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医生向器官捐献者默哀、致敬。
珠江时报讯(记者/陆冰芊通讯员/孙凯摄影报道)“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这算是让儿子第二次"活"在世上的方式。”昨日,曾父沉痛地对记者说。
6月7日,一名21岁的小伙子曾小康(化名)不幸因车祸去世,家属捐献其心脏、双肺、肝脏、双肾共6个器官,分别救了6名患者。
■延续生命捐献6个器官救了6名患者
当天上午9点半,曾小康的家属来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医院”)送他最后一程。经过两小时的器官捐献获取手术后,曾小康捐献了心脏、左肺、右肺、肝脏、左肾、右肾共6个有用器官。
“家属还勾选了捐献眼组织,但由于曾小康受伤昏迷将近一周,眼部有些炎症,不适宜捐献。”市一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张志文表示,捐献者一次捐献这么多器官的情况比较少。
曾小康捐献的肝脏和两个肾脏已经分别在当天移植到了市一医院的三名病人体内,心脏则分配给了一名广州的病人,两个肺脏分别分配给两名上海的患者。
肝脏受捐者是一名患有乙肝肝硬化、慢性肝衰竭的45岁男性,伴有腹水、黄疸等症状,之前接受人工肝治疗未能恢复,只能接受肝移植。但合适的肝脏不易得,他之前2次配型都不成功,等待肝源已3个月。市一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陈焕伟介绍,肝衰竭患者若等不到合适的肝源,死亡率高达90%,曾小康捐出的肝脏可谓是“救命稻草”。
目前,肝脏受捐者已经脱离呼吸机,状况良好,但仍在接受观察。另外两名肾脏受捐者都是尿毒症患者,为了等到合适的肾源,他们已经等了一年多。
■家属大爱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儿子继续“活”着
据悉,来自广东阳山的曾小康性格开朗,从小跟着爸爸去阳山县七拱镇的舞狮队玩,如今正式学习舞狮四年,在队里负责打鼓。这支舞狮队曾获得两次阳山
县舞狮比赛冠军。
两年前,曾小康跟随父母来到佛山。半年前,他就遭遇过一次严重车祸,全身多处骨折,手术后休养了半年。万万没想到,6月1日凌晨,他再次遭遇车祸,伤及脑部,在佛山市中医院ICU接受治疗4天后也没有好转。6月5日,曾小康被确认为脑死亡后,被转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中心。
曾小康还有两个姐姐,其中一个姐姐去年曾在市一医院住院治疗,当时曾父从医院了解到了器官捐献的相关情况,此次面对儿子的死讯,他做出了捐献儿子所有器官的决定,并亲自在捐献决定一栏中勾选了“全部器官”,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和眼组织。曾母一度有思想顾虑,不愿意捐献儿子的器官,但经过亲人们的开解后也同意了。“这算是让儿子第二次"活"在世上的方式,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儿子的生命得以延续。”昨日,曾父沉痛地对记者说,他还有妻子女儿要照顾,要坚强面对这些打击。
■生命接力市一医院8年协调器官捐献案例148例
在6日~7日,市一医院共接收了3个供体,进行了3例肝移植手术和6例肾移植手术,且6日的手
术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近3点才结束,多个科室加班加点工作。在ICU工作5年的主治医生曹泳文回忆道,器官捐献和接受如此密集的情况从未有过。“为了完成这场生命接力,我们医生都是连轴转的。”肝脏外科邓斐文博士说。
“移植手术都是随时通知的,我们只能安排额外工作人员进行器械消毒工作,以确保为手术供应合格的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科护士长李焕平介绍,在临时接到手术通知的时候,消毒员刘翠仪连晚饭都没有吃就赶回医院工作。
据了解,1989年,市一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肾脏移植手术,至今己完成500余例肾移植手术;2011年7月经卫生部和广东省卫生厅批准,市一医院成为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医院。2013年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核准获得捐献器官肝脏、肾脏移植资质医院。医院一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公民死亡后捐献程序,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进行分配,规范开展公民捐献器官移植工作。
8年以来,市一医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拥有捐献器官获取和移植资质的医院,已成功协调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148例,共挽救了450多个脏器衰竭的患者,其中包括首例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身后器官捐献。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郭美欢通讯员/魏巍)3天端午假期结束,昨日佛山市公安局通报,6月7日至9日,全市公安机关全力做好各项安保工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