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星光电投资20亿元,在南庄吉利工业园开建LED器件封装及应用产业项目。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初冬的佛山,气温急转直下,但在中心城区的禅城,地段优势明显,房地产受到持续关注,与此同时,产业地块尤其是工业地块在近期的密集出让更是掀起了热潮。
12月7日,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竞得禅城区横十四次干路北侧、横一路南侧、规划25米路西侧50亩地块,该公司华南区总部将落户于此。12月3日,本地陶企龙头金意陶拿下禅城区魁奇西路北侧、澳边涌东侧一块53亩的工业用地。而在不久前,上市公司国星光电、道氏技术也相继在禅竞拍得土地。接下来的不到1个月内,还将有7宗工业用地陆续推出。
这样的现象在禅城并不多见。近十年来,由于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再加上土地资源的紧张,陶瓷、不锈钢、童服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生产环节逐渐外迁,禅城的工业项目也一度颇为平静。然而,今年却迎来了转折点。尤其是9月以来,禅城共有15宗产业项目用地出让,其中工业用地有10宗,为近年来最多,且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工业用地的井喷式涌现反映出工业发展正在“回暖”。在土地资源紧张的禅城,凭何吸引工业项目纷纷落子?定位建设“小而美小而精”的精品城区,禅城又将如何打造精品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投资升温
禅企争相“回家”过江龙抢滩布局
年近岁末,本是一年收官在即,但对金意陶而言,却是公司开启业务新跑道的一个新起点。
12月3日,金意陶成功竞拍得到位于南庄镇横一路北侧、澳边涌东侧的53.5亩的地块,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园。这是该企业从禅城走出去,不断往外扩张多年后,“回家”的一次大举布局。
“我们筹备这个项目两三年了。”金意陶董事长助理王竹说,前几年因为佛山中心城区对陶瓷产业的调整,公司逐步往外投资布局,尽管外地也提供了不少优惠条件,但公司最终还把选择回到禅城上马新项目。
金意陶的遭遇是禅城产业发展的缩影。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最早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早在10年前率先实施“腾笼换鸟”战略。为配合城市发展所需,陶瓷、童服、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生产环节相继外迁,以至于一度引发外界对禅城产业“空心化”的忧思。
近年来,禅城实施“优二强三”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禅企回家”。政策风向的引领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又吸引了产业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投资逐渐升温。
工业地块的密集出让正是工业项目在禅发展活力的体现。数据显示,9月以来,禅城共有15宗产业项目用地出让,其中工业用地有10宗,为近年来最多。产业项目井喷式增长背后是禅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
曾经将发展重心外迁的本土企业纷纷“回流”:金意陶在禅城布局新的生产基地;三技精机将早年搬到外地的部分事业部和生产线迁回禅城,并斥资10亿元打造印染整体设备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而在禅城深耕多年的上市公司,则出于对当地发展的信心增资扩产。如国星光电投资20亿元,建设LED器件封装及应用产业项目;道氏技术再投10亿元,打造氢能及新材料产业园。
不仅本地企业争相发力,外来企业也在抢滩落子。刚刚将总部搬到禅城的上市公司福能东方,不久前对外宣布将投资建设佛山福能智造科技产业园,有望在今年12月底成功落地。从长江到珠江,来自江苏的汇博机器人正摩拳擦掌,计划在禅城筹建华南总部,开展华南地区的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广;飞越2000多公里,来自北京的联东U谷,雄心勃勃进军禅城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园……
各路资本的竞逐,在禅城产业江湖中激荡出新波澜,也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业态升级
建起总部大楼产业链迈向高精尖
作为中心城区,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发展工业,推动产业与城市发展相融互促,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今年,在佛山市委的部署下,禅城明确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精品城区的新城市定位,做强做优与精品城区相适应的精品产业。
近期推出的工业项目就呈现出精品化特点。从用地规模来看,每宗用地在50亩左右,虽然面积不大但承载的投资额不低,普遍在10亿元左右。
从项目发展方向来看,虽然大部分是制造业或与制造业相关的项目,但并非简单的生产加工环节扩张,而是瞄准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向总部经济、高精尖领域发力。
作为禅城陶企的龙头,近年来,金意陶在传统瓷砖建材核心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布局岩板、发泡陶瓷等新材料产业与“全瓷定制”项目,形成企业转型的“双翼”。
在金意陶拿下的53.5亩地项目土地上,不久的将来,将矗立起一栋新的总部大楼,旁边是研发生产岩板、发泡陶瓷等新材料的产业园,计划将引进1000多名高技术人才进驻,引领陶瓷行业向绿色家居方向转型升级。
“传统的陶瓷生产已不适合中心城区,我们打造的产业园集研发、生产、孵化于一体,以环保智能为方向,十分切合禅城的城市定位。”王竹透露,该项目也是支撑企业IPO上市的重要项目,必将为禅城税收、就业等方面带来持续的贡献。
距离金意陶新项目不远处,上市公司道氏技术刚摘得51.9亩地,正筹划建设氢能及新材料产业园。今后这里推动氢能电池、新材料等前沿技术项目在此集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并计划引入海内外人才打造20层高的国际创新中心。
“我们的研发人才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但他们来到禅城后都很喜欢这里。”道氏技术董事长助理王健安表示,禅城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配套设施都比较完善,非常利于企业吸引人才。
就在金意陶和道氏摩拳擦掌之时,国星光电已经在加码布局。今年3月底,占地82亩、总投资近20亿元的国星光电LED器件封装及应用产业项目,在南庄镇吉利工业园正式开工。11月,该公司又拿下樵乐路南侧、佛山一环东侧约21亩地块。此次启动的项目旨在继续扩充公司现有优势封装器件及应用产品产能,并加大MiniLED/MicroLED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及发展,提升公司核心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这将为公司未来5—10年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国星光电董事长王广军认为,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望在佛山形成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并带动当地智能家电、汽车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改革赋能
政务服务提速力促项目加快落地
良禽择木而栖。土地资源紧张的禅城,为何能吸引不少工业项目抢驻?
