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袋袋医用口罩被快速包装起来。/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通讯员谢素玲
走进佛山市长拓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内,十几台自动化设备正不断生产出洗手液的按压式泵头。这家位于杨和镇奥尼斯厂区内的小微企业,起步于2018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今年有望跻身高明区规上企业行列。
“低散乱”的小微企业,为何能转变成规上企业?这与高明区应急管理局统筹实施的“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密不可分。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高明区“厂中厂”整治,让全区小微企业吃下安全定心丸,提升小微企业效益。
从大处着眼
倒逼“厂中厂”园区腾笼换鸟
“厂中厂”,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厂区内同时存在2家或2家以上的小微企业。位于杨和镇的奥尼斯洁具有限公司(下称“奥尼斯”),厂房内同时存在10家小微企业以及1个企业仓库,是一处典型的“厂中厂”。由于厂区内有几家“三高三低”(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低质量、低产出、低效益)企业,2019年“厂中厂”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后,奥尼斯成了高明区应急管理局关注的重点。
如何推动奥尼斯实施整改?区应急管理局先礼后兵:行动开始后,该局首先向“厂中厂”企业发放告知书,集中约谈厂房出租方和承租方,明确彼此应承担的安全生产义务,督促出租方落实好厂房出租的安全监管责任。
落实告知后,区应急管理局加强对园区整改缓慢企业的执法力度。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执法人员到园区巡视,通过刚性执法规定,倒逼企业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推动园区主动清退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未经审批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涉及金属冶炼,有喷漆工艺的家具企业。
一轮整改过后,园区原有的三家“三高三低”企业被淘汰了,奥尼斯厂区面貌大大提升。
在园区从事燃气设备加工制造的绿阳热泵公司,楼下原来就是被清退企业的一个车间。公司负责人薛学武说,这家企业被清退前,工人经常能闻到一股刺鼻气味,下楼见到容器瓶乱堆放,存在安全隐患。这家企业清退后,刺鼻气味消失了,乱堆放的容器瓶也不见了,工人安心、心情愉悦,生产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从小处入手建立健全园区安全机制
赶走“三高三低”产业后,新的投资者很快就出现了。从事口罩生产的恒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衍”)就是其中一家。
恒衍车间主任秦点点告诉记者,进驻奥尼斯厂区前,恒衍也在别的地方租过生产厂房。原以为这里和之前类似,没想到完全出乎意料。
走进奥尼斯厂区,安全宣传标识牌随处可见,每个进驻企业都被要求增加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岗位安全生产明白卡,全员要参与培训;园区内车辆备案停放,厂房出租方还会定期派人到公共区域检查,并组织园区内的企业开展安全演练。“一切都很规范,我们感到十分放心。没有安全方面的担忧,今年公司生产、销售额都很理想。”秦点点说。
园区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效离不开应急管理局的指导。该负责人说,自“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以来,区、镇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便不时登门讲解,帮助园区建章立制。特别是各企业的员工岗位安全生产明白卡,全靠部门帮忙梳理总结,并督促企业落实。如今,所有的工人都清楚自己的岗位存在什么风险,遇上事故该怎么办。
腾笼换鸟,建章立制,消除安全隐患后,奥尼斯厂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园区内有两家小微企业有望升级成规上企业,其他企业的发展也蓬勃兴旺。
奥尼斯厂区的成效不是个例。据统计,高明区共有“厂中厂”出租方100个,涉及小微企业389家。“厂中厂”专项整治开展以后,全区共组织“厂中厂”企业集体约谈会17次,实现所有“厂中厂”企业约谈全覆盖;检查“厂中厂”企业1585家次,清理淘汰高风险低效能企业85家,立案处罚40宗,罚款256.18万元。今年1月至今,全区“厂中厂”企业未发生亡人生产安全事故,各类事故数量同比减少45%。
新闻推荐
倡导全民学习 培育典型榜样高明区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佛山日报讯记者陈嘉懿报道:6日,高明区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明湖公园东广场举行。高明一批先进个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