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康复服务中心主任曾家乐获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曾家乐站在人民大会堂前。
文/珠江商报记者赵鹏
图/受访者提供
昨日下午4点,刚刚从北京返回顺德的威权康复服务中心主任曾家乐,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前日,他作为佛山市唯一一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和其他先进代表一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走访调研残障儿童家庭
据了解,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这次表彰了167名“全国自强楷模”、100个“全国助残先进集体”、100名“全国助残先进个人”、100个“残疾人之家”和33名“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共有4人获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这个奖对我有份特殊的意义,这是我从业10年最好的礼物”,曾家乐大学攻读的是行政管理专业,2009年应聘进入顺德区威权康复服务中心做行政助理。当时的顺德社工机构数量少,专业人才匮乏。“机构内"全民皆兵",助残工作经常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上阵”,曾家乐也开始从助残工作的辅助人员渐渐走到一线。给残障儿童洗脚、换尿片……一件件的事情也让曾家乐对助残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想法。曾家乐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入职第二年便自学考取了社工证。
当年顺德区的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威权康复服务中心尚未建立一套较为规范的残障康复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流程,活动、小组及个案管理等让他无从下手。曾家乐决定一边走访调研残障儿童家庭,了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与他们建立初步的联系;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三个月下来,他的工作终于能顺利开展。当时,区威权康复服务中心与香港一所大学合作共同培养社工人才,建立实践基地。曾家乐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到香港学习到先进的社工理念和模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网络非常完善,机构、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氛围浓厚”,曾家乐说,当时康复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脑瘫儿童,区内也没有服务自闭症儿童的专业机构,这促使他想方设法将香港学到的先进经验落地到顺德。
每年的4月2日为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按照之前的做法,机构大部分的活动都在机构内部举行,影响力不足。曾家乐找到大良印象城的相关负责人,说服对方免费提供一周的场地举办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这一周时间内,在这个大良主要的商场内,从自闭症儿童文艺表演到绘画作品展示,再到派发宣传单张,丰富的活动项目大大提升了市民对自闭症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参加活动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收获了很多自信”,曾家乐说,很多家长之前态度比较悲观,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就这样了,可通过活动和互动,他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心态上也积极阳光了很多。现在除了日渐丰富的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其他诸如残疾人马拉松等创新项目也已经常态化了。
打响顺德助残品牌
“如果说十年前做助残工作像走独木桥,现在则像走大桥,由孤单到携手向前”,区威权康复中心曾是顺德唯一一家做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专业机构,现在区内已经有多家机构做这项工作。曾家乐介绍,现在全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助残网络,区威权康复中心在十个镇街实现了全覆盖,并建立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服务体系。他表示,十年前机构更多的是关注残障人士基本的生活乃至生存需求,现在则逐渐实现了精准专业服务,包括上门康复服务等。“十年来,改变最大的是人们的助残观念”,曾家乐说当时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根本不参与孩子的康复治疗过程,把孩子送到机构就去工作了,现在年轻家长非常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孩子成长。
这次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曾家乐收获很多,“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其他地区一些先进的做法”,尤其令他震撼的是一家企业有超过1500名残疾人士员工,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在顺德,企业这么多,大家应该思考更好的助残途径和方法”。另外,全国自强楷模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让曾家乐思考,在平时助残过程中,如何将他们的事迹传播到顺德残疾人士中去。近十年的助残工作,曾家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接下来,他正在规划如何将案例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打响顺德助残品牌的同时,使后来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借鉴。
记者手记
愿顺德涌现更多的“曾家乐”
采访过程中,曾家乐说得最多的就是“初心”两个字。曾家乐选择了助残这份堪称伟大的事业,而且一干就是十年。曾家乐这份经历和心路历程,值得每个人特别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好好体会。曾家乐说,他有同事也是大学毕业就进入助残机构,一干就是七八年,更有的达十五年之久。曾家乐是顺德社工的一个优秀代表,这个先进的出现绝非偶然,孕育他的是顺德深厚的慈善公益文化底蕴,也离不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等。希望顺德出现更多的助残先进,更希望顺德的残障人士和其背后的家庭获得的支持多一些,生活、工作愉快一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有凤)5月16日上午,副市长黄明忠主持召开全市园区扩能增效暨工业稳增长工作会议,要求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