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志黔(右二)在扶贫制衣厂察看生产情况。本报记者 李忠 摄口述: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驻廉江安铺镇茅坡村第一书记龙志黔
整理:本报记者曹龙彬见习记者杨雅丽通讯员谭小羽
精准调查,因户施策
2019年5月30日
从5月13日驻村开始,利用了两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或顶着烈日、或披星戴月地走进每一条村,访遍每一户人,对每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入户探访。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重点掌握了尚未脱贫的3户家庭各自不同的困难。这时我暗下决心,首先要想方设法帮助这3户家庭在今年底前完成脱贫,其次是要把之前家访时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尽量解决。对,就是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回想起走访68户贫困家庭,与他们促膝交谈时的情景,绝大部分贫困户都表现出积极脱贫、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绝大部分贫困户感谢党的政策,感激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
在入户过程中,经常遇到村民,在与村民的短暂招呼闲聊中了解到,绝大部分村民表示扶贫之后,很大程度上帮贫困户解决了困难,特别是危房改造,更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有极个别村民反映,养了个别懒人,使得有的贫困户更加懒、更加依赖党的福利。
这使我感受颇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不变的,有希望通过劳动实现的,有希望通过扶持达成的,也有希望党和政府能直接给予的。
在对68户贫困户的情况进行梳理后,我按照致贫原因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无劳动能力需要政策兜底、没有发展能力的,含五保户共17户,残疾失能的11户。二是脱贫且有成效、能自我发展的,主要是子女已毕业和就业,如陈就、莫志安、莫光等31户。三是暂时困难、有一定能力自我发展、需要短期帮扶的,主要是家庭子女在读、有患病家庭成员,在子女成长后若实现就业,则稳定奔小康的,一共有9户。这里面就包括了待脱贫的黎振兴、黎进清、黎景柱等3户,都是家有小孩就读,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劳动力。
下一步,如何发展项目和集体经济,则是重要的考验。除了帮助3户要脱贫的,还要解决村民反映的内街破烂出行难、晚上没有路灯等实际困难。这需要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才能走出更多的致富路子。
“内外联动”扶上马再送一程
2019年11月15日
从驻村到现在,已差不多半年时间,我与村党支部一起想了不少办法,基本把3户待脱贫的贫困家庭扶起来了,人均收入都超过9500元了。在此,有必要小结一下帮扶的过程,对自己以后的扶贫经历也有个借鉴。
首先考虑到他们的家庭都有劳动力,都有就业的愿望,于是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培训,请来了镇农技站的专家,在6月和7月连续进行了两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希望他们能从中学习到一定技能或开拓视野。
其次是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借助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开发村内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了13名贫困户就业,7月3日开始正式“在家门口上班”。其中黎振兴、黎进清的儿媳做了保洁员,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每月收入1000元,对家庭也是有所改善。至于黎景柱,因为不想做保洁员,只能另想办法了。
后来与村干部在聊天时,获悉村委会副主任有个姐姐在深圳开公司,正需要人手,于是做通工作趁机把黎景柱推荐过去工作,每月也有3000元。
第三是利用村集体项目的分红时,有所侧重地向这3户倾斜。包括光伏发电收益分红、水务投资收益分红、水稻种植收益分红等,黎进清一家在分红上就收到了1.05万元。
最后是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对黎振兴、黎进清尚在读书的孩子每人赞助了1000元,还对老人家进行慰问等。
总体来说,帮助贫困户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是激发内生动力,链接外部资源扶持,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把他们扶上马,再送一程。
看着路灯下的笑脸,再苦再累也值
2019年12月24日
当初村民们反映的困难,现在一一予以解决。
记得是在10月底,为各自然村安装了66盏太阳能路灯。当路灯亮起来的那晚,我特地不打手电去村内转一转,发现村民们都自发走到路灯下来了。有的把桌子搬到路灯下,就着路灯吃晚餐;有的吃过晚餐在灯下散步,见到我就打招呼,“龙书记,吃过晚饭了吗?”“龙书记,有了这路灯我们晚上就方便多了!”我一一回应着,看着路灯下村民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再怎么辛苦,也值!
转眼到了12月,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着手把村民必经的小路铺成水泥路。紧水仔村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村民每天的必经之路;下湾四村内街5条小路,一到下雨泥泞不堪,年轻人出行都要小心谨慎,老人小孩一不留神容易滑进水坑里。今天,4米宽的水泥路面,即将铺就村民们的方便之路。在施工现场,我见到自觉来帮忙的村民,其中就有贫困户莫南才,他笑着说:“这是为我们自己修路,我能帮得上的当然要帮忙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呀!”
