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校方供图
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三水学子得以实现梦想。
校方供图
2020年高考放榜,佛山市三水区普通文理类、体育类、艺术类成绩全面飘红,各批次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点、线、面全面提升。
亮眼的高考成绩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最生动的注脚。自2016年起,三水用超前力度破解教育命题,不断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从“提质创优建高地”到“筑基强腰树品牌”,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的临界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使三水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得以分享教育发展的累累硕果。
高考成绩是观察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扇窗,今年的成绩单将为三水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注入强心剂。可以预见,在三水区委、区政府的强力统筹和部署推动下,各部门、镇街通力合作,三水教育人将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
●李周秦王伯乐陈伊萍三宣
1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学校育材能力不断提升
7月23日,高考放榜。三水区三水中学高三翘楚(19)班班主任黄润玉的手机信息提醒声频频响起,她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一一打开来信的对话框:“658分!”“654分!”“671分!”黄润玉惊喜地发现,(19)班全班同学都上了高分优先投档线。
最后经过统计,三水中学高三(19)班全班高考平均分达630分,超出理科本科线220分、高分优先投档线106分,其中93%的考生成绩超过600分,最高分为671分,位列全省排名960名。“真心为每个学生感到开心,他们这三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黄润玉说。
这只是今年三水高考捷报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三水区参加普通高考考生共3443名,其中本科上线2311人,比去年增加272人,近七成学子可上本科;高分投档线上线674人,比去年增加244人。今年,三水区内三所公办高中高考成绩总体呈现良好上升态势,均创近年来高考成绩新高。
其中,三水中学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人数首次破600人大关,达602人(不含艺术类考生),比去年增加201人,上线率达60.8%;翘楚班平均分超630分,高出理科高优线106分,3个实验班全体考生进入高分优先投档线。此外,2人进入全省前500名,其中1人位列全省第218名。三水区华侨中学本科上线率53%,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人数增加10人。三水区实验中学本科上线人数达686人,比上年增长145人,增长率26.6%,高分优先投档线增幅高达225%。
这份沉甸甸的高考成绩单背后,既是三水学子努力拼搏、认真学习的印证,也是三水教师高水平育人能力的硕果和区内学校超强加工能力的体现,更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四年来的显著成效。
2016年三水启动教育改革之时,三水区高考的高优率约为14%,本科率接近59%。历经四年的教改发展,这两个衡量高中教育办学及育人水平的硬指标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考中,三水中学考生黄钰松从全区中考排名303名“逆袭”到高考全区第2名、全省481名。这样的变化,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三水的三所公办高中里涌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已是三水高中培养的优质体现。
三水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三水中学校长范自军表示,三水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四年来,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教育生态。三水中学也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框架下,在学校内全方位改革,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培育能力。
过去三年,不管是三水中学这样的全区龙头学校,还是华侨中学、实验中学等普通高中都铆足了劲发力追赶,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超强加工能力不断刷新办学新高度,推动了三水实现高中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2特色教育全面开花
学生成才渠道更加多元
今年高考,三水区华侨中学体育类考生何卓坚、黄美欣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何卓坚以总分618分名列全省高考体育类文化合成总分第11名,有望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此外,2020年华侨中学体育本科上线人数23人,创造侨中历年来的最好成绩;美术、音乐、传媒本科上线共40人,连续三年实现术科上线与文化上线“双上线率”100%。
三水区实验中学音乐、美术专业一共52人双上线,有10名考生已通过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重点名校校考。其中,考生李仕豪以全国第一的专业成绩通过四川音乐学院校考,并拿到了合格证。考生李振坤、郭永裕2人体育类总分进入全省前100名,分别位列全省第81名、第92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水学子得以从不同的跑道脱颖而出,背后的力量来自于三水深入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2016年9月,三水区全方位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程、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强师工程等五大配套工程,聚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随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入地推进,推动三水中学创建佛山市精品高中、区华侨中学和区实验中学创建特色高中,从教学设备设施、特色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提升建设,三所高中实现错位发展,越来越多学子圆梦理想大学。
以三水中学为例,该校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提出文化符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描绘愿景、规划蓝图,明确具体的行动路径和奋斗目标,按照管理年、课程年、育人年、创新年、提升年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同时实施“自主致用”教学改革,通过课前自学清单、课堂问题清单、课后训练清单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落到实处,实现教与学无缝对接和有机交融;并通过打造德育品牌的“四礼五节”,以此为载体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推行“翘楚N杰”培养模式。
三水区华侨中学则走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书法育人、英语特长、足球特色”品牌。加强学校教学全过程的监管力度,落实课堂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新高考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水区实验中学坚持特色发展,着力打造班级文化、小组合作学习、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书香校园品牌,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聚焦课堂、共研备考,加强科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加强师资培养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学校特色的同时,三水高中学校结合新高考,主动与高校对接,使学校特色与高考接轨,“日语班”“传媒班”等一大批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学子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目前,三水区内3所普通公办高中已形成三足鼎立、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培育形成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不论是三水中学的多维育人体系,还是实验中学的“生命自觉”理念,还是华侨中学的“体育艺术教育”,精品多样化的发展助力三水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再上新台阶。
3选好带头人换出新活力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凸显
“如果没有来到华侨中学,没有遇见我的体育老师刘英建,我可能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能从中考全区300多名进步到高考第2名,离不开我的班主任郑秋琴老师的付出”“高中时代,我最想感谢的是李功鸿老师,感谢他对我的指导”……谈及高中时代最想感谢的人,三水学子对老师们的感激溢于言表。
