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19年国家宪法周暨首届法治文化嘉年华活动精彩纷呈。图为在“我眼中的法治”微视频大赛上的普法广场舞演出。/市司法局供图
801家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00多场法治文化节活动、“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今年以来,市司法局进一步优化多项公共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法治获得感。
2019年,重新组建后的市司法局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赢得百姓好口碑。今年以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咨询29万人次,为群众办理法律服务事项逾13万件次。
文/佛山日报记者岑雪莹
通讯员佛司宣
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延伸的优质服务赢得口碑
“要去司法鉴定,不知道司法鉴定机构在哪?”“想寻求法律援助,该找谁?”这些以前需要跑腿的麻烦事,如今只要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民就可以享受到多元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移动客户端等途径不断扩充、延伸,“触角”深入到街道、社区、乡村提供优质服务,群众家门口即可获得服务。
目前,佛山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801家。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咨询292847人次,为群众办理法律服务事项132946件次。
随着今年行政复议、司法鉴定等服务项目进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佛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内容更加丰富。
普法贴心定制普法形式暖人心
在佛山市唐翠法治文化公园内,几处巨幅漫画通过“漫画+法条”形式进行普法,吸引到不少逛公园的市民驻足观看。公园还首创“学法朋友圈”模式,市民扫码就可以加法律为“好友”,接收到“十大”法律知识等普法内容,公园形式贴近市民生活点滴,获司法部和学习强国推介。在佛山,法治文化公园已经由市、区、镇逐步向村居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园(长廊)120多个,其中省级6个。
普法教育重在基层,佛山市司法行政部门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全市662个村居已成功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村居、79个规模企业获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今年的“宪法宣传周”暨首届法治文化嘉年华期间,全市开展各项活动100多场次,其中被“学习强国”采用6篇次。今年启用的“崇法屋”,通过以案说法、法治动漫和法治小游戏等形式让法律走进百姓生活。
为不同群体普法进行“量身订做”,法治宣传教育更具实效性。开展“宪法进宾馆、景区”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持续发挥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云平台功能,通过在线互动形式实现课内外法治教育无缝对接,确保140多万学生群体全覆盖;开展学法挑战赛,吸引119万人次参与。
服务民营企业“一中心两团”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律师提供法治体检,对企业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很大帮助。”在企业接受法治体检后,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涂策俊评价道。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会同市律师协会共同推出“律师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一中心两团”,搭建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其后开展的律师服务“三进”(进企业、进工业园区、进商会协会)活动更将“企业有事找上门”变为“律师服务送上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以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律师为基础,律师服务团体深入重点、中小微民营企业“一对一”提供法治体检服务。此外,“三进”活动还有党员律师开课讲授合同知识、员工法律咨询等多项内容,备受企业和员工好评。
在佛山,律师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专业作用愈加凸显,而市司法局也与时俱进推出多项举措,如成立了由57名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专业法律服务队伍组成的佛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法律服务团。
法援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在高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法援律师伍俊耐心倾听着前来求助市民的“网贷”遭遇。短短两小时,已经有5位市民带着不同的问题来到中心求助。“法律援助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弱者撑起一片蓝天。”伍俊说。
在佛山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有为数不少像伍俊一样心系百姓的法援工作者。今年以来,全市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法律援助案件3689宗。扎实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为被告人提供律师辩护2533件次。佛山市律师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今年正式启用,“远程视频会见”等多项网上诉讼服务功能均可通过网络系统远程实现。
实际上,佛山市司法行政部门还在积极探索法援服务模式。今年,南海区成立的法援骨干律师、专家顾问法援服务大联盟,就是积极探索“法援+”服务模式的例证。对确实不符合法援条件但存在实际困难的群众,“法援社工室”的专业社工就会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资源链接等服务,体现出法援工作的人文关怀。
调解多方联动解决群众烦心事
得知当事人收到了7万元赔偿款,参与调解的律师何敏总算松了一口气。原来,52岁的范女士在开冲床生产过程中不慎将右手食指压伤,向工厂索赔未果,于是向顺德区容桂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何敏律师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何敏多次主动走进企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正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广大人民调解员辛勤付出,解决好群众烦心事,为社会和谐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今年,市司法局重点推进人民调解在“组织、制度、业务、设施”四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建立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3个区级调解中心,新建个人调解工作室32个,并且在市、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统一部署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老兵调解工作室。
如今,调解网络正不断健全。全市区、镇、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有810个,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22个,个人品牌调解室33个,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全市11000多名人民调解员扎根村居社区,活跃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第一线。为进一步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市司法局近日还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同建立“佛山市调解法律服务培训基地”。
通过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市司法局突出人民调解的核心作用,全力推进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建设,“访调”“警调”“诉调”对接机制不断深化,推动人民调解与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有机衔接。
新闻推荐
12月22日,在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中,毕业于该学院的6位师兄师姐回到校园,以“新时代,新使命——大湾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