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的整治提升,坟典村变美了。盛正挺摄
■开篇语
高明美,必须农村美。高明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把乡村振兴视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环。去年以来,高明逐步实施优化调整农村基层治理架构,推动乡村治理“熟人社会”回归;实施生态提升,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落实革命老区特别帮扶计划,促进城乡融合等具有高明特色的乡村振兴举措,推动乡村加快实现全面振兴,为高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为观察高明农业农村的新气象、新变化、新理念,梳理和呈现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南方日报今起推出“乡村振兴看高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高明城区出发,沿高明大道、和合大道驱车约30公里,路边树立的一排青瓦白墙映入眼帘,上书“坟典村”三个大字。进入坟典村,便开上一条约900米的两车道水泥硬底化村道,左边是林木茂密的山坡,右边是开阔的田园。这个时节,水稻、花生、玉米,绿油油、水汪汪地铺开去,看得人心旷神怡。
坟典村是高明首批4条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之一,还入选了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经过近两年的整治,坟典村实现了“颜值”大提升,生态环境舒适宜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佛山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没有佛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高明来说,更是如此。
自2018年7月在全区全面铺开乡村振兴工作后,高明组建了由区党政班子成员领衔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推进工作组,区镇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像坟典村这样“颜值”大提升的村居正变得越来越多。
南方日报记者盛正挺叶能军
颜值提升?从杂草丛生到整洁宜居
漫步坟典村,硬底化巷道整洁畅通,新式农村别墅和古朴岭南老屋错落有致,危房清拆后的地基变身一个个小菜园、小花园,既美观又不失功能性。
“清拆后的土地仍交由村民自己打理,种菜种瓜种花都可以,这不仅降低了村民对清拆的抵触情绪,美化了村居环境,还减轻了村集体的开支。”坟典村村民小组长李明中说,如果把这些地基变为公共用地,村集体要进行日常的清理维护,势必需要一笔开支。
李明中三年前刚担任村民小组长时,村容村貌脏乱差是坟典村的一大顽疾,以至于除常住村民外,在外务工和经商者极少回乡。近两年,借着乡村振兴等政策的东风,李明中发动村民齐心整治,让全村容貌来了个大变样。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最高的到成年人腰部。前年这里不仅完成了水泥硬底化,还种上了1000多棵澳洲霍叶木、蓝花楹等植物。”带着记者漫步村里,李明中说着这两年的变化,如数家珍:
坟典村把野草地垃圾堆改建成了爱心公园,村民茶余饭后有了碰头聊天的好去处;把排污明渠改为暗渠,不仅消除了臭味,巷道也得到拓宽;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村中堆积多年的各类垃圾清扫一空;进村村道拓宽两米,村道和巷道旁均安装了路灯;新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新建了图书阅览室和自助上网区;村中的池塘清淤,种上荷花,塘边修了一圈步行道,原来的臭水池变成了景观塘。
坟典村依山傍水,高明母亲河——沧江河的支流从村边蜿蜒而过,并在一个堤坝处形成了小型瀑布景观。如今,这里成为佛山市农业农村局规划建设的湿地公园。据李明中介绍,湿地公园将有桥梁互相连通,并配套有湖心岛、栈道、游客休息室等,还将种植各类本土植物。届时,不仅村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还有望开发乡村旅游。
记者采访坟典村时,正赶上浙江一个规划设计机构在为坟典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作前期规划。项目负责人邹丹仔细地查勘村容、地形,还和几位村民聊了一会。她说:“这里村容村貌整洁,老房子和村道很有味道,湿地资源也有特色,开发前景可观。”
由点及面?从示范引领到全域提升
像坟典村这样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大提升的乡村,近两年在高明不断涌现。
身处珠三角核心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一直是高明最亮丽的底色,这也是当地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同时,高明乡村存在的“脏乱差”,成为乡村价值再发现的最大障碍。
乡村要振兴,环境须先行。对标中央、省、市有关工作的要求和目标,高明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2018年就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实施乡村生态提升行动方案》,涵盖了乡村水体、空气、土壤的治理以及环境绿化各领域。
例如,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高明提出到2020年底前,禁养区内其他畜禽养殖场要全面完成清拆或关闭;通过逐年缩减的方式,高明将对全区桉树林进行缩减改造,连续用10年时间,每年缩减桉树面积不少于2万亩,进一步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
高明建立了联点挂钩和领导包干、考核和督办约谈、一村一档、每月考评通报等机制,由全区28个区领导、50个区直部门挂钩全区673个村(居)民小组,充分调动村民、乡贤、外嫁女、社会组织等力量,打赢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这场硬仗的第一个战役。
高明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高明行政村100%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任务,100%达到了干净整洁村标准。
高明建立完善了民集、村收、镇运、区协调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农村保洁覆盖率和垃圾转运率均达100%。
4月28日,高明乡村“美颜”再加码。在当天的“美丽高明”大行动启动仪式上,《佛山市高明区“美丽高明”大行动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提出用一年时间,全域系统实施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美丽山林“六个美丽”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高明区域形象和区域价值。
高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明将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高标准对全域村庄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区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其他未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的,需保持干净整洁村标准。
