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丰企业集团三水生产基地通过加大技改投入,近年来生产线自动化率不断提高。林洛峰摄
在北汽福田佛山汽车厂,一位工人正在进行装配操作。企业供图
4月24日,三水出台的《佛山市三水区全面巩固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十五条措施”》(下称“十五条”),在企业融资、转型升级、开拓市场、创新和涉企政务服务五大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降低扶持门槛,全面巩固提升三水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超4亿元资金投入。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三水在落实中央、省、市惠企政策基础上,自2月10日以来出台全面撑企“二十五条”等系列举措。短短3个月内,三水发出超亿元财政“红包”,融资支持涉及金额更达到78.95亿元。
此次“十五条”的出台实施,既是对今年三水撑企业系列政策措施的补充和加码,更是对三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的巩固和延伸。随着扶持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三水持续筑牢实体经济这块“压舱石”,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超4亿元投入兼顾企业短期生存和长远发展
新出台的“十五条”涉及五大方面,包括: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开拓市场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大涉企政务服务力度。其中,8条是配套上级政策或延续三水的政策制定,7条为三水的创新性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涉及超4亿元资金投入。
三水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说,“十五条”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注重鼓励和引导企业强身健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预期目标。比如,三水提出,对技改符合条件的企业,将按照企业技改项目当年投入的3%—5%进行奖补,单个企业最高1亿元。此举既体现政府对企业技改加码支持,也强调了企业自身加大技改投入的重要性。
除了通过直接奖补拉动企业发展,三水还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更大的“撬动效应”。比如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三水首次提出,为辖区制造业企业统一投保产品责任险和货物运输保险。三水区经科局上述负责人解读称,政府向保险机构购买该项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开拓的风险,并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形象。
疫情之下,对于平衡企业的短期生存和长远发展,新措施也进行了充分考虑。比如,“十五条”提出,全面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持续扩大“保险贷”融资规模和助力企业渡过资金难关,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为了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融资问题;新措施提出,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技改扶持力度和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则是着眼于提升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条"并不是每一条都涉及到资金。”三水区经科局上述负责人说,新的政策措施坚持扶持与服务并重,突出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也希望把企业服务工作做得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和更高效率。
基于上述理念,“十五条”中,“服务”这一关键词出现多达20次,其中有3条专门列明三水加大涉企政务服务的有关举措,有2条更是首次提出。比如,三水首次提出开通企业跟踪服务系统和手机APP小程序,为企业提供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企业服务;同时,三水还将首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法治体检”和公证服务,并减免企业公证费用。
政策措施加码3个月内发出超亿元财政“红包”
此次“十五条”出台实施,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三水出台撑企“二十五条”等系列举措后又一重磅举措。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最初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平稳发展,到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再到支持企业未来长远发展,为三水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展现三水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能力。
今年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水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普遍受到影响。三水区委、区政府在2月10日出台《佛山市三水区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二十五条”》(即撑企“二十五条”),从税收减免、援企稳岗、生产经营、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叠加配套六大方面入手,支持三水企业在疫情期间平稳健康发展。
随后,三水在23天内先后出台扶农“十三条”、支持餐饮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扶持措施、支持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二十条”、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平稳发展“十条”、进一步推动企业员工返岗就业等若干措施,为企业纾困。
在此期间,三水迅速启动部门联动,优化提升服务,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优势,全力畅通从企业申报到资金审批、支付的全链条快速通道,确保政策资金自企业申报起48小时内兑现,为企业复工复产送去“及时雨”。据三水区财政局统计,截至4月28日,三水已为企业拨付补贴8671.9万元,涉及工业、旅游、餐饮、农业、道路客运等领域2778家企业。
三水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自撑企“二十五条”出台以来,三水深入开展政银险企对接,并在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减轻融资负担等方面全方位发力。截至4月末,三水辖区银行机构年内通过新增投放、转贷续贷、展期延期、降低利率等措施支持企业1695家,涉及金额78.95亿元。
自今年2月以来,三水通过“不见面招商”、审批流程再造等方式,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企业“不断链”、项目建设“不断线”。据统计,截至4月初,三水新引进项目已有约70个,总投资额超140亿元;今年上半年,三水有56个投资超亿元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总投资达266亿元,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比85.7%。
4月16日—5月16日,三水启动“促消费、惠民生”活动月,其间将发放三批合计90万张消费券,总金额达3000万元,预计拉动市场消费超1.5亿元。截至4月底,前两批2000万元消费券已投放市场,餐饮、旅游景点、酒店住宿等服务业重启活力。