算起来干一件成一件的事,还有赤里山健身队的阿姨们,收到了5000元的捐赠款,帮助她们解决了演出服装的问题;贫困户王妹家里的厕所,一直用的是尿桶,每天还要担着尿桶到外面去倒屎尿。在9月份,我在朋友圈发布了这个贫困户的厕所需要改造的消息,很多朋友见了表示愿意帮忙,非常感谢热心公益的朋友们。资金到位后,赶到王妹家中告诉她这个好消息。随后我们请施工队把厕所改造好。她说,再也不用担着尿桶去外面倒屎尿,真的要好好感谢禅城区民政局。
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复产
2020年3月19日
2月3日到村,马上成立茅坡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成员、各村小组党员骨干力量担任成员,承担起疫情防控的领导工作。把茅坡村划分为10个片区,疫情防控责任分解到领导小组的每名成员。领导小组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动本村的党员和村中威望高的村老族老,在春节期间劝阻村民不得聚集,取消“添灯”、“游神”等人群聚集度高的民俗活动,同时村民外出公共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以做到预防第一。
加强排查和信息报送。领导小组成员逐户排查,累计排查出来自疫情发生地人数2人(未增加)。要求该2户家庭所有成员在家自行隔离,除了每天自测体温上报外,还组织村卫生站、镇防疫站工作人员对其每天测量体温,严密监控事态发展。每天把情况上报给镇政府,目前暂未有异常情况。同时,为保障该2户家庭的正常生活,领导小组指定成员负责采购他们的必须生活用品,每天送到该2户家庭门口。
加强宣传。调用扶贫车作为“大喇叭”宣传车,每天在村内巡游,宣传播放防控知识;在各自然村的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30条,在村头巷尾张贴各种宣传画90幅。
此外尽量围蔽。对具备围蔽条件的自然村,组织村民在入村的主干道进行围蔽,非本村村民若非必要,不得入村;同时村民也主动劝导亲戚,尽量减少串门拜访。
我局捐赠的1000只口罩和一批消毒水到村,缓解了防疫物资紧缺的局面。到了3月中旬,战疫情也不误农时,我们又组织村民有序育秧、耕田、插秧,不负春光春耕忙。见到田里都插上了秧苗,我觉得村民播种的就是希望。
扶贫制衣厂开始试工啦
2020年4月16日
今天,筹备了两个月的茅坡扶贫制衣厂开始试工了!仿佛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小孩,心中激动不已。
3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回村的外出乡贤黎明辉。他是茅坡村人,外出创业多年,现为湛江市人大代表,拥有多间公司,其中有一间是校服厂,为廉江市一些学校提供校服。
校服厂!得知这个消息,我眼前一亮,马上拉上村支记一起去拜访黎明辉。我向黎明辉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支持茅坡村的扶贫事业和乡村振兴发展,主要是希望能与他的校服厂合作,共同开办一间来料加工为主的扶贫制衣厂。
他一听当即表示愿意支持我们的扶贫工作,加上他20多年的制衣经验,优先给予扶贫制衣厂一定的订单,这个扶贫项目一定大有可为。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向黎明辉展示了在茅坡村开办扶贫制衣厂的优势:一是通过扶贫单位发动佛山的成衣企业,解决来料加工订单的问题;二是安铺镇原有两大制衣厂,已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在村内就有十几个熟练工人,我们可以就近吸纳她们就业,有成本上的优势。现在加上黎明辉的制衣经验和他的订单,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大胆实施这个项目。
黎明辉当即表示,完全支持这个扶贫项目,优先提供扶贫制衣厂的订单,可以签订一个协议;积极争取安铺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一定要尽快把这个项目落地。
随后,紧锣密鼓立项、申请资金、召开必要的各项会议。在经过茅坡村党支部会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以及相应公示等程序后,向镇政府提交立项申请。随后,镇政府批复同意项目的实施。终于在3月21日,茅坡村扶贫制衣厂改造工程(第一期)动工了。茅坡扶贫制衣厂投入扶贫资金40万元(第一期),将村内空置的市场改造成厂房,首期厂房面积120平方米,能容纳30台左右的衣车设备,完全达产将创造4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造血式”脱贫。
3月28日回佛山,马不停蹄联系订单、采购衣车设施设备。
4月2日,制衣厂车间改造完工,机电安装完成。同时开始招聘工人。
4月11日,采购的衣车设备进场安装调试。
4月12日是星期天,迎来了我们局领导的调研和考察。他们和安铺镇镇长陈荣盛一起,见证了企业家黎明辉与茅坡扶贫制衣厂合作经营的签约仪式。
4月15日下午,黎明辉送来了校服的订单。前期招聘的本村熟练工人有10人,加上附近村的总有15人,开始上岗。
4月16日,正式试营业。听着衣车刷刷的运转声,感觉像雨后春笋的茁壮成长。
从筹备到建设车间,采购设备,再到设备正式运转起来,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像一粒种子,悄悄地发芽,生根,慢慢地成长,期盼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茅坡村遮荫,也给他们带来丰硕的果实。
新闻推荐
禅城再派两千万元消费券推动家用电器消费升温,促进服务业全面复苏
扫一扫,查看更多禅城消费券有关信息。佛山日报讯记者李护彬通讯员禅宣报道:继3000万元消费券撬动2.4亿元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