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佛山 > 正文

佛山鸿胜纪念馆、李广海医馆 传承侠义精神 感受侠医传奇

来源:佛山日报 2019-05-13 15:27   http://www.kcqsx.com/


A08

佛山古称“忠义乡”,在这片土地上,隐藏着许多武林高手,即使影视艺术创作存在渲染和塑造,但真实的历史中,佛山武林人士也确实以豪情侠义书写出一段段传奇。

创办于咸丰元年(1851年)的佛山鸿胜馆,在清末民初已发展成当时中国最大的武馆。160多年间,佛山鸿胜馆名人辈出,如武学大师陈盛,革命先驱李苏、钱维芳,革命烈士梁桂华,抗日英雄吴勤,“侠医”李广海,勇挫外国拳师的刘忠、刘锦东、胡云绰,以及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投身革命的众多鸿胜馆成员。他们都是“侠武”精神的杰出代表。如今,走进这座百年武馆不仅可以重温其发展历程,了解鸿胜馆门人的事迹,还能从每周坚持义教的鸿胜蔡李佛拳弟子身上感受侠义精神的传承。而以鸿胜馆成员李广海命名的“李广海医馆”经过修复后,在2015年对外开放,更是呈现了一代岭南名医的传奇人生及济世精神。

文/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

◎佛山鸿胜纪念馆

藏身街巷里的“武林”

“英棍飞腾龙摆尾,雄拳放出虎昂头。”寥寥数字传达着鸿胜蔡李佛拳灵活的套路招式和强大的精神气势。蔡李佛拳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佛山功夫之一。如今,世界五大洲均有佛山鸿胜馆门人开设的武馆。每年都有众多蔡李佛拳弟子回到已有168年历史的佛山鸿胜纪念馆寻根问祖。

百年武馆的红色基因

祥安街,是闹市里的一条小巷,平日里祥和宁静。而位于祥安街15号的佛山鸿胜纪念馆,犹如一个藏身于街巷之中“隐世高手”,低调、神秘。

佛山鸿胜馆原址在衙旁街15号,后因各种原因曾一度闭馆。2001年,塔坡公园旁的太上庙修葺一新,并作为佛山鸿胜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太上庙曾是鸿胜馆分会活动的地点,因此鸿胜馆门人一致将此馆确认为“鸿胜祖馆”。

鸿胜纪念馆所在的太上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原为祭祀太上老君的道教庙宇,座西向东,三间两进合院式平面布局,硬山顶,海棠式封火山墙,青砖木结构。头门与二进之间的天井,勾连搭建四柱歇山顶香亭。整座建筑灵巧工细,木雕梁架及前墙砖雕修饰精美,山墙及瓦脊灰塑图案题材多样、色彩艳丽。

走进馆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堂上悬挂的“鸿胜祖馆”匾额,香案上供奉的祖师爷张炎雕像,两侧墙壁上的鸿胜馆历代先贤及世界各地鸿胜蔡李佛同门照片,还有整齐摆放着的各式器械,莫不让人肃然起敬。

佛山鸿胜纪念馆馆长黄镇江说,佛山鸿胜馆创立者张炎曾定下“官吏不教、土豪恶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的“三不教”戒条,使鸿胜馆与广大劳动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清末民初,佛山手工业受洋货冲击逐渐衰落,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动荡不安。工人、贫苦大众必须学武才能自保,鸿胜馆则为他们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满足大众习武的需求,三传弟子李昌和黄昌在20世纪初租借太上庙作为鸿胜馆的分馆教授鸿胜蔡李佛拳。

“到了1921年,包括太上庙分馆在内,全佛山设有鸿胜馆约20间,整个鸿胜系统成员逾万人。”黄镇江说,鸿胜精神不单在于关怀弱势群体,其门人、骨干更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中,鸿胜馆骨干、革命烈士吴勤于1925年在太上庙成立南海县四区农民协会,推动佛山农民运动的开展。1927年,随着协会被查封,太上庙作为鸿胜馆的使命戛然而止,但鸿胜馆弟子仍然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事业。

