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南海 > 正文

乡音未改:九位会长写下“南海家书” 南方日报走访南海会馆掌门人,拉开一场越洋的乡情对话

来源:南方日报 2019-12-09 06:30   http://www.kcqsx.com/


无论走向何方,对于故土的思念仍在海外华人心中。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图为马来西亚港口城市山打根全貌。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坐落在世界各地的南海会馆是海外南海人的凝聚中心,亦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

在马来西亚,南方日报寻访全球南海会馆跨国调研组在探寻南海人落地生根、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感受到南海同乡间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的深厚情谊,与无法忘却家乡故土的情感寄托,以及大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倔强。

南洋曾被南海人当作改变命运的异乡家园。如今他乡已变故乡,但他们对故土的思念却未曾减少。带着对家乡的怀念与祝福,带着对会馆未来发展的期盼与寄望,九位南海会馆会长深情写下一封封越洋家书,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对会馆未来发展的期盼。

●李欣刘嘉麟蓝志凌吴帆

槟榔屿南海会馆会长白裕斌:

让最古老的南海会馆向世界敞开大门

说起我和会馆的缘分,应该是从小学开始。当时,爷爷和爸爸会经常带着我来到会馆参加各种活动,告诉我中国在哪,告诉我祖籍是南海区狮山镇塘头村,告诉我华人在当地白手起家的奋斗史。

正因为这层关系,1992年我就加入了会馆。刚加入时,会馆仅有青年组,我和另外一位青年加入后,又拉了很多青年进来,由此成立青年团。加入会馆一年后,我成为了当时的总务。

2018年,我正式接过了前任会长李劲兴的棒,成为了槟榔屿南海会馆第21任馆长。槟榔屿南海会馆是目前现存海外最古老的南海会馆,矗立在牛干冬老街四六三号门牌已经整个世纪了,宽敞雄伟,始创时是光绪三十年,这座古色古香的宏伟建筑,拥有历史悠久的古迹及华族的文化价值,是槟城少数硕果仅存、保存相当完好的广东乡会之一。

担任这样一个最古老海外会馆的馆长,我深感压力。槟榔屿有600多个乡会团体,在这么多华人团体中,南海会馆曾经名声较小而不太被知晓,很多人只知隔壁街的海南会馆而不知道南海会馆。

为了扩大会馆的知名度,会馆粤剧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举办慈善活动,到处演出粤曲筹募资金。而在近几年,我们还运用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相结合的方式,透过举办慈善演唱会、参与演出筹募资金,所得全数募捐给医院、孤儿院、病老院等,逐渐扩大了南海会馆的知名度。我与李劲兴是当地最大华文日报《光华日报》的成员,我们也同时利用自身资源去提高南海会馆的曝光度。

但其实,作为现任会长,我有一个理想,希望能将槟榔屿南海会馆推向世界。以前的会馆只有“会员可入”,现在我希望用八年的时间,在会馆创办200周年时将会馆打造成一个南海文化中心,把家乡的舞狮、功夫等历史文化搬过来,面向游客敞开会馆的大门。在此,我也希望能得到南海区政府的资助,为我们槟榔屿会馆的改造提供更多宝贵资料和物件。

还有亲爱的南海狮山塘头的乡亲们,明年南海区政府将主办第四届南海恳亲大会,期望到时能抽出时间返回塘头老家探访各位。

吉隆坡南海会馆会长刘传仲:

“同声同气”的南海会馆很吸引人

我的父辈早在上世纪20年代来到马来西亚。我的外公先到了霹雳州怡保,过了十几年再来到吉隆坡。

在我的印象中,会馆就是招呼南海人落脚的地方。在我小时候,我的父亲、伯父就是南海会馆的会员。那时候,我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会馆,大家都觉得回到会馆看到很多乡里,大家同声同气,觉得南海会馆就是很吸引人的。

