇痛能让产妇在较好的环境下以良好的心情感受初当人母的快乐。”
Q:分娩镇痛会影响孩子智力吗?
“分娩镇痛本身并不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刘吉平说,上世纪90年代,医院组织团队跟踪调查在该院第一批通过分娩镇痛出生的孩子,“从调查情况看,这些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与自然分娩的孩子并无差异”。
“经历过分娩疼痛的产妇往往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产后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创伤综合征等问题。”王汉兵说,强烈的分娩疼痛会让产妇情绪激动紧张,大喊大叫,从而使子宫收缩加剧,导致子宫供血不足,胎儿容易出现宫内窘迫甚至缺氧等情况,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都很不利。
Q:分娩镇痛的费用如何?有无医保报销?
据悉,市一医院的分娩镇痛收费标准为1400元。我国生育保险报销目录中并没有列明这一项技术和服务。因此,不管顺产的产妇是否享受了分娩镇痛,生育保险结算额度均按顺产的报销标准。
观察
推广“无痛分娩”,到底难在哪?
“顺产究竟有多痛?”截至3月29日晚,知乎上的这个问题已有1555个回复,浏览量超过1157万。评论者多为亲历者,他们将分娩疼痛形容为“断了十二根肋骨的疼痛”“被人用大锤抡小腹,抡了八小时”等。不少产妇为了避免疼痛而选择剖腹产,将生孩子这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变成了病理过程,在我国享受无痛分娩的幸运儿只有10%左右。
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发文要求,用3年时间(2018~2020年)逐步在全国推广分娩镇痛,鼓励产妇自然分娩,推动剖宫产率逐步下降,进一步提升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水平;试点医院要在2020年底前达到以下两个要求:椎管内分娩镇痛率≥40%、分娩镇痛技术操作和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产妇意愿,科学合理应用分娩镇痛,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分娩镇痛工作的监管,医院应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相关诊疗行为,提升产妇分娩镇痛水平,提高围产期医疗服务质量。政府、医院、社会组织应加大力度提高分娩镇痛的知晓度和普及率,包括在孕妇学校增设分娩镇痛课程、开设麻醉科门诊、在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广泛宣传等。助产士是产妇入院后的第一接待人,应对助产士给予激励,鼓励他们向产妇积极宣传分娩镇痛知识。
麻醉医生严重短缺、分娩镇痛没有纳入社保,是我国普及推广分娩镇痛需要翻越的两座大山。政府及医院应加强麻醉专业人才培养和岗位配备,提高麻醉医疗服务能力以及麻醉医师待遇,加快实现“力争到2020年,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的目标,并完善分娩镇痛价格管理,将其纳入医保目录,以经济杠杆手段推动分娩镇痛率加速提高。
哪些情况不适合无痛分娩?
发高烧
颅内压增高
凝血功能异常
低血容量或低血压
不可进行阴道分娩
穿刺部位感染或损伤
脊柱病变或严重脊柱畸形
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病变
对局部麻药及阿片类药物过敏
产妇无法配合进行穿刺的情况
提醒:椎管内分娩镇痛前需对产妇系统评估,主要包括病史(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合并症、特殊药物应用等)、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
佛山市四家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分娩镇痛试点医院
市一医院
市妇幼保健院
南海妇幼保健院
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
策划/王晓婷
文/佛山日报记者谈飞洋
数据整理/王晓婷
制图/王淼冰
数据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微博、
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为预防和化解商品住宅小区车位租售矛盾纠纷,遏制哄抬房价、强买强卖、投机炒作、恶意维权、扰乱社会秩序等乱象,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