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以“强中心”战略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图为金凤凰广场。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供图
顺德光影文化展自2019年春节期间亮相以来大放异彩,曾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迄今已接待市民游客超过100万人次。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供图
什么是“强中心”?
三年前,如果问顺德人这个问题,答案不会太清晰。
三年后,如果你见过金凤凰广场夜晚流光璀璨的模样,看清过“顺德眼”摩天轮下游人笑靥如花的面庞,见证过南方智谷的拔节生长和青年才俊的济济一堂,感受过顺峰山公园的绚烂光影和顺德工业发展馆的厚重与时尚,这个问题就会有具象的答案。
城市中心是引领城市集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18年1月8日,顺德提出以“强中心”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大良—容桂”为主体的中心城区成为推进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三年过去,这项与村级工业园改造“头号工程”同时诞生的战略,能否让顺德实现“在城市建中心,在中心强城市”的目标,又能否引领顺德城市现代化走进崭新的未来?
撰文:蒋晓敏
造心:民意成为蓝图,蓝图走进现实
读懂顺德“强中心”战略,有一个关键节点不容忽视:2018年1月8日。
当天举行的顺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资源集聚,努力建设150万人口规模的高水平中心城区,打造成顺德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窗”。
之所以说这是关键节点,还在于这次会议,顺德明确提出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党委、政府“头号工程”,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
换句话说,顺德“强中心”战略和村改“头号工程”是同一天诞生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这并非偶然,两项工作都是顺德从民心所向出发破题的必然之举。党的十九大以来,对标新发展理念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德开展了一系列大调研,全区上下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顺德的城市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者,顺德人较早意识到了城市化对发展的引领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顺德的城市化由工业化牵引。尤其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给顺德留下了“城不城,乡不乡”的弊病,也由此种下了“强中心”的梦想。
德胜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则始于21世纪初期。但受制于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等瓶颈,顺德中心城区一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发展潜力。
尤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资源流动不断加速,而中心城区集聚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的能力相对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足,更是成为顺德发展明显的短板。
那么,对于顺德而言,“强中心”的建设到底难在哪里?
顺德是中国最强盛的县域经济体之一。2017年的顺德,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综合实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这样的顺德,要建设一个与经济体量相匹配的中心城区,承载起250多万居民对理想城市的美好向往,重托在肩,实属不易。
最现实的还有,和其他新城区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不同,顺德中心城区所包括的大良,自顺德明代建县以来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容桂则是传统的经济重镇,两个街道开发程度都很高,螺蛳壳里做道场,难上加难。
因此,如果说“村改”是一场“敢问路在何方”的大战,那么“强中心”就是一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大考,前者是对382个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破旧立新,后者是对220平方公里城区的精耕细作,落脚点都是进入新时代顺德迈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空间和环境再造问题。
2018年2月,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揭牌成立,吹响“强中心”建设的冲锋号。
这也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顺德中心城区的建设,不能再按部就班闲庭信步,也不能局限在过去传统定位上,这片土地必须迎接城市经济时代的新使命。
破局:空间聚焦品质,品质跑出速度
还是2018年,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再次走进命运的转折点。这次是在岁末,顺德中心城区十大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这次发布其实定下了“强中心”的两大基调,一是充分倾听民意,二是重点项目带动。
城市是一个容器,盛放着历史和文化,还有社会记忆和生活。在顺德看来,城市建设要让公众有话语权,尤其是中心城区的项目建设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始终坚持在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推进。
而且,作为顺德中央活力区,中心城区发展定位不仅是岭南水乡现代城市样板,也是广佛都市圈综合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创新服务中心,选择从哪些重点项目开始突围至关重要。
最后,从干部群众、企业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老干部到专家学者,在反复广听民意和多次进行方案比对的基础上,十大重点工程正式出炉,打开了顺德构建品质生活高地全新的想象空间。
