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记者欧阳志强报道:禅城区积极活化利用区内文物建筑,将清代佛山冶铁行业会馆——国公古庙打造成为佛山冶铸历史展览馆,展示佛山冶铸业千百年来的兴衰变迁。国公古庙在7月21日起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据悉,国公古庙实行网上实名制预约,游客需提前一天在“禅城区博物馆”官微上进行预约,不接受非预约游客;所有游客均需出示预约短信、电子健康码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实名登记;日接待量不超过200人,瞬时接待量不超过50人,团队人数不超过20人。
国公古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新安街46号,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代多朝的多次修葺扩建,现存部分占地面积约223平方米。该庙曾是铁钉行西友会馆,是佛山炒铁行的师傅庙,也是佛山唯一现存的古代手工行业师傅庙。1989年被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两代,佛山冶铁业凭借便利的交通、优质的原料、先进的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佛山从农耕乡镇转变为以冶铁为主的工商市镇。其时,佛山名炉林立,产品多样,远销各地。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促进内部分工的细化。明代佛山已形成“炒铸七行”,至清代达十余种。
国公庙即是行业细分背景下,炒铁行的行业会馆。该行奉打铁出身的唐代开国将领、鄂国公——尉迟恭为行业祖师,明代建国公庙祀之,清代多朝有修葺。作为行业师傅庙,国公庙是佛山冶铁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周龙凤通讯员张亿报道:昨日,禅城公安启动2020年暑期安全守护行动,出动无人机编队、地面巡逻队、水上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