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改善。
2018年2月,《南海区试点建立新型特色社会动员体系工作方案》印发,为探索建立党组织统筹的新型社会动员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向南海区征集了30个特色社会动员体系试点社区,探索建立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议事协商机制、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矛盾预防与化解机制,带动全体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振兴、基层善治等。一年多过去,这些社区探索的实践如何?初步形成了哪些经验和成效?南海区丹灶镇沙滘社区、大沥镇盐步社区、九江镇儒林社区给出了它们的答案。
A
丹灶镇沙滘社区
“婶姆戏剧组” “榕树头议事厅”
丹灶镇沙滘社区户籍人口2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12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400余人,人口趋于老年化。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以土地出租为主,社区劳动力以务工为主。社区内有多名校长、老师,社区现有的文化教育资源较丰富,社区文化氛围浓厚。
社区居民黄庆芬,是沙滘社区慈善会理事之一、镇文化站戏剧组骨干,也是丹灶二小副校长。她积极动员身边亲友参与社区活动,召集社区内几个妯娌商量后,成立“婶姆戏剧组”,共同构思节目编排。从台前幕后安排到人物形象设计,黄校长都亲力亲为,还亲自演绎其中一个角色。“婶姆戏剧组”成员利用晚上或周末进行排练,并且在社区多场晚会进行了义演,精彩的演绎,让她们成为村里的“明星”,还收获了一班乡亲粉丝。
在居民议事方面,沙滘社区的“榕树头议事厅”,赢得不少居民点赞。2018年11月,社区开设“家庭医生社区工作室”,正是“榕树头议事厅”的议事结果。此前,在一次居民议事中,有居民提出,社区部分长者经常需要穿过桂丹路辅路,去社区卫生站取药。而该路段车辆较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建议回迁卫生站,或尝试定点让社区卫生站进社区派发慢性药。
为解决社区长者取药的难题,在每季度的直联联席会议上,交通、卫计等多个部门主动介入,寻求最优的解决办法。经过调研,2018年11月,“家庭医生社区工作室”在社区设立,有效解决社区300多名60岁以上长者取药难的问题。
据介绍,沙滘社区通过动员凝聚社区内的人和资源组成相对固定的组织,来解决社区的问题。以党建为引领、以组织为纽带,深挖适合各类群体参与的“子项目”,同时抓住全民参与的契机,推动居民更加关注公共利益,增强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共同的目标推动社区的良性发展,即通过“活动项目化、项目组织化、组织公益化“的方法,挖掘社群力量、激发社区自治活力,持续推动居民的广泛参与。
B
大沥镇盐步社区
在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中挖掘骨干
大沥镇盐步社区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经济社,常住人口7056人,外来人口13600多人。在开展社会动员试点前,盐步社区在社会动员方面,存在社区居民志愿骨干未培育起来、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程度不高、全职妇女在家赋闲数较高、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薄弱等问题。
为破解社会动员难题,盐步社区打造了社区公共空间,新打造盐步乡情馆,通过向村民征集旧物件,保留社区记忆,传承本地文化,也让更多市民了解家乡,记住乡愁。还筹建三个梁氏宗祠,与原有的盐步社区棉花巷活动中心、蟾叟周公祠等空间,共同发挥凝聚居民公共意识、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等功能。
同时,挖掘社区骨干,借助筹建宗祠,挖掘了一批包括现居四川、湖南等各地乡贤,目前已经筹资超过百万,通过筹建宗祠行动,增强乡贤与社区的情感纽带。通过“包租婆不易做”等行动,在每个村挖掘培育了四五名妇女骨干,推动妇女参加社区建设。还挖掘一批志愿者,开设篮球、舞狮、乒乓球的义教班,并开展社区幸福院的运营。
在社区议事方面,盐步社区目前已建立议事协商机制,设立查笃撑议事厅,社区两委、妇联执委、经济社的妇女代表等组成N个固定代表,并结合问题邀请×个利益相关方,不定期议事,推动妇女参与查找问题、督查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据悉,社区曾利用该机制解决停车位划分、蟾龙南路斑马线、华清路垃圾房设立、龙三村一环辅道出行等问题。
社区还订立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文明公约为倡导性,村规民约有附加惩罚措施。文明公约三字经通过全民征集形成,并通过入户及活动等形式宣传推广。村规民约通过在每条自然村开展讨论,经过至少3次以上的15人代表及党员参与,形成村规民约范本,并经过户代表投票通过形成最终的村规民约,推动社区“三治融合”。
C
九江镇儒林社区
“一二四”服务模式
九江镇儒林社区以万寿街园林巷环境改善作为切入点,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动员社区多元主体探索建立各类社区治理机制,带动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振兴、基层善治。
据介绍,社工在前期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万寿街园林巷的卫生问题,后通过开展环保倡导系列主题活动,持续与居民建立关系,挖掘更多的居民骨干。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加入到园林巷的美化行动中,逐渐形成一支约50人的志愿队伍——儒林环保先锋队,组成成员包括万寿街居民、园林巷居民、其他居民、儒林街坊会志愿者等。先锋队在后续的居民议事、倡导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儒林社区、儒林街坊会、儒林环保先锋队等各方主体,也联动和链接了不少资源,包括路通公司积极与环卫沟通、铁塔花场专业人士对园林巷花基种植提出专业意见、热心居民关氏夫妇捐献自家塘泥支持园林巷花基的美化行动、交警部门协助清除“僵尸车”、广电网络公司协助拆迁花基电箱、“优才计划”大学生团队参与园林巷卫生问题讨论及宣传和美化工作、园林巷居民提供用水和人力维护花基植物等。
社工表示,通过一年来社区治理行动,园林巷居民对美化行动的知晓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认为园林巷环境卫生状况有明显改善,居民对环境卫生的满意度评分均值为4.1分(满分为5分),相较于2018年的园林巷卫生满意度评分均值3.38分提高了21.3%。
据悉,儒林社区在社会动员探索中,逐步形成“一个聚焦,两个结合,四个建设”的服务模式:“一个聚焦”是指选取一个社区问题进行聚焦和介入,也就是卫生问题。“两个结合”是指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硬件是指环境卫生可视化的改善和提高,如花基的美化、标语的增设、卫生黑点的消除等;软件是指社区内个人或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提升。“四个建设”是指队伍建设、活力建设、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治理。
采写:南都记者 刘军艳 通讯员 陈曾悦
新闻推荐
苏州太仓26年集聚322家德企,带来年产值超500亿元 “德企之乡”成长记
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工业园内集聚了大批德国企业。太仓市委宣传部供图扫码看视频了解“德企之乡”如何炼成11月5日—10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