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公安老交警赖道侦(左三)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佛山首位痊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人。
位于南海里水的一方制药正在生产中药制剂。
60天,一场全民战“疫”。800万佛山人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与疫情作战。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抗疫故事。在前线上,以医护人员为代表的群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疫情;在防线上,以警察和志愿者为代表的群体,他们不顾风雨严寒,坚守佛山内外;在后援上,无数人在默默付出,提供最有效的防疫物资保障。正是因为有你们,我们才能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前线:
专业驰援情系三市
1月25日起,佛山就在全市各级医院呼吸、重症、检验、护理等专科征集医疗救治先锋队伍。仅仅2天时间,一支858人组成的医疗先锋队便成形。不仅如此,佛山统筹调配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成立由159名相关临床专科专家组成的市级救治专家组,负责全市救治工作的指导、会诊和培训等。
“你们的恩情,我永远铭记于心。”3月8日,佛山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痊愈出院,他在感谢信中这样对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医护人员说。这位57岁的患者回忆道,入院几天后,大概在2月初的两天,自己处在意识模糊状态,2月2日早上四五时,突然整个人清醒了,就一直使劲地叫“标叔”——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医生温伟标,也是患者的主治医师。
“心跳接近130次,稍稍动一下就呼吸困难,非常危险。”温伟标回忆起这位大年初四就转入ICU的病人,长吁了一口气。经过医护人员的日夜治疗和守候后,患者的情况有了好转。一天凌晨患者清醒后,呼吸没那么辛苦了,那是一个转折点。“我们的努力没白费。”
佛山的白衣天使们还奔赴更危险的“前线”。2月7日起,佛山先后派出352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是全省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人数最多的地级市。佛山、荆州、武汉三座城市紧密相连,“最美逆行者”带去了南粤的温暖,驱散了荆楚冬天的寒冷。
84岁高龄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朱婆婆就感受到了这份“佛山温度”。从刚开始入院时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到3月14日顺利出院,佛山医疗二队的陈景利和吴智鑫医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让朱婆婆重获新生。出院前,朱婆婆说她卧床3个多月,一直很想看看窗外的景色。医生用轮椅送她到落地窗边,她指着长江的方向,讲述起武汉的美好风光。这个温暖时刻被镜头记录下来,成为网络热传的视频。
截至3月19日,佛山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累计出院81例,在院治疗4例。驰援湖北的佛山医疗队也捷报频传,截至3月15日,佛山医疗队已经累计收治了168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133名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达79.1%。一个个数字背后,与佛山医护人员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奋战抗疫一线密不可分。
防线:疫情不退他们不退
“我是党员,疫情不退,我不退休!”原本,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老交警赖道侦在2月19日值完最后一班岗后,便要光荣退休。但就在前一天,他向上级递交了一封特殊的《请战书》。疫情当前,他不想让19日的轮岗成为自己的最后一班岗,他说要等到战胜疫情后,才会脱下这身警服。
不仅是赖道侦,佛山全体警辅人员也在疫情期间全部取消休假,第一时间返回岗位。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家人,忍受着风雨严寒,固守着佛山的“第一道防线”。“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正是他们给佛山市民的铮铮誓言。
自1月26日起,佛山市公安机关联合交通、卫健部门全面铺开对全市“六站一场”的疫情防控工作,佛山一共启动联合检疫检查站132个,逢车必检、逢人必检,坚决阻断输入性疫情,坚决防止疫情在佛山扩散蔓延。
2月15日凌晨,一场瓢泼的风雨伴着冷空气突袭而来。这个时候,佛山各个高速联合检疫检查站的警辅人员、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大风侵袭了身体,雨水模糊了视线,雨中的一身抗“疫”“荧光黄”,成为风雨中最亮眼的一抹“警”色。
2月22日0时起,佛山最终撤销除汽车客运站、火车站、地铁站外的106个联合检疫检查站。28个日夜不眠不休的守护,这些勇士们成功完成了“外防输入”的任务。撤销联合检疫检查站后,社区、村居的“内防扩散”任务显得更为关键。从疫情开始之初,佛山32个镇街、700多个村居迅速行动,动用一切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防控网格化管理。以党员先锋队为代表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基层防控知识宣传、疫情排查等工作,打通社区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每天下班后,周浩贤脱下制服换上党员志愿者服,即刻回到向阳村的抗疫岗位上。作为南海区大沥镇横江向阳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发动村里的党员和青年,采取卡点值守和村内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对外出返乡和外地流入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想尽一切办法全力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网”。而在佛山,与周浩贤一样的党员志愿者不计其数,正是因为这些党员起到的先锋作用,才得以筑造基层防疫战斗堡垒。
后援:
不计个人得失
为找口罩忙
“您好!您的企业复工复产,请备好口罩、做好消毒、测好体温,做足措施。”从2月7日起,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庄分局的工作安排,佛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15名党员干部坚守在农贸市场、药店、超市、工厂、村口等前沿阵地,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并且守护好抗疫中最关键的“药箱子”。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一夜之间“一样难求”,医药用品的短缺摆在了大家眼前,市场“乱象”时有发生。佛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紧盯“药箱子”,奔跑在责任区内药品防控前线,检查督促各药店严格落实防控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医药用品价格检查巡查,重点检查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卫生用品价格,提防哄抬物价现象,维持市场物价稳定。
对市民来说口罩难求,政府部门也是这样。除夕至今,佛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多项指令里,都强调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佛山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张艳玲表示,在争分夺秒为佛山“买口罩”的过程中,她的任务是做好防疫物资的采购。到了复工复产的关键节点,佛山市市长朱伟就尽力协助企业解决口罩问题给出了承诺,指挥部也正式发文。
为做好防疫物资采购的工作,佛山市商务局、卫健、海关、邮政等部门,以及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各类商会等单位和机构齐心协力,把效率提升到最高。他们设立了物资保障群,一个疑难问题发在群里,马上有人响应,尽快解决。此外,指挥部也根据疫情形势完善了采购机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每天早上8时30分到指挥部工作,每隔几分钟都有电话打进来,忙到晚上11时左右才回家。因为要"抢"货,后半夜还要频繁远程工作,完全顾不上两个孩子。”张艳玲说。
在疫情面前,佛山全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保障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供给,几乎人人都像张艳玲这样的工作状态。而正是有他们在幕后不计个人得失的付出,才让在一线的战“疫”物资得到了最有力的保障。
新闻推荐
南海投7000万元 力撑文旅产业复苏 累计收到220份补贴申请,多家企业创新服务寻求突围
位于西樵山景区内的国艺影视城。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延伸阅读“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来说,今年就是三个字——活下去,好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