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日,超过50个国家千余名受邀嘉宾和专家学者齐聚世界港口大会,围绕热门议题各抒己见。借助此次机会,羊城晚报记者通过采访,探寻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该如何进一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
6个港口进全球百强
近期,国际航运咨询分析机构Alphaliner公布2018年度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榜单,结果显示前10名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而这7个港口有3个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分别是排名第4、第5和第7的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如果将目光放眼到前120名,还可以看到佛山港(第42位)、东莞港(第46位)、珠海港(第82位)、中山港(第115位)的身影。在120强中,中国有31个港口上榜,粤港澳大湾区独占7家。
在这之中,实力最雄厚的无疑是深圳港、广州港、香港港这三大港口,它们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2574万TEU(标准箱),2187万TEU和1960万TEU。
参会的马士基集团副总裁、马士基码头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施敏夫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的港口在国际上起到了标杆性和引领性的作用。他以广州港为例指出,就泊位操作效率而言,南沙港的是每小时106自然箱,而洛杉矶港的只有76自然箱,可见南沙港的效率比洛杉矶港超出39%。“高效意味着节约成本。相比之下南沙港每年可因此节省超过300万美元的燃油费。”他说。
专家建议整合资源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整体发展趋势较好。同样以集装箱吞吐量这一参照维度来看,广州港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增幅高达7.4%,这在前20强中仅逊色于涨幅达8.7%的新加坡港。深圳港、佛山港、珠海港等也呈上升趋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迎来了扩大在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良机。《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此次大会也专门举办了“湾区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分论坛。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来说,在过去较长时间里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早在2018年7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已透露,广东提出了港口资源整合方案,以广州港集团、深圳港口集团为主体,分区域整合沿海14市及佛山市范围内的省属、市属国有港口资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有必要从更高深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广州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黄健就指出,广东的港口成分复杂,整合难度较大。尽管如此,还是得加强整合力度。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航海学院教授黄小彪则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要加强整合与合作,减少恶性竞争,形成合力。但是又不能因整合而完全消除良性竞争,因为要保持活力。根本上来讲,主要是要服务于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这一观点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苏伟文的有相似之处。他表示,除了协同发展,某种程度上,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相互之间也有竞争,但是竞争也可推动港口的升级。
羊城晚报记者 马化展
罗仕 汪海晏
新闻推荐
据新华网报道,在住建部对2019年第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之后,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