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热恋中的男女,相依相偎,浓情蜜意,融化在彼此的柔情中。该作品以泥条盘筑成型,略加雕刻,施以星珠,龙窑烧制。
▲岁月岁月将痕迹留在树木的年轮里,印在斑驳的老墙上,煮一壶老酒,倒一杯新茶,述说岁月的静好,心安然。作品以泥板成型,施以土木灰釉,龙窑烧成,模仿土老墙斑驳的肌理与断壁残垣的效果,追求穿越时空的感觉。
▲牛气冲天耗牛是青藏高原的象征,是青藏高原的精灵,它勇敢而倔强。作者在制作该作品时用木片敲击泥板取得纹理,施以传统的石湾均红釉,寓意鸿运当头,牛气冲天。
▲冬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茫茫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山无语、水无声,万籁俱寂,宁静的湖畔,树枝上挂满冰雪,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成一道素美的风景。蜿蜒的台阶上,一位美丽的红衣少女,在提壶汲水,远远望去,尤如一抹亮丽的色彩,映入眼帘。阴晴的湖面与岸边冰雪挂满枝头的树林,及红妆少女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树挂与少女都是北国冬天美丽的花朵。作者以泥板制成壁饰,用刻釉与叠釉的手法,利用釉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进行装饰,表达一种中国画中的空灵意境。用近乎图案化手法描绘,树林、树冠基本为圆形,重重叠叠;再以一条蜿蜒的台阶,加上人物,既能突破树林的密不透气,又增添了色彩与生气,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做到有破有立,整体和谐优美。
▲小憩劳作半天的老牛获得了短暂的休息,也许在溪边,也许在树下,有可能还套着犁在田中,它扭头梳理着毛发,驱赶讨厌的蚊蝇;它无怨无悔,从春忙到夏,从夏忙到秋,拉着银犁迎着春风走,顶着烈日,热汗地里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吃的青草,住的茅棚,从无怨与忧。“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作者塑造了小憩的老牛,以此赞美老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语的奉献精神。用陶板成型,饰以布纹,喷淡星珠,加上龙窑烧制,更显造型简洁,粗犷写意。同时,追求和保留泥性的印迹,借助泥土来寻求感情的自然流露,将对艺术的感知融入作品。不寻求细腻的塑造,而以大写意的手法,删繁就简,直抒心臆。
▲牧歌蓝蓝的天空下,青青的湖水旁,羊儿如斑斑白银,撒在辽阔的草原上。作者制作这个挂碟时就想着这个美丽场景,因此忽略细节的刻画,追求场面的描写。文/本报记者冯海波图/由受访者提供
谭志强湖南长沙人,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1982年毕业于湖南铜官陶瓷美术学校,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专业。先后在湖南及佛山石湾的多个企业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创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喜欢写意甚至是抽象的手法,因此他的作品少了些细腻的塑造,而更多的是简练,抽象的造型,通过以形塑神来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
有多个作品在各类大赛及展览中获奖。其中,1990年《十五头铁炻器咖啡具》获首届景德镇国际陶艺节银奖,1993年陶塑作品《斗士》获“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二等奖,1994年陶塑作品《三羊开泰》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三等奖,2009年陶塑作品《岁月》获得“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展”铜奖;2011年陶塑作品《渴》及《牧歌》获得“广佛中青年陶艺家精品展”金奖,2012年陶塑作品《小憩》入选第二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2012年陶塑作品《冬眠》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陶瓷展览之“大地奖”铜奖。此外,陶塑作品《小憩》在2014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新闻推荐
据新华网报道,在住建部对2019年第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之后,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