诚然,这份沉甸甸的亮眼成绩背后,是三水教师的付出,也正是这批有思想、有干劲、有毅力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在支撑着三水教育砥砺前行。他们是三水综合教育改革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
自启动教育改革以来,三水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校长队伍、完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构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等方面,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强国必强教,强教先强师。三水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将强师工程列入其中,三水区教育局先后制定实施“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计划”,推动三水教育提质创优建高地。
学生奋勇拼搏,老师更要走在前面。2017年,三水区召开区直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大会,宣布新一届区直校长人事任命,新提拔正副校长13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三水区中小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拓宽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早在2018年,三水区教育局制定《佛山市三水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有效激励措施,为三水引进和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素质教师,充实教育人才队伍。
同时,通过成立区教育发展中心、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支持;每年招聘一批优秀教师;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重视教师培训培养,实施“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计划”三大项目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三水教师队伍建设成效逐步凸显。据统计,近三年投入教师培训区级资金共1300万元,培训人数达2.5万人次。目前,全区有市、区两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300多人。
4高标准设计大手笔投入
教改出成效迈向高质量
近几年,三水中高考的成绩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生动注脚。成绩的背后,则是三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三水公办高中与周边先进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以往三水拔尖学生外流的局面近年来开始出现扭转,区外的三水优生开始回流。
回溯2016年之前,优质教育资源分散、校际发展不均衡、办学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三水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到外区,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亟待提高。从改革起步到全面铺开,步伐可谓层层深入。一方面着眼全区创新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变革;另一方面要抽丝剥茧,找准教育机制体制痛点进行深入探索和把脉,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实现优化提升。
从源头上破解难题,三水从顶层设计上做文章,机制先行,于2016年9月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实施“提质创优建高地”行动。一系列高站位、高标准、全视角政策的出台,一件件大手笔的投入为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围绕提质创优建设教育高地目标,三水提出了“提质创优建高地”行动。根据改革方案,三水重点实施学校布局优化工程、初中教育振兴工程、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强师工程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五大配套工程。
2017年,三水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与阳光教育集团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三水中学、三水中学附属初中、西南中学和三水实验小学四所龙头学校强强联合,创新的集团化办学举措,龙头学校自身的深厚底蕴,也为三水留住优秀生源打下基础。
2018年,三水区出台了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启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人力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信息装备五大行动,加快推进三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优质教育成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在2019年教师节前夕,三水区委、区政府再次为三水“教育梦”重新点燃改革激情,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作再动员再部署。这是三水继2016年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后再次召开高规格教育大会,也是三水实事求是,立足自身发展矛盾、痛点和短板,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想办法、找路径,寻求解决方案的冲锋号。
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财政投入上有着最直观的体现。近四年来,三水区财政教育投入约56.61亿元。三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和职能部门支持教育的互动机制,建立健全以区为主、区镇两级政府财政分担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批围绕着扩容提质的改革措施纲举目张、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的发展,正是"城市三水"发展重要的内涵。”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指出,当前三水正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水教育也要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聚焦教育改革、完善教育配套,在全区上下掀起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热潮,区、镇街精准发力,促进“城市三水”内涵建设,把“城市三水”的内涵做丰富做充实。
厚植于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打下的基础和取得的成绩,接下来三水要实施“筑基强腰树品牌”行动,落实八大措施,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为三水的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为三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人才支撑。
■观察眼
用教育梦托起三水梦
从“农业三水”经过“工业三水”进入“城市三水”新征程,三水在实现城市进阶深度蝶变的同时,教育综合改革也逐步迈向纵深。一项项针对教育的内涵化教育改革开启,不仅是一幅改革进程的动态图,更是激发内生动力所在,不断赋能“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
复盘不难发现,三水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上一直有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那便是在现有存量的盘活和优质增量的拓展中不断找到平衡点。两次教育大会,更是三水实事求是立足自身发展矛盾、痛点和短板,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想办法、找路径,寻求解决方案的冲锋号。
在这个过程中,三水教育硬件设施不断优化、软件配套不断完善、各学段均衡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也交出了一份份让家长和社会认可的“成绩单”。三水区委区政府逐渐兑现给三水区人民优质教育梦的承诺。
近年来,三水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口也在不断聚集,前来安家置业的新三水人逐年增多,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三水教育也将从“城市三水”奋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局出发,对标先进地区,比学赶超,大力实施“筑基强腰树品牌”行动,促进三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三水引才聚智、留才聚力。
教育改革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命题,既考验改革者的担当和决心,也考验每一位教育人的智慧和耐心。但可以感受到的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红利已来临。
新闻推荐
在职党员接单 社区群众点赞云东海社区用好“三单”机制开展志愿服务
佛山日报讯记者黄妙哲通讯员陈韫怡报道:困难村民的家中线路老化,在职党员迅速接单,并上门解决问题。近日,云东海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