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鸿在晨会上发言。/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目前已跟公安建立了沟通联系渠道”“有个情况想反映一下”……2月11日上午9时许,当记者抵达南海区疾控中心时,一场会议气氛正热烈。每天,南海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中心主任曾鸿都以这样的晨会揭开工作序幕,直至晚上下班,时间跨度最长可达17个小时。
尽管工作强度超乎常人想象,但曾鸿丝毫没有怨言。在他看来,作为党总支书记,他应该发挥领头羊作用;而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更应在岗位上履职尽责,为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未雨绸缪提前储备防疫力量
南海区疾控中心的成员还记得,真正的战役从1月21日正式打响。当时,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了南海区首个新冠肺炎病例,接到消息后,工作人员丝毫不敢耽搁,马上有序开展标本送检、流行病学史调查等工作。
1月23日,南海又出现一名确诊患者,其发病前曾在广州参加公司年会,无论是接触人数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给疾控中心带来很大工作难度。面对挑战,疾控中心成员没有慌张,而是在各级政府、社区的配合支持下快速找出南海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经过跟踪检测,全部接触者均未出现新冠肺炎病症,一场传染危机就此解除。
“虽然挑战接二连三,但大家反应速度很快,工作有条不紊。”南海区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钟曼华说,这多亏了曾鸿的超前预判。
原来,作为一个有18年工作经验且经历过非典的“老疾控人”,曾鸿早在疫情尚未扩散前就未雨绸缪,组建起流行病学调查组、密切接触者追踪组、检验检测组等多个职能小组,并密集组织培训演练。疫情发展早期,疑似病例的检验检测工作仍停留在省、市层面。但曾鸿却通过各种渠道储备了500人份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为南海区疾控储备好了检测能力。
由于谋划得当,在南海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区疾控中心的反应处置颇为快速。截至目前,南海疫情仍以输入为主,全区暂未出现社区传播病例。
运筹帷幄击破防疫工作难题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披星戴月成了曾鸿的工作常态——作为团队领头羊,他总是早于队员到办公室部署安排工作;有时遇到紧急检测任务,中心实验室成员需加班至凌晨,而曾鸿因为要把控方向和签署检测报告,常常比他们更晚下班。“累了就在椅子上休息一下,但一个电话震动又醒了。”钟曼华将他的工作点滴看在了眼里。
曾鸿不仅是领头羊,更是指挥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他通过运筹帷幄,带领疾控中心成员击破了多个难题。疫情防控工作中,流行病学调查是尤为关键的关节,只有尽快找出传染源和接触者,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增量”。为此曾鸿为调查组配置了最多人力,并制定了相关工作指引。防疫物资紧缺也是当前的大难题,为了让队员的安全得到保障,曾鸿除积极争取各种物资外,还向同事传授一些节省物资的“小诀窍”。
如今随着返工潮到来,南海防疫任务愈发艰巨。曾鸿不敢有任何松懈,在完成例行工作之余,他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继续优化工作机制和调配人力,提升全区的防御能力。
“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说的。”尽管同事认为曾鸿在南海疫情评估和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是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党员应该承担的职责。
(文/佛山日报记者丘媚)
新闻推荐
全省17万“逆行者”深入网格排查风险 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广州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就诊人员测体温。郭苏莹摄“我们多爬一层楼,也许就能降低一点病毒传播的可能。”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