同时,高明将加快革命老区项目建设步伐,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8年已审批104个革命老区村项目建设;9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审批的261个革命老区村项目建设,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资源赋能?美丽乡村将成网红打卡点
在坟典村初步规划的建设方案中,该村将利用富硒米稻田这一独特因素,结合村中湿地公园和河流两岸等景观,打造有特色乡土风貌的滨河湿地景观带。在此基础上,坟典村将打造集农耕体验、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村产业。
过去两年,坟典村已着手进行产业建设的尝试。2018年、2019年,坟典村连续两年在晚造水稻成熟时举办丰收节,吸引了区内外不少市民参与。“2019年的丰收节吸引了约500人参与,其中游客占300人左右。”李明中表示,丰收节的举行使得坟典村和坟典富硒米名声大噪,今年会继续在晚造水稻成熟时举办丰收节。
整治生态,提升环境,不仅是为了当前居住的舒适,更为了今后长远的发展。高明提出要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民宿经济与乡村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之美价值再发现。
和坟典村类似,西江边的沙寮村也是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一个典型。
4月27日上午,高明沙寮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开工,以田园体验、河鲜美食为特色的美食街区的打造拉开帷幕。
沙寮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占地面积约60.02公顷,将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生态环境,对包含沙寮村村庄集中居住建设区和周边田园、以及已形成河鲜美食街的滨江区域进行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配套设施建设,以田园体验、乡村度假、滨江美食休闲为主题,植入亲子活动、文化创意、科普展示、田园体验、特色零售、主题住宿、多元餐饮、乡村公共业态等元素,打造成为别具特色的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区。
这是高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村级改造示范项目,预计项目一期年底可正式投入运营。届时,高明及周边城市的居民就又多了一个可以逛吃的打卡点。
在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的基础上,高明将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种植、民宿经济、乡村体验等产业,大力发展有高明特色的乡村“美丽经济”,重点打造好若干有特色示范作用的民宿,推动乡村品位的提升,使高明农村成为休闲旅游的观光胜地。
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表示,高明将积极借鉴浙江先进的综合治理经验,在推进限桉控桉、畜禽整治、河涌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强化全域治理的理念,把治污、造景、美村、富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整治环境,又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亮点
坟典村率先实施驻村规划师制度
让乡村美得
更有章法
针对过去乡村建设中一些乡村掀起“景观热”,争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乡土味缺失,把村庄规划成城市,高明以坟典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为契机,试点探索驻村规划师制度。
从去年10月开始,高明与广州亚城规划设计院合作,共同向坟典村派驻规划师,让乡村美得更有章法。
防止设计施工“跑偏”
高明区自然资源分局副局长梁宇生表示,实施驻村规划师制度,就是派员常驻乡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方案设计提升及其后续实施工作,对设计方案与规划实施进行专业技术支持和效果把控,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的村庄面貌,促进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力求避免“千村一面”。
“规划在头、施工在尾,中间还有多个环节,很可能"跑偏",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和规划初衷不一致。”梁宇生表示,整个村庄的规划要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机构来做,经过专家和政府部门的多重评审批复,规划方案一般没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图纸和具体施工可能会发生偏差,所以驻村规划师不仅要专业、要全程参与规划建设,还要接地气、细致入微。
坟典村驻村规划师黄如波就纠正了几次“跑偏”的施工。“水坝是坟典村的一大特色,但施工方一开始是按照水利工程来设计的,不是乡村振兴的思维,我们要求不仅能起到水利设施的作用,还要兼顾景观、乡愁。村里本来有很多青砖墙,表面毛糙,看上去有一种古朴的味道,但施工方却要刷黄漆,看起来很突兀,也被我叫停了。”
黄如波说,施工方可能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手法来,看到老旧的墙就刷新刷平,看到空地就铺水泥,但这种做法很容易抹掉乡土味、抹掉“乡愁”。
让乡村建设更科学
黄如波是广州亚城规划二所副所长,有多年乡村规划建设的经验,曾在东莞、韶关、雷州做了逾千个乡村规划项目,也为高明做过200多个村庄的规划。“我对高明整体的规划很熟悉,也了解高明的文化特色。”
去年刚开始担任坟典村的驻村规划师时,黄如波在高明租房住了三个月。他与李明中等村干部一起把关设计规划方案,跟进建设施工过程,其中不乏“绣花功夫”。“比如宅前屋后的环境如何营造,我要参与出谋划策或指导。对村里遗留下来的一些老物件,施工队和村民不一定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我全部排查好,用来点缀环境。”黄如波说。
“乡村要呈现出生态美和乡土味,所以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规划方案虽然明确了方向,但难以保证设计的一些手法、选材等不出问题。比如,我们做一个花池,规划时是用砖头、石块等乡土材料。但做施工方案时,虽然花池还在,但贴了瓷片。贴瓷片是城市的做法,放到农村就容易不伦不类。所以我们希望驻村规划师能把好这些关。”梁宇生表示,许多细节的东西有时候没法在图纸上体现出来,要靠现场直接细致的监督,而村干部和村民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实施驻村规划师制度就是要引入其专业知识以及开阔的思维,和村干部一起共同把关乡村建设,让规划建设更科学合理,避免弄巧成拙,花钱办坏事。
他表示,将视坟典村试点的效果,再决定是否扩大这一制度的实施范围。
新闻推荐
“五一”当天 婚姻登记不打烊高明区婚姻登记证二维码5月1日启用
佛山日报讯记者陈嘉懿报道:为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拓展婚姻登记信息跨部门查询渠道,在省民政厅统一部署下,佛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