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疗
坚持“闭环管理”,保持“零发”病例;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三年超90%,位居全省山区县前十名,正稳步实现“大病不出县”;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总医院的两个医共体挂牌……
医疗是民生刚需,直接关系城市品质。事实上,这些年新兴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全县医疗卫生项目投入,补齐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硬水平和软实力,使基层卫生改革惠及人民群众。
匠心“智”造补齐基础短板
“以前看病需要到广州挂号、检查,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让我们少跑腿、少花钱。”市民陈先生说。补齐医疗短板,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题的迫切需要。
近两年,新兴致力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级规范化卫生站建设相继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竣工验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易地新建和县第三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与广医三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签订专科联盟……一系列优质医疗资源的背后,是医疗体系不断健全的表现。
提升水平,让医疗服务辐射全县,短板和重点都在基层。一直以来,新兴着力强化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镇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级规范化卫生站建设项目均顺利验收,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不断健全,群众在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的医疗点,看病有了更多的选择,“看病难”得到一定缓解。随着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方式改革调整、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和抗癌药大幅度降价等,“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蓄势增力提供优质团队
如果说良好的医疗环境和设备是基础,那优质的医疗团队便是为医疗健康服务添砖加瓦。培养医学人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为补齐发展基层医疗事业人才短板,新兴启动县聘镇用“基层紧缺人才计划”,引进临床医学、中医学等紧缺人才,吸收200余名医技人员到镇级卫生院工作,先后聘请多名专家到新兴执业或设立名医工作站等,以“传、帮、带、教”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建立长远培养规划、中期“镀金”计划和短期“充电”计划,组织重点学科、薄弱学科人员赴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和跟班学习,开展医护人员短期培训,建立奖学制度,进一步提升全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此外,新兴继续推动“名医工作室”工程和专科特设岗位,加强与佛山市顺德区医疗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医院等三甲医院的紧密型帮扶工作,帮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兴众志成城,打响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医疗卫生系统更是冲锋在前,成为阻击战中的“白衣先锋”,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运转。这场全民参与的防疫战,是对新兴基层治理体系的一场“全科考试”,更是对医疗卫生领域的“专科考试”。据了解,新兴选派援助湖北医疗队7人、支援口岸卫生检疫队员11人,保持社区防控“三人小组”常态化防控,全方位、精细化开展疫情网格化排查,落实对重点人员“当天推送、当天见面、当天处置”,公安大数据推送和社区排查重点地区来新人员排查率为100%。另外,县直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各镇卫生院设置发热诊室,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对就诊病人严格筛查、精准施治、合理分诊和分流。还联合各镇各部门重点加强对工厂企业、市场商场、交通站场、宾馆酒店、餐馆食堂等行业单位和重点场所的防控指导,保持“零发”病例。梁颖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子宁通讯员顺科技)记者昨日从顺德区科学技术局(区金融工作局)获悉,根据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的最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