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房屋交易监管中心和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联合发布了《2018年广州市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对全市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进行了通报。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五地的房地产中介协会已经共同发起“不良行为名单”互认项目,对于有不良信用的从业人员,五地的中介机构都不得聘用。目前五地已经发布2批不良从业人员名单。
建信用档案?广州逾4万中介人员信用可查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广州已对3099家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43953名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相关信用信息通过广州市住建局官方网站(www.gzcc.gov.cn)和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网站(www.gzrea.org.cn)向社会公示。
根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信用管理暂行规定》,信用档案的信用等级共分为“优质”“良好”“诚信”“暂定诚信”“预警”和“失信”六个级别。
2018年全市信用等级为“优质”“良好”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分别有11家、14家;信用等级为“诚信”的机构共计1691家,占54.57%,“暂定诚信”的共计1369家,占44.18%,信用等级为“预警”“失信”的机构则分别有2家、12家。
从业人员方面,目前全市暂无信用等级为“优质”的从业人员。信用等级为“良好”的从业人员数量共计692人;信用等级为“诚信”的从业人员共计17214人,占39.49%;信用等级为“暂定诚信”的共计25675人,占58.90%;信用等级为“预警”“失信”的从业人员则分别有8人和4人。
投诉案盘点?交易不成不退费类投诉最多
2018年,广州市住建局严查违法违规中介,净化交易环境。共对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作出35宗行政处罚,其中对中介服务机构行政处罚23宗、对从业人员行政处罚12宗。
被行政处罚最多的四种情形分别是:协助制作阴阳合同、未书面告知房屋状况、无合法依据进行网签操作和为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务,分别有9宗、5宗、5宗、4宗,占全部行政处罚案件的65.7%。
《白皮书》显示,2018年广州市房屋交易监管中心和房地产中介协会共受理12345投诉案851宗。其中,“交易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或交易当事人一方违约,交易不成功,要求退回定金、中介费、按揭费、诚意金或押金”的情况最为普遍,共计136宗。此外,因居间方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未核查或隐瞒交易房屋真实情况”“隐瞒房屋真实放盘价格”导致投诉纠纷发生的情况分别有99宗、56宗。
共享“诚信名单”?已发布2批不良从业人员名单
为配合广州市住建局等八局委联合开展的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和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由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会员单位自愿发起,首批14家会员单位签署了《广州市房地产中介阳光承诺书》,以实际行动向市民作出“诚信经营规范执业”的郑重承诺。
六项阳光承诺的内容是:交易不成,不收中介服务费;全渠道发布真实房源信息;交易公开透明,不吃差价,不乱收费、不强制服务,规范开具发票;不制作“阴阳合同”;不承购、承租自己提供经纪服务的房屋;不聘用信用等级为“失信”的从业人员。
为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与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的房地产中介协会共同发起“房地产行业不良行为名单互认项目”。2018年,五地协会代表共同签署《房地产中介行业不良行为名单互认备忘录》,此后五地协会定期互相交换、通报和承认各自建立的“行业不良行为名单”数据,实现异地数据互通共享。至2018年末,五地协会发布了2批名单,共计167条违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
完善信用体系?将引入社会评价和社会监督
目前,信用档案的信用信息主要是来自市住建局的市场巡查、行政处理(行政处罚)等信息,以及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管理时收集到的信息,还缺少消费者对中介服务的评价信息,以及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执业行为的评价信息。
广州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广州市房屋交易监管中心与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将围绕这两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中介信用体系,让全社会共同参与信用评价,更广泛深入地使用信用档案,“形成诚信中介、优质中介越做越强,失信中介、不良中介被市场淘汰的良性循环。”
消费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查阅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登录广州市住建局网站中的广州市房地产中介信用信息查询窗口;关注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微信公众号(微信号:GZREA2010)等。南方日报记者刘冠南
新闻推荐
为何说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环球时报》刊文认为:无论从需求侧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