鸿胜弟子的侠义精神

站在鸿胜纪念馆陈列室内,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件件馆藏实物,不难想象出当时的鸿胜馆是怎样一种辉煌:那些血气方刚的青少年,为了捍卫家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其中,最瞩目的莫过于那把标注着“抗日战士使用过的大刀”。这把锈迹斑斑的大刀全长约90厘米,刀背厚约5毫米,尾部的圆环上绑着红色纱布,整把刀看起来力量感十足。黄镇江说,仔细观察这把抗日大刀的刀刃,可以发现它曾经历过的格斗痕迹,“这是我们从东北农家淘回来的,摆在馆里,为了纪念抗战时佛山鸿胜馆弟子教授抗日战士刀法的事迹”。

黄镇江曾听鸿胜馆四传弟子何祥介绍,在抗日战争期间,佛山鸿胜馆先辈曾两次向上海守军十九路军的大刀队传授“抗日大刀法”。一次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十九路军出现了一支背着大刀和长枪的部队,他们精湛的武艺、凶猛的进攻给日军造成了很大杀伤。另一次就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佛山鸿胜馆三传弟子、当年鸿胜体育会国术部主任陈艺林受上海武术总会(当时也叫全国武术总会)邀请,前去上海表演大刀法,受到好评,后来这套刀法被推选为抗日大刀法,在部队推广。

从橱窗内的文图解说中,还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钱维芳和吴勤在佛山开设大刀教练班,领导鸿胜体育会投入抗战的洪流。1938年10月,佛山沦陷前夕,吴勤结束鸿胜体育会会务,并通知200名多名成员到石石肯乡集中,成立抗日义勇军。而这支义勇军后来改编为广州区游击第二支队,即珠江纵队前身。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觉得鸿胜蔡李佛的现实意义,要将鸿胜蔡李佛拳传统的武德传承下来,也就是深表民族大义、追求真理、助人为乐。”为此,黄镇江和他的同门、弟子,将鸿胜纪念馆作为义教的基地,让蔡李佛拳得以推广、让鸿胜弟子的侠义精神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参观指南

◆地址:禅城区祥安街15号

◆电话:0757-83217908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进场,逢周一及农历除

夕闭馆)

◆交通:普君墟-公交车站,途经公交车:105路、114路、

117路、120路、133路、135路、139路、141路、143路、153路

◎李广海医馆

“侠医”传奇成风化人

2015年,在“李广海跌打医馆”建馆一百年之际,这个一度几近荒废的医馆旧址得以旧貌重现。医馆内的场景复原、史迹陈列,除了向后人展示一代骨伤圣手李广海留下的宝贵医学遗产,还传递着他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

修复医馆致敬圣手

清末年间,佛山镇近郊的栅下平政桥附近,是水果、水产河鲜、蔬菜、大米的集散地,又是冶铸作坊、年画作坊集中地,故此地街名也被称之为果栏街、蚬栏街、藕栏街、米艇头街、铁砧街、铸犁大街……每天早上,从佛山镇及四乡前来做买卖的乡民很多,加上邻近还有一间烟火鼎盛的玄坛庙,拜神的、做买卖的、铸铁的、做门神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成为佛山近郊繁华集市一景。

当时,在平政桥南侧沙涌坊开设有一间“平恕堂”跌打医馆,坐诊者正是李广海的父亲李才干。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李广海自小就对中医跌打有着浓厚的兴趣。1915年,李广海继承父业,并在“平恕堂”的基础上扩建为“李广海跌打医馆”,正式独立行医。

在六十多年从医生涯中,李广海以崇高的品德和精湛的医术名噪海内外,成为岭南一代骨伤科名医。时至今日,佛山老一辈仍时常提起“跌打圣医李广海”,深深怀念他。

经历百年,这座被定为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医馆,以纪念馆的方式再次走入公众视野。丰收涌边,焕然一新的李广海医馆与外部的小型文化主题公园融为一体,青砖灰瓦,屋檐上刻画着精美壁画,在蓝天绿树的衬托下更显岭南建筑的风味。踏入医馆大厅,参观者看到面容慈祥的李广海铜像时,便对这位医者产生天然的好感。陈列展的100余幅图片、90余件实物,则向客人展示这位悬壶济世的行医者传承佛山中医和中医药优秀传统,为百姓治病疗伤而留下的点点滴滴。

