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在诵读三字经
现存古本《登洲三字经》和《三字经句释》,封面上都印着“区适子著”
扮演《三字经》作者区适子的先生带领学子们诵读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左三),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左四)等嘉宾共同见证岭南理学堂的成立
文/图欧阳志强陈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1月1日,在《三字经》作者区适子故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传来琅琅读书声,2020第二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在陈村镇三字经文化公园拉开帷幕,现场开展启蒙礼,粤港澳台的学子及外国留学生用普通话、粤语、英语、手语分别诵读《三字经》。
“《三字经》为何会出自顺德陈村?”随着《三字经》启蒙文化周活动一炮而红,这一命题引发各方关注,顺德区陈村镇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溯源,还原岭南理学与蒙学发展的关系。今年启蒙文化周活动期间,“岭南理学堂”正式宣布成立,并举办了开讲仪式,首期由著名《三字经》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开坛讲学。
从寻根到溯源传承经典,还原岭南理学与蒙学关系
据明万历年间出版的《顺德县志》记载:“故老传今《三字经》,适子所撰也。”明末清初岭南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提到“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
区适子正是顺德陈村登洲人。宋末元初,时局动荡,抱道不仕的岭南儒生区适子,博采诸多蒙学经典,吸取其中精华,创作出《三字经》,以求教化民心。“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采用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少儿记诵,成为旧时少儿启蒙的重要读物。
700多年来,《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海内外华人圈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至世界各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成为世界人类的文化遗产。
为了发掘和弘扬这一世界性的文化资源,2007年以来,陈村镇广邀专家学者,研究论证、梳理“区适子撰《三字经》”的历史脉络,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建成《三字经》文化公园、区适子纪念馆、省级教育基地,正其名、寻其根、传之魂。
2019年11月,陈村镇通过举办首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创作发布主题VI设计形象、歌曲、教材等,在全国率先打响《三字经》文化IP,发展文化产业,在海内外引发共鸣。
随着启蒙文化周活动一炮而红,“《三字经》为何会出自陈村?”这一命题引发各方关注。肩负着发扬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历史责任,顺德区陈村镇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溯源,还原岭南理学与蒙学发展的关系。
历史回翻,岭南区氏素有理学传统。区册、区宏兄弟师从韩愈,得道统,是开创广东理学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创作出目前仅存的宋代广东理学著作《理学简言》的陈村人区仕衡,作为家族长辈,对区适子影响颇深。而在家乡授徒数百人的区适子博经通史,理学根基扎实。区适子所撰《三字经》也带有明显的朱熹理学倾向。
2006年开始,顺德文化学者李健明从传说、文献、版本、实物、实地、后人、音韵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宋末陈村登洲人区适子是《三字经》作者,引起学界震动。李健明告诉记者,在宋代的时候,顺德陈村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当地民众在耕种之余,便攻读各种诗书。当时陈村当地的理学家区仕衡开设了书院专门讲学,在陈村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这为陈村成为蒙学文化重地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看来,《三字经》带有明显的理学烙印。《三字经》全文用典多,知识性强,其与理学的渊源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可见,700年前,《三字经》发源于陈村是社会氛围、家学传统、理学风气共同作用的结果;700年后,《三字经》作者故里陈村,努力爬梳,让千百年文脉流传有序,重现于世人眼前。
蒙学理学双星闪耀,开设岭南理学堂泽惠后人
扬千年文脉,为万世知晓。值得一提的是,陈村镇仙涌村是理学大家朱熹后人的聚居地,还有着近千年的种植年桔历史,自古“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文化浓厚。
记者了解到,岭南理学,兴于宋朝,造极于明代,名家辈出,曾与阳明心学并驾齐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今年,陈村镇举办第二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期间,陈村镇发布“岭南理学堂”策划方案,将在区适子故里登洲附近的陈村镇仙涌村开设“岭南理学堂”,目标是打造岭南理学文化传播的新标杆、特色党建示范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的宣传平台以及乡村文化生活的展示窗口。今后,“岭南理学堂”将按照岭南理学的起源、传播、传承设置展陈,模拟岭南理学的情景空间、展示空间和互动空间,并定期举办名家讲座(论坛),供岭南理学研究传播之用。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目前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顺德各乡村正结合自身进行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陈村是《三字经》发源地,通过坚持举办启蒙文化周活动新形式来传播《三字经》,能让全社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
岭南理学堂首期开讲的学者钱文忠表示,登洲先生区适子呕心沥血撰写的《三字经》在当代依然非常有价值,而顺德和陈村作为区适子的故土,在传承《三字经》等传统文化上做得可圈可点。“在启蒙礼上,我看到港澳台地区乃至海外的陈村人也在用《三字经》来构建起与故土的文化联系,这个就很了不起。因为我们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往往还是站在乡土的角度,但现在顺德陈村传承和创新《三字经》文化已经超出了区域的限制。”他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学子们用四语诵读《三字经》的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澳门大三巴牌坊、香港科学园、陈村三字经文化公园,粤港澳三地直播连线,数百名学子用广东话、普通话、英语、手语共同诵读《三字经》。其中,在顺德学习生活的粤港澳台籍学生同聚启动仪式现场。“人之初,性本善……”雏凤清音,琅琅书声,《三字经》成为各城市的文化与情感纽带,让学子跨越地理阻隔,共同寻找“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凝聚浓浓的血脉乡情,场景震撼感人。
大洋彼岸,祖籍陈村的新西兰侨领区本先生更是身体力行,先后发动组织“一带一路侨情万里”书画展、新西兰《三字经》晚会,推动家乡的文化走向世界。
香港顺德陈村同乡会会长梁志东表示,打小他就听父母说起陈村不光是千年花乡,《三字经》文化、理学文化底蕴也同样深厚。看到陈村把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得这么好,他表示,他会把今天的所感所想都告诉香港的陈村人,以后也会带香港陈村的年轻人多回家看看,挖掘和传承家乡的文化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文化周整合《三字经》、朱子理学、年桔文化、千年花乡等陈村特有文化资源,研究开发研学旅游线路,并研发《三字经》主题文创产品推向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来“打卡”。陈村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以研学游为线串珠成链,延伸文旅产业链,共同推进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与创新。
新闻推荐
顺德区首个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基层工作室揭牌珠江商报讯记者黄皑茵报道:顺德区人民法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