南海会馆会做很多照顾同乡的事情。会馆会为一些比较贫困的人料理身后事,迄今,南海会馆还保留着20多个神主牌,南海总坟还为他们安葬。

南海会馆的存在是聚集南海人的根基。过去,有很多乡亲每逢周末就来会馆打乒乓球,现在会馆的“落脚”功能淡化了之后,就主要延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如举行春秋二祭、春节组织聚会等。

针对大多数会馆普遍遇到的传承问题,我希望能吸引、召集更多年轻人入会,继续会馆的会务,维护、传承会馆的发展。为了吸引年轻人加入,我自己出了20万元设立“无息借贷”,供年轻人读书使用,就是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回到会馆参加活动。

在现有会馆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推动会馆扩建,搭建更好的活动场室,由此吸引更多南海同乡加入,保留会馆的生机与活力。这个扩建计划我们已筹划多年,希望近期能在集中力量推动下取得新进展。

由于经商的关系,我的孩子经常回到中国,并与南海玻璃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现在,我的太太也加入了南海会馆,成为妇女团团长。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多回家乡看看,能和佛山南海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

霹雳南海会馆会长刘伟珠:

亲不亲都是故乡人甜不甜都是故乡水

亲不亲都是故乡人,甜不甜都是故乡水。霹雳南海会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孩童时,我就跟着父亲来到南海会馆参加会庆等活动,我的爷爷、妈妈都是会员。这里是我第二个故乡,大家都是南海人,可以通过会馆多相互联络、照应。

自1999年起担任霹雳南海会馆会长以来,一晃已是20个年头。至今为止,我是担任霹雳南海会馆会长最久的乡亲,其间多次力推粤剧等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并与多地乡亲广泛开展交流。

青年时期,我曾在石门中学、佛山一中求学,对家乡有着深刻的眷念。1956年,18岁的我申请移民到马来西亚,接手父亲的金钻珠宝生意,慢慢成为业界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人。凭借在行业内的多年积累,过去多年,我曾多次带领商会代表团回到南海平洲玉器街访问,促进两地交流。

1992年,离开家乡多年后,我第一次踏上回乡路,走进位于南海狮山的祖屋,激动得眼泪一直流。因为我在这里长大,这里的一切记忆是深入脑海的。如今,我每两三年就会回一次家乡,走走亲戚,看看故乡发展。

在表弟唐文添、何显辉等的悉心打理下,我的祖屋仍保留着原有的模样,房屋内整齐地摆放着祖辈照片、刘氏家谱等资料,还请当地学校老师誊写了《陋室铭》《夜思》等诗词,并装匾挂在墙上。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十分希望能留在家乡。家乡发展迅速,每次回去都有新变化。我十分期待未来能多回家乡走走,和孩子、孙子讲讲家乡的发展变化,告诉他们故乡是永远不能忘却的根。

对于南海会馆的未来发展,我将继续团结南海乡亲,主动出击,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南海同乡、年轻人加入。

金宝南番顺会馆会长沈树森:

要引入“南海机会”打造创业平台

金宝南番顺会馆之所以能成立,与锡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00多年以前,南海人因为锡矿来到这里,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和其他华人一起开采出奠定马来西亚经济基础的锡。在金宝的偏远之处,还保留着一个用水笔、砂泵和金山沟等比较原始方法采锡的矿场。矿工流了不少的汗水、血,这些付出都为今天马来西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我们的不少前辈都与采锡工业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没有锡矿工业,很多南海人前辈不会来马来西亚。这也造就了今日华人成为马来西亚三大人群之一。

以前在金宝,南海人口少,所以南海、番禺、顺德三邑的人,大家联合组成一个会馆,会员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金宝南番顺会馆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常会举行各类文化活动,比如去年我们就牵头筹备了金保华人联谊会庆祝观音诞文娱晚会,让乡音及中华文化被更多人听到、看到。在传承的根本教育方面,我们也全力支持,会员在1966年开始设立奖学金,鼓励会员子女努力向学。

