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灯火通明,迎来一天里最繁忙的时刻。
搬运工人正在卸载新鲜运到的海鱼。
周边的居民前来购买新鲜到货的濑尿虾
随大人来购买海鲜的小朋友对各种海产充满好奇。
中午时分,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迎来了新一轮交易的高峰。
生意由喧闹回归平静,海鲜档口的员工也抓紧时间休息。
凌晨时分,广州城区还“沉睡”在静谧的夜色中,而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早已灯火通明。未来,白鹅潭被寄予厚望,更多现代高端业态将在这里入驻。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广州,千年商都,美食之城,更是一座不断转型升级的“生猛”城市。说到“生猛”,人们自然会想到海鲜,想到“全国看广州,广州看黄沙”的黄沙水产交易市场。
位于黄沙大道珠江隧道口的黄沙水产市场开业于1994年,占地2.6万平方米,拥有270米的码头岸线,交通方便,落户近400个海鲜档铺,是广州乃至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每天交易量超500吨,成交额逾1000万元,辐射面覆盖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晚上十点过后,广州沉睡了,黄沙市场依旧灯火通明,水产档口24小时营业,这是他们一天工作的开始。档主、经销商、送货小哥开始忙碌起来,游客在市场里挑选海鲜后,拿到邻近饭店进行加工,大快朵颐。
当然,这个让广州人眷恋的地方,也有让人困扰的一面。除了产业过于单一落后,业绩增长乏力外,水产市场还对城市环境卫生产生不利影响。其“脏乱差”的形象,与日新月异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今年1月3日,广州市国规委发布的《〈广州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专项计划(2017-2020年)〉成果》一文披露,该区域将于2020年底全部实现搬迁,落户于芳村东洛围。
家住水产市场西侧小区的张女士下班后来购买海鲜,她说,货运对中心城区的交通影响极大,市场搬迁对于附近居住、受环境卫生困扰多年的市民而言,既是重大利好,也是吃了一颗安居“定心丸”。
“搬迁,肯定有很多不舍。”作为市场第一批入驻的经营者,陈先生从1995年开始在这里经营,至今已经24年,见证了整个广州海鲜市场的发展。他表示,水产市场搬迁对生意的影响不大,“广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水产市场也到了升级换代,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时候了。”
黄沙水产市场搬迁后,原有地块将重新规划建设,白鹅潭周边片区居住环境将得到改善。而水产市场新址东洛围,具备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业务覆盖海珠、荔湾、番禺、佛山等地区,航线及至天津、浙江、福建、蛇口、香港等周边地区,是外贸货物装卸、仓储、中转的理想港口。
新闻推荐
《今日高明·南蓬山下》文艺副刊,是一片刚开垦的土地,当您路过弯下腰时,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南蓬山下》是含苞的花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