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晾晒基地。西江日报通讯员 梁亮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贺思乐
薯莨作“画笔”,光照做“调色”,一张张白色绸布在蓝天白云下铺展开来,经光合作用后,洁白的绸布变成了橙黄色。这便是最负盛名的纺织品——香云纱。其第一道制作工艺就在高要区小湘镇汉塘村的香云纱厂,近日,记者前往采访。
“香云纱的染整需要太阳光,光照越强,晒出的绸布颜色越艳丽好看,阴天就完全晒不了了。”香云纱厂厂长张少辉告诉记者,香云纱的原产地和主厂位于佛山顺德,2010年,公司老板投资400多万,在汉塘村设建设厂房和设备设施,于2013年投产,主要负责香云纱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染整。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本名“莨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 “软黄金”。
为何选择落户汉塘村?张少辉介绍,薯莨是制作香云纱的关键天然染料,在过去的年代里,村民们要在山上种植薯莨以挣工分,薯莨磨成粉后用于制作供奉的香火。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薯莨经济价值不高,无人种植,但山野里的薯莨在自然界的滋养下生生不息,如今已成为野生薯莨。
“据估算,山野上的野生薯莨,在未新增的情况下,仍可满足生产较长时间,原材料丰富。”张少辉说,天气好时,一个月可消化100吨左右的薯莨,村民们可以通过采购薯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晒莨绸可是一门技术活,初加工就需经过十几道工序。张少辉说,首先要把薯莨制作成薯莨汁,师傅再根据经验和技术,按照一定比例调配薯莨液。
绸布从进厂时的洁白色,经过薯莨液浸泡后,要铺展在太阳底下暴晒,完全晒干后,再次浸泡到薯莨液再晒干,以此往复,将近20遍才能得到质量稳定、色彩橙黄的香云纱。经初加工后,香云纱被运往顺德,用顺德河涌产的富有亚铁、钙等矿物质的河泥进行覆盖,经水洗、发酵,最后加工成为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
“目前,我们香云纱的年产量有100万米左右,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由于市场需要量较大,产业发展前景我们也很看好。”张少辉说。汉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礼洪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向上级部门,申请将香云纱的制作工艺纳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
新闻推荐
广东家居设计谷顺德龙江开园“百所设计高校联盟”成立,吸引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70余所高校参与
广东家居设计谷展示的创意家居羊城晚报讯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张展鸿摄影报道:近日,2020年顺德设计周暨顺德龙江首届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