为了让会馆更好地发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我们接下来将会回到祖国,将更新、更多的家乡资料带回金宝。因为新一代的乡亲们一般对家乡都很陌生,家乡的快速发展也让老一辈的理解有了差距,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料。在让他们了解到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我们希望将会馆变成一个平台,将“南海机会”引入到会馆,让更多的年轻人受益。这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解决目前会馆的老龄化问题。

端洛南番顺公会会长胡润娣:

再困难我也会坚定告诉别人“会馆一直在”

我今年已经80多岁了,最近十年,每一年我都会回到中国,南海区政府自2005年开始举办恳亲大会起,每一届我都参与了。我非常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力量,搭建起端洛南番顺公会与佛山的联系。

端洛兴于锡矿,在20世纪初的锡矿开采业蓬勃发展中,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主要城镇。端洛南番顺会馆建于光绪年间,大约有130多年历史,比当地有名的何仙姑庙还要早。但由于一场大火,烧毁了之前的南番顺会馆,后来有矿家买下现址铺子捐予作端洛南番顺会馆。

随着锡矿的衰竭,如今的端洛已经变得安静下来,同样安静下来的还有会馆。15年前,老会长忽然去世,加上最近10年很多老会员先后离开,年轻一辈迁移外地,导致会员逐渐减少。

如今的端洛南番顺公会已经有15年没开展活动,会馆也已荒芜许久断电断水。但即使这样,端洛南番顺公会还是会坚持参与各乡会的活动。虽然不时有很多人会问端洛南番顺公会还在么,我会坚定告诉他们,我们的会馆还在,我们还在坚守。即使我们现在经费困难,即使现在人员日渐稀少,我们依然坚持每年进行注册,保持会馆的活跃度,我们希望能保留这个会馆,保住这份记忆。

在这方面,霹雳南番顺公会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明年2月2日,霹雳南番顺公会将与端洛南番顺公会联办在端洛何仙姑庙举行“2020年庚子年南番顺联合大团拜”,所筹得款项将全部给端洛南番顺公会予以重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重建会馆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会馆当中。

马六甲五邑会馆会长麦志坚:

助会馆变景点,让他人了解岭南

我们的会馆成立得比较早,而且也比较特殊。不仅有南海,还有顺德、中山、东莞、番禺四地。为了更好地发展会馆,如今会馆一楼已经被租出去成为一个文创工作室。租用的同样是来自广东梅县的乡亲。目前,整个会馆是基本不收取会费的,更多还是通过租赁的费用对会馆进行维护等。

我们会馆在英国殖民时代就非常威水。那时,马六甲的娱乐场所很少,上世纪50年代,五邑会馆就成立了铜乐队,服务华人社会。这是马六甲第一支会馆乐队。马来西亚独立时游行出行,马六甲就请了这支会馆乐队,带队出行。乐队是在1980年左右解散的,那时成员年纪都不小了,没有年轻人加入,只能解散。

现在会馆馆址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马六甲老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开发,这里的地价上涨得很快。将一楼租赁出去是大家都支持的,而且是做文创工作室,与会馆历史悠久的气质相符。

如今,会馆面临的问题就是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比较少。解决年轻化的问题关系到会馆的生死存亡。五邑会馆于1898年成立,历史悠久,我们未来还想将它同步开发成一个旅游参观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到广府人在马六甲的发展史。不能让岭南人开拓马六甲的痕迹,淹没在历史当中。

我很看好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会,希望会馆可以成为纽带,将本地商人、马六甲州政府与广东新机遇联系起来,实现跨越性合作,也希望借此有更多乡亲来参观五邑会馆。

安顺霹雳南番顺会馆会长黎振湖:

突破籍贯限制,推动会馆传承

我希望南海会馆能一直延续下去。会馆的存在除了照顾同乡外,更重要的是记录华裔同胞如何参与并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

从远下南洋到建立家园,从外出谋生到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华人先贤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历史需要我们铭记,通过会馆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会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年轻力量缺失、如何提高活跃度等。我和副会长沈溢辉已连续多年“接棒”搭档。未来,在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贡献自己力量等方面,我们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接下来,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对会员子女颁发学业优良奖励金。对于乐于参加社团活动的年轻人,我们将鼓励他们多参与会馆事务,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从成立到现在,安顺霹雳南番顺会馆一直团结祖籍南海、番禺、顺德的华人。现在,我们还在思考不限于南番顺三地祖籍的华人,只要支持南海会馆事务、对会馆历史感兴趣的华人都可加入。比如,我们会馆里有客家人、台山人等。