候诊室、配药房、制药房、留医部……禅城区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韩健说,李广海医馆内的复原场景是根据曾得到李广海无偿救治的老街坊梁锐根的忆述来布置的,“遗憾的是,未能找到当年李广海在这里行医所用的物件。”1946年,李广海在大福路(今岭南大道)开设新医馆,旧址在房管部门接管后,曾做过环市卫生所、饭堂、托儿所等,当年的医馆里物件难以寻得。

不过,得知李广海医馆重修开放的消息后,李广海后人和热心市民纷纷捐赠和借展。韩健在多名市、区博物馆的老专家协助下,精心策划了“家学渊源志存高远”“创立医馆青胜于蓝”“与时俱进创新篇章”“传承有道发扬光大”四大篇章,结合图片、史料和实物展出李广海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家国情怀广为传颂

在韩健看来,馆中最有价值的藏品要数由李广海孙女李棣庄提供的珠江纵队成立60周年纪念章,因为这个勋章见证了李广海秉承民族大义,全力救助一拨又一拨抗日游击勇士的事迹。

李广海的孙子李国韶回忆,抗战时期,来李广海跌打医馆看病的除了周边的乡亲,还有广东游击队二支队的伤员以及后来珠江纵队的伤员,李广海除了尽力医治,还免费提供医药及食宿。

在《岭南名医李广海》一书中也记载着这段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佛山鸿胜馆三传弟子吴勤率200多名同门组成抗日义勇队,后被收编入“广游二支队”,转战于南、番、顺一带,有力地打击敌人,成为广东主要的地方抗日武装队伍之一。从1939年起,同为鸿胜馆三传弟子的李广海便秘密收治广游二支队受刀枪炮伤病员。有的队员因伤重行动不便,他专门在佛山市郊找房子安置他们,并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上门诊治。珠江纵队领导人之一郑少康经常写字条,介绍受枪炮伤的伤员前来诊治,李广海都是来者不拒,免费提供食宿,免费医治,以满腔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

李广海还热心公益,他本着“行医、办学、救国”的宗旨,1946年在栅下自筹资金创办“栅溪民校”,学校以教习中文为主,同时聘请一些拳师教习国术。他还以父亲的名字为贫困孩童开办“才干小学”,让读不上书的小孩免费入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校园扩展,新中国成立后“栅溪民校”迁至普君墟金鱼塘,后改称佛山市第九小学。为了让广大民众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他出资在普君墟创立了“广博图书馆”。

韩健说,通过翻阅《岭南名医李广海》一书,还能看到李广海无偿捐赠祖屋和国家级文物等事例,“李广海的骨伤科治疗手法仍然在业内沿用,而他的家国情怀、大爱精神以及福荫乡梓的善行义举已成为典范,广为传颂”。

参观指南

◆地址:禅城区文华北路忠义幼儿园旁

◆电话:0757-83217908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进场,逢周一及农历

除夕闭馆)

◆交通:忠义路口-公交车站,途经公交车:111路、130

路、131路、173路、G10路、G12路、桂05路

专家

传承弘扬

佛山行善侠义精神

曾经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工作的潘国强,长期研究佛山鸿胜馆的历史,如今正在编写电影剧本《鸿胜馆》。他认为,无论是鸿胜纪念馆还是李广海医馆,都承载着佛山人乐善侠义精神,诠释了何谓“大侠”“大善”。

“一百六十多年来,鸿胜馆中不少仁人志士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大革命和抗日战争,每个时期都涌现了不少骨干为国捐躯,这在佛山数百家武馆中是绝无仅有的。”潘国强说,鸿胜馆充分体现了广义中侠义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同样的,李广海是佛山家喻户晓的大善人,他所行的善不仅是赠医施药,而且在日伪特务横行的时期,冒着巨大的风险坚持为抗日武装服务,给后人树立了道德丰碑。

潘国强表示,通过建立这两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在成风化人同时,更展示了佛山这座乐善之城行善侠义的精神。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他希望有关部门继续丰富这两个博物馆的软硬设施,“增加展品和培养专职解说员都是很有必要的。”潘国强说,游客从陈列的照片和物件上获取信息有限,但是这些文物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或者历史价值往往更能引起大众的关注。

新闻推荐

佛科院办学水平获教育部专家肯定

珠江时报讯(记者/区辉成)为期5天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日完成,评估期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佛山鸿胜纪念馆、李广海医馆 传承侠义精神 感受侠医传奇)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