摊开项目表,十大重点工程大概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回应市民所需所盼的,包括串起顺德快速路网的交通畅行工程,跨越大良和容桂的“双桥”,商业配套、医疗教育配套工程,桂畔海水系及眉蕉河综合整治工程等。
第二类则是提高城市生活方式供给丰富度的,包括德胜河北岸的德胜体育中心和德胜广场的顺德区科学馆,还有穿越在中心城区的顺峰半马健身步道、顺峰山公园湖面上的光影文化展等。
一句话,抓住颜值和内涵两大关键问题,千方百计做好聚人气的文章,进而推动大良与容桂打破镇域经济的藩篱,形成紧密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生产生活协作,释放人口聚集的能量,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区域辐射能力。
方向既明,如何抵达?与村改在十个镇街同时铺开不同,“强中心”建设在空间上高度聚焦,造城之路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监督,更加考验指挥部的统筹力度。
顺德区四套班子领导也多次实地调研,督导中心城区重点项目推进落实。“高质量、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座城市引进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环境。”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城市重大项目的建设要充分论证,充分听取顺德人民的意见,争取社会各界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对于已经确定的项目,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快马加鞭推进,推动顺德城市高质量发展。
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不负众望。一方面是加大统筹力度,十大重点工程坚持“挂图作战”,建设势如破竹。在过去一年多,指挥部的发布平台往往平均两三天就有一条项目完工的信息实时更新,可谓捷报频传。
以顺德光影文化展为例,从方案确定到建成开放用时仅两个月,在开放当晚,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如今,顺德光影文化展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巅峰大会“最佳文旅融合夜游创意奖”和中照照明工程设计奖“优秀奖”,开放以来已接待市民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撬动周边餐饮、住宿、旅游等夜间经济消费,成为带动整座城市活力气氛的网红地标、打卡场景。
另一方面是将“强中心”作为创新引领窗口,带动大良、容桂、伦教融合发展。比如容桂的中山加六线、桂南立交主线、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文化街区、渔人码头、容桂旧马路等工程,通过加强区级统筹,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也更加强化了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
岁过二十载,如今,顺德中心城区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迎新:城市变为风景,风景变为资本
11月7日起,连续3个周末,顺德美食文化周在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和容桂渔人码头同时举行,在吸引各地食客寻味觅食的同时,也迎来了四面八方对顺德城市客厅的又一次检阅。
无疑,这份答卷是沉甸甸的。过去三年,一批批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重大项目在顺德中心城区拔地而起,悄然刷新着人们的观念和想象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定义了城市生活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城市空间布局正在优化。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放眼德胜新区,交通、文旅休闲、学校、公园、商业综合体、博物馆、医院等项目接连落成,这里已成为顺德成长最快、活力最足、环境最优的区域。
城市经济产业地理正在重塑。伴随着城市环境的蝶变,顺德推出顺德港澳城、红岗科技城、顺德古城、顺深产业城等重大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竞争力。随着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力合清华科技园、新能源汽车小镇、世界级开源芯片基地等项目的落地,顺德中心城区正加速成为大湾区人才创新创业热土。
城市价值正在重构。中心城区是一座城市的定盘星。正如珠江新城之于广州,中环之于香港,都是毫无疑问的城市中心,是人才和资本涌入的第一站,也是城市最有力的心跳。
对顺德来说,打造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区,对内凝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识,对外则打破了过去“有产业无城市”“有城市无中心”的制造业城市刻板印象,在珠三角城市发展阵列中刷出了强烈的存在感。
这也意味着,作为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将以小体量释放大能量,为顺德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开通往世界级城市群的通道,为顺德以现代城市承载高端产业、高端资源提供新空间。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打造中心城区是顺德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与乡镇经济时代的去中心化不同,顺德要搞科技创新,必须高度重视空间营造,也只有“强中心”才能营造出高质量的生活配套。
腾出空间营造环境,优越环境吸引人才,人才带动创新涌动,站在三周年的新起点上,回望“强中心”战略,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与村改互相促进,与科技创新相得益彰,都是顺德“再创业”必不可少的一环,是顺德加快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关键落子。
做强做好“强中心”的顺德,正将城市变成风景,将风景变成资本,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经验。
■聚焦
让景观引领城市生长
打造城市记忆点的顺德实践
从地标建筑到特色小吃,再到方言风俗,对于一座城市,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记忆方法。千城千面,百花齐放。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最鲜明的特色是美食云集。但除了寻味顺德之外,顺德如何亮出更多城市形象新名片,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塑造更强烈的记忆点?
