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跨入新阶段,在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家校合力、社会协同等方面,投入大,模式新,成效显著,探索出了弥足珍贵的龙江经验。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聚合力树标杆——优教龙江2020年度报道”,对龙江这个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镇的经典案例、积极探索作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课堂上,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互动活跃,上课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多元交流。11月18日,“粤港澳同一堂课,湾区教师共成长”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成长培训活动在龙江开幕,其间,龙江被授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龙江首届课堂节启动。
龙江承办本次区域性大型课堂盛宴,可谓“实力担当”。据了解,近年来,龙江大力推动区域联合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多样化、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发展、促进教育交流、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成长培训开幕式。
多措并举助推课堂改革
2017年,龙江7所学校在“顺德区课改优秀成果”评审中获得“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成果奖”,5所学校获得“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获奖”;2018年,龙江成为区名师数量较多的镇街之一;2019年,龙江中考总分平均分数位居全区镇(街)第三。靓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行之有效的“龙江做法”。
在整体思路上,龙江以区域联合教研为支点,撬动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推进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体制机制、育人模式、保障体系五大方面的改革。
在具体实行中,措施多样且全面。比如,推动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打造“初中+N小学”模式,设立四个义务教育学区、结成办学共同体,按“名校+N”模式,成立两大小学教育集团,破解校际办学水平不均衡问题;引入专家与校长师徒结对,打造教育家型强校长队伍;实施青蓝、名师和教育家培养孵化工程,支持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目前已有50名“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结对培养;创新教育督导模式,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对全镇中小学常态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实施“专家督导、诊断、约谈”共促发展机制;构建“一体化”大德育体系,锦屏中学建立儒雅教育评价机制,华东小学实施看得见的德育工程,聚龙小学紧扣“养蒙儒雅”办学理念等;推动实施师生大阅读、书法教育两大镇域特色教育创新行动;建立合作办学培优留优机制,龙江外国语学校与广东实验中学合作共建,全镇范围内每年选送5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省实就读高中等。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挂牌龙江。
联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改革要深化,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研教学是重要发力点。近几年,龙江坚持每学期组织策划一次大型区域联合教研活动,覆盖义务教育全学段,通过“教师示范课+说课”、“专家示范课+说课”、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教师成长搭建展示平台,力促教师在教学课程标准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目前新型的学生发展改变需要。从2019学年起,更采用公办小学“1+1”联合教研模式(“左滩+东海”“聚龙+苏溪”“世埠+城区”“旺岗+华东”“官田+坦田”“佳小+里海”),统一结对学校学科集体教研时间,逢双周结对学校同学科教师集聚一起研讨。
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以来,从学校管理团队到教学一线老师,理念和行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满堂灌”逐渐转型到开放式合作学习、探究式体验,各校的常态化课程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龙江教育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以全市第二高分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大大强化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成为区名师数量较多的镇街之一,区级以上课题数量和获奖成果大幅攀升。
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成长培训现场老师与学生互动。
校本课程形成完善体系
此外,课程校本化是课改的重要一环,龙江学校在这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实验学校、城区中心小学、华东小学等学校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实验学校构建了“创意+”课程体系,把家具、家居融入课程,构建智能家具、智能家居,使龙江区域特色在课程里得以体现。城区小学在原有“童心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必修课程智能划分——选修课程系列递进——校本课程彰显特色——必修选修相得益彰”的课程设计,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方面开设全校性和年级段44门课程共55个选修班。华东小学构建“1+1幸福课程”体系,已经开发粤剧、经典诵读、软硬笔书法、德育课、毽球课等校本课程,并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印。
目前,龙江各中小学已形成了符合校本实际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成长培训现场老师认真做笔记。
专家评价
佛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所)主任舒悦:
龙江教改具有示范效应
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聚焦点、着力点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要培育时代新人,青年教师本身就要进行转型和发展。同时,改革需要聚焦课堂,上不了一堂受学生欢迎的好课,不是一个好教师。龙江是全省村改标杆,同样也越来越成为教改的示范和标杆。龙江的教育改革是下沉到教师、下沉到课堂、下沉到最基层的学校变革,联动龙江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和“课堂节”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做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变革、新时代教师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李盛兵:
打造龙江教育“三名工程”
龙江是教育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在龙江挂牌将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师的融合与交流。培训基地落地后,大湾区部分的老师培训将会放在龙江这里,让龙江青年教师在分享、互动方面有更多的成长,同时,培训资源方面也会往龙江倾斜。接下来,会跟龙江一起打造镇的“三名工程”,即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同时,会共同联手进行一些教育改革,结合每个学校的特色打造优质学校。
教师声音
龙江外国语学校科研处主任梁权潮:
教育主阵地在课堂
我印象最深的是,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李盛兵以“教育的出路”为主题作的讲座,李教授从成就、问题、出路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激发了我们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教育教学。
这次新形势下教师发展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成长活动在龙江举办,是对我们龙江教育的巨大鼓舞。学校在总结课堂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课堂学与教的创新模式,以进一步推进课堂特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在课堂上运用纸笔板、平板等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有计划、分步推进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建设。另外,我们将通过课堂展示、同课异构等方式,研磨完善学校“五主”课堂总模式在各个学科的具体实施内容,体现学科特性,全方位落实教育教学改革。
龙江实验学校教育科研中心主任肖隆冬:
要面向未来做教育
听完开幕式上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深刻地明确了必须做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想法。
未来是个智能化社会,云计算、大数据、图像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使人类生活的世界处于急速变化之中。作为学校必须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培育高阶思维势在必行。学校从2015年起进行课改,至今已建设了“创意+”课程,把“创客五品”(求疑、求异、求精、求新、求是)培育落到实处,构建利于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形成以“充分让学”为特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意+”课程分为人文与品德、科学与创新、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四大领域。
基于龙江镇“中国家具制造重镇”的称号,学校专门开设创意课,包括低年级的“创意与体验”,中年级的“空间与建模”,高年级的“智能与创造”,把家具、家居融入课堂,体现独一无二的区域特色。
专题策划/珠江商报记者吕红红
策划统筹/珠江商报记者吕红红蒋云仙
文/珠江商报记者蒋云仙何烷筠
图/珠江商报记者朱德文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子宁)日前,顺德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了有关人事任免议案。会议经表决通过,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