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轨道列车快速穿过三水城区。专家建议三水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佛山日报资料图片)
三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涵盖方方面面,和每一名市民息息相关。
今年1月,三水区已全面启动《三水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这份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对未来的三水城市发展方向起到引领作用。
9月25日下午,三水区举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众咨询活动,以“开门做规划”的理念,广纳民意、汇聚众智。现场,受邀参会的专家学者、区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企业及市民代表积极献智献策,共绘三水城市发展美好蓝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郑泽聪
通讯员温小蝶
规划引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现场,规划编制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规划》编制思路。其中提到,三水的发展正面临诸多挑战:尚未与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实现快速连接;未形成高品质强中心,难以对区内及周边形成有效辐射;产城发展融合度不高,难以有效整合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内循环。
为此,《规划》坚持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三大理念,结合三水实际,重点落实生态优先、实事求是、加强统筹、精准配置四大规划原则,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构建具有三水特色的国土空间格局和美好人居典范。
具体来说,三水将在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上率先破题,提供更丰富的生态公共产品,加强优质生态资源向精致生态产品转化,建设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和全域公园城市。塑造三水个性,走特色化发展路径,打造湾区绿色示范智造名城、岭南生态田园水韵之都。
“相比佛山其他区,三水有后发优势,包括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潜力等。”来自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陈昌勇建议,三水要打好“生态牌”,做好“宜居文”,大力挖掘思贤滘、大旗头村等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好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提升三水文化软实力、竞争力。
来自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许红卫认为,三水因水而兴,要进一步用好水资源、写好水文章,活化位于河口片区的百年火车站、百年邮局等独具三水文化标识的老建筑。
来自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卞芸芸则表示,三水在工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但也有劣势。她建议,三水要注重“中强、北优、南联”,即继续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北部的南山要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变现,乐平镇、大塘镇要注重优化产业发展,南部的白坭镇则要密切联合周边地区,共谋发展。
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日前召开的三水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谋划三水在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全力将三水打造成为广佛极核重要节点城市、湾区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乡村全域振兴示范样本。
根据《规划》编制思路,三水将全面加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湾区西北区域中心、特色产业高地、湾区生态绿芯,积极对接融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贯彻落实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携手花都区合作共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发展示范区。
三水如何在与周边城市的竞合中统筹协调发展?许红卫用“凑热闹”“攀亲戚”“找角色”三个词支招三水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换言之,三水要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与沟通,找准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共谋发展。
在陈昌勇看来,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是一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三水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入高端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为三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三水还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保障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交通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抓手和关键要素配置,应当作为先行领域进行研究和规划,在未来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必须予以浓墨重彩。”卞芸芸说,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城市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三水要加强交通对接,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她还提到,三水未来更注重新兴产业的引入,随之带来的是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更高需求,如何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值得好好思考,要纳入规划,统筹考虑。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根据《规划》编制思路,在引导中心城区高能级公共服务集聚提质,打造城市三水强中心的同时,三水将打造“城市乐平”“魅力白坭”“品质大塘”,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全区综合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未来三水应如何发力补齐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生活之城这一问题,陈昌勇建议,三水今后要着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增加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加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力度。三水是长寿之乡,还应加快养老设施建设,破解养老服务难题。
卞芸芸认为,聚焦三水未来发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储备不可或缺。三水要实现辖区内的高校资源为我所用,助力提升三水的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区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现场,区政协委员、市民等各方代表积极提出对三水未来发展的期待。城市更新、交通互联互通、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成为关注焦点。
市民代表吴章荣1981年来到三水,见证了三水城市发展变迁。他建议,要加快三水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推动城市更新换挡加速,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要以规划引领轨道地上地下交通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更好地满足城市功能空间需求。
区政协委员代表陆杨明则建议,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三水的地面道路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合理规划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改善市民步行和骑行的体验。多名代表还表示,希望三水在加大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要有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三水分局总规划师叶卫庭表示,将对专家、代表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吸收,为《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参考。
新闻推荐
在三水看广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三度赴三水区调研
近年来,三水涌现出一批颜值与内涵兼具的美丽乡村,福田村、下灶村、莘田村等新晋网红村备受投资者和游客青睐。图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