因为会馆除了联络感情,在当下最重要的意义是要保留先辈传下来的东西。新会员是会馆传承的重要基础,我们需要通过他们保持会馆的存在,保存先贤带来的东西。

太平南三会馆副会长黄超万:

未来小会馆将合并抱团发展

太平南三会馆于1901年正式成立,由南海和三水同乡们共同建立。上世纪50年代是太平南三会馆最兴旺的时候,出来活动时加起来有十几张桌子,会馆都坐不下,要一直摆在外面。不过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会馆活动逐渐减少,到现在只剩下会员20多人。会馆已租出去成为服装裁缝店,每年只有春秋二祭和新年宴会活动还在坚持。由于人数不够,青年团和妇女部的架构也有20多年没有设立了。

我们家的兄弟姐妹,加上父母一共7人都加入南三会馆,努力坚持让会馆维持运作。但坦白而言,太平南三会馆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一个主要原因是年轻人都离开太平,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实际上,连我们自己子女回到太平的时间也不多。

我有个想法,马来西亚有不少这样的会馆,未来都会合并在一起。因为比如在太平,各个会馆的人数都越来越少,面临同样的问题:剩下的物业资产若无人打理,可能会被政府收回。所以我认为以后一个个小会馆将合并在一起。

也就是说,以后可以不分是否为南海人、三水人,大家都可以加进来,只要是广东人甚至只要是华人就能加入。会馆也可以抱团在一起,共同打理。归根到底都是华人后代,大家都能加入会馆,人才能多起来,才可以凝聚起更大力量。

山打根南海公会会长朱照长:

身为南海人我们很自豪

山打根南海公会已成立56周年,现任理事会、青年团、妇女组及会员同乡们,都是一群百年前南来婆罗洲发展创业同乡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后人。我们以身为南海人而自豪。

在山打根,岭南人都很团结。在山打根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三圣宫就是例证。

三圣宫首先由南海人发起成立。最终是由南海、潮州、客家等粤东的乡亲,一起私人资助建立了这座庙。随后我们成立了粤东会馆,方便后人来到这里落脚,找到工作再搬出去。

三圣宫建立以来,一直都由南海人管理。直到后来成立山打根三圣宫管理委员会,招纳其他地区,包括韶府、四邑、顺德、番禺、中山等地人员一起合作管理。这里从光绪十二年开始建立,所有有过捐助的都会放牌匾在这里,每一个属会每一色人都有。

现在三圣宫门口的对联“恩波通粤海,地脉接神山”就最能体现广府人对于家乡的思念。

如今,三圣宫不仅仅是一座庙宇,更是华人聚会的地点。因为乡亲没时间相聚,一旦时节,亲人往生都会来拜祭。三圣宫设有义祠,目前已有2630个牌位供奉于此。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祭拜的地点,更是大家相聚的地点。

祖国现在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这一群人现在虽然已是马来西亚华人,但我们也深感荣幸自豪及沾光不少。多年来,我们通过与南海故乡的交流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过去几年我也回到了家乡,找到了自己的根,将全家人的名字加入到了族谱当中,这一本族谱联系起了血脉与乡愁。

不仅是我,如今,年少的南海乡亲获得参加南海冬令营活动的机会,使得年轻的乡亲对家乡认识更加深刻,感谢家乡能给予年轻人机会。我们希望能参加更多南海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这就是我们从“凤下之城”给家乡带回的声音。

新闻推荐

南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力度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村里亮堂些,心里更靓些”

南庄正加大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环境发展。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经过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南庄河涌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乡音未改:九位会长写下“南海家书” 南方日报走访南海会馆掌门人,拉开一场越洋的乡情对话)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