稳住“主心骨”助实体经济“逆风而行”
今年初,华韩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惠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从春节开始加班加点生产医用防护物资;日丰企业集团、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千里援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疫”境之下,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在复工复产不久后,日产能已经超过年前30%……
一直以来,实体经济是三水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制造业占比更是超过七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三水的实体经济发挥出“压舱石”作用。在疫情期间,三水区委、区政府也把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为近期的头等大事去抓。
“最近公司有一笔8000万元的贷款出现还款困难,后来我们把情况向三水区经科局金融办反映,在他们的协调下,银行很快就同意对这笔贷款的本金偿还时间从今年初调整到今年底,同时下调贷款利率。”三水某企业的负责人何先生说,三水对该企业的支持并不限于此次疫情期间,而是一以贯之。
三水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及由此确立的发展路径。对此,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曾表示,三水以实体经济起家,要有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实体经济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三水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培育“淼商精神”,鼓励企业坚守实业、专注实业,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三水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体现。2017年2月15日,三水在“省十条”“市十条”的基础上,出台《佛山市三水区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大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下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涵盖金融扶持、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人才服务四大方面,涉及扶持资金100亿元。
2019年,三水进一步修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增加19个方面的扶持内容,资金扶持力度更提升近50%。
2019年,三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7.6%,位居全市五区首位。
三水区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十五条”既是对今年撑企业系列政策措施的补充和加码,更是三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的巩固和延伸。接下来,三水将通过更精准有力的扶持,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下好先手棋,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数读
2019年三水“二十条”落实情况及成效
1.政策落实
修订完善后的《佛山市三水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下称“二十条”)政策体系包含38份配套文件,截至2019年底已经全部完成38份配套文件的出台工作。其中,13份新出台,22份无修订,3份已完成修订。
在2019年,三水围绕“二十条”及配套政策,共落实直补扶持资金约1.83亿元;顺利推进第六批“淼城英才”认定,全年发放612万元人才补贴;解决外来人才子女入学97人。
2.招商引资
2019年,三水新引进项目240个,投资总额462.7亿元。其中,超20亿元或2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6个,10亿-20亿元项目7个,超亿元项目86个,重点外资项目7个。
3.金融支撑
2019年以来,为三水内303家企业转贷455笔,顺利获得银行续贷资金42.56亿元,业务量同比增长67%。“保险贷”共为三水区内65家企业提供融资贷款1.64亿元,同比增长23.2%。2018—2019年,三水共有14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融资的企业申请扶持资金超210万元。
2017—2019年来,三水新增上市企业1家、借壳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股改企业10家、企业通过上市或发债实现融资约14亿元,建立起60家企业组成的上市后备梯队,兑现区级扶持资金2500万元(已兑现1700万元)。
4.科技创新
2019年,三水216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149家企业通过认定,三水高企存量476家。
18家企业/团队申报2019年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团队获得立项。2个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化创新团队将落户。引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
新认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家,2家众创空间获认定国家众创空间;新增工程中心50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55%。
5.转型升级
截至2019年底,三水区骨干企业培育政策实施的3年内,累计对58家企业103项目开展扶持,扶持金额近3572.86万元。
截至2019年底,三水净增“四上”企业超187家,在库“四上”企业达1411家,同比增长15.3%。
2019年,全区共287家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备案361个,备案项目总投资额97.7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4项,超500万元项目265项。
2019年,亚洲地区首家IBMGarage物理空间落户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与三水区内多家企业达成数字化改造合作,超过300家企业通过借智“上云”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9年,三水区14家企业获得2019年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券奖补,2家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入库,24家企业完成广东省第二批“上云上平台”服务券申领工作。
6.对外贸易
2019年,三水完成进出口总额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202.6亿元,增长19.9%;进口48.2亿元,增长14.0%。
7.招才引智
2019年,第六批“淼城英才”初步入选人数达到18人,获得突破性增长;新增2名博士后科研载体在站博士后;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75人,为2018年新增量的1.42倍。
全年发放612万元人才补贴;解决外来人才子女入学97人;首期531套6万多平方米高层次人才住房以优惠价格面向全市领军人才及三水区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销售。
撰文:林洛峰三宣晶科余德伟
制图:杨馥罀
新闻推荐
秋风起时,芦苞腊味飘香。广州日报承办芦苞北江腊味美食节。芦苞腊味远近驰名。去年年底,“味力三水香聚芦苞”——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