顺德中心城区已经交出了答案。提高城市辨识度,别具一格的地标建筑不可或缺。如今,不管是形似金凤凰展翅欲飞的德胜新城中轴线,还是外观酷似飞机发动机扇叶在光影中飞速旋转的工业发展馆,抑或是亚托里尼风格的容桂渔人码头,它们是视觉性的升级,也是触手可及的城市记忆。
在这里,光和影的魔法同样被娴熟使用。围绕德胜河“一河两岸”,顺德中心城区建设了流光溢彩的亮化工程风景线。—盏盏灯火犹如璀璨星河,铺洒在河面之中,闪烁在大桥上,镶嵌在楼宇之间,散布在河堤岸线之中,点缀在公园绿道之内。五颜六色的变幻交替,仿佛给顺德的夜晚披上了绚丽斑斓的霓裳,让岭南水脉的韵、岸线建筑的形,尽情展现,令人赏心悦目。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看来,农耕时期的城镇沿水发展,工业化时期更多是依靠道路,当前城市的转型提质又重新回到水岸边。
因此,以岭南水乡现代城市样板为目标,围绕“水”增进城市景观特色,也是顺德“强中心”建设的重要路径。
作为顺德投资最大的生态环保工程,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覆盖59条河涌,包括131个子项目。目前,该工程中心城区范围已基本完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景象处处可见。
在整治过程中,顺德特别强调人与自然、人居水岸、亲水乐水的主旨,增设多元的户外主题活动区,把水系、绿地、公园、社区通过多种慢行道衔接,形成生态共同体,营造开放共享的宜居生态美丽品质城市空间,焕发岭南水乡魅力。
一座优秀的城市,往往拥有强烈的人文吸附力。也因此,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不只是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
今年秋季,一场2020顺德音乐季——“倾情12夜”顺德城市歌手大赛,分别在顺峰山公园、金凤凰片区、渔人码头等进行露天演出,歌手们动情放歌,人们或驻足流连,或回首顾盼,丰富了中心城区的夜间文旅体验,也让城市在艺术的共情中温暖起来。
根据计划,顺德将在2021年建成华盖路—清晖园商圈、顺峰山公园—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金凤凰—渔人码头商圈两大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一个全新的令人记忆更深刻的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打开。
■声音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
建设“强中心”是顺德城市迈入3.0阶段的必然需求
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时代,顺德在空间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顺德要做科技做创新,空间必须聚焦,聚焦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强中心”,因为只有“强中心”才能够营造出高质量的生活配套,才能提供科技创新人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向什么方向去聚焦?最佳的选择就是大良容桂。因为本身这里就是整个顺德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资源是最丰富的,在这个地方打造“强中心”成本最低、而且效率最高。
城市发展分为以港口为核心的1.0时代、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2.0时代、如今以高质量公共空间为中心的3.0时代。
比如造人工湖,就是3.0时代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我看到顺德中心城区也有桂畔海、德胜河,如果把空间营造好,把教育医疗等配套做好,一定可以吸引那些人才过来,打造科技创新聚落。
在我看来,和广州的距离不远不近,将是顺德的一个优势。因为未来代表城市先进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域,很可能是在大城市的腰部。
比如,杭州的未来科技城、上海的张江、旧金山湾区的硅谷,都是离大城市的核心区大概二三十公里这样的区间。
因为要搞创新,必须要高度专注,需要跟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搞科技创新也要交流,会发生圈层效应。比如围绕苹果公司,其他的公司会形成一个特殊的产业圈层,形成特有的产业集聚效应。
因此,从广州来看,头部就是CBD,珠江新城。尾部就是远郊新城,比如增城从化。顺德距离珠江新城大概也就30公里,这里属于广州的腰部,将是顺德未来发展科创产业的一大优势。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通讯员张禄友)记者昨日从顺德区伦教街道办获悉,“乐聚伦教·畅享金秋——2020伦教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