10年前,受土地发展空间限制,三技精机将部分产能搬至三水;10年后,该公司出于产能扩张需要,决定再度回到禅城打造印染整体设备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企业投资最看重产业配套、人才吸引、客户群体,这三大要素作为中心城区的禅城都具备。”
不拼土地拼环境,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更是令企业心动的重要因素。
“我们选择把华南区总部设在禅城南庄,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这里的营商环境。”汇博机器人市场部总监曲少阳表示,禅城提供优质的政府资源和人才政策等支持,非常符合企业发展的特质和现阶段所需的条件,可谓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去年下半年,得知国星光电有扩张需求后,佛山市、禅城区两级政府立即组建临时工作小组,全力推进购地扩产事宜,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首期的土地购置。“速度非常快,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国星光电董事会秘书刘艾璨子说。
“在选择总部落户地时,很多地方都给出各种优惠条件,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禅城。”王竹透露,金意陶提出建总部的想法后,当地政府提前介入,不仅简化了很多沟通和审批流程,还帮助联动多部门解决项目报建过程中实际难题。
项目为王,落地为实。近年来,禅城积极通过审批改革、机制建设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要素、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项目推进面临着压力。禅城又专门成立了“9+1+7”重大工程项目总指挥部,集聚9个领域工程、1个重大工程和7个重大发展平台,统筹全区力量加快项目落地。
此外,为了让项目推进提速,让企业少跑腿,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还成立了审批代办及交易靠前服务专班。这支由7个人组成的队伍,截至今年上半年已为90家企业提供工程报建、商事经营、惠企服务、竣工验收等代办服务。在其助力下,国星光电项目立项用地规划阶段从提出申请到完成审批,仅用了一天时间。
“推动项目建设落地,关键在一个"快"字,我们要切实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停不得"的责任感,全力提升抓项目落地、抓建设效率的能力和水平。”禅城区委书记黄少文表示,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把项目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时间表、责任状,尽快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推动项目早落地,禅城还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日前,《佛山市禅城区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由区长挂帅,首次将营商环境作为系统集成的工程在全区全面推进。
《方案》明确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报审材料、简化手续,大幅度压减时限,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容缺服务”制度。除重大、复杂工程建设项目外,实现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到竣工验收环节的审批时限控制在43个工作日内(不含交通类线性项目),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38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聚焦
“一支队伍”代办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一个项目的落地,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经历的审批环节曾被称为“万里长征”,而且由于审批涉及部门多、事项杂、手续繁,企业较难厘清其中关系。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加快项目落地,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在深化一门式改革的基础上,于去年7月成立工程建设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并结合实际需求,整合业务资源,组建专业代办“一支队伍”。
南庄镇吉利村,国星光电LED器件封装及其应用项目现场,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高端产业项目,是禅城重点打造工业项目。但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一度遇到报建难题。
“一支队伍”了解情况后,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参与部门项目前期联合会议,建立企业联络群,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提供报建指引,帮助企业扫除审批报建“拦路虎”。通过代办员全程跟踪,协助制定项目报建计划,并积极与审批部门协调沟通,组织提前公示,其立项用地规划阶段从提出申请到完成审批,仅用了一天时间。
而在不远处,同样纳入区重点项目的佛山汽车动力电池及芯材项目,也在“一支队伍”的帮助下得以提速。“一支队伍”得知建设单位有报建需求后,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负责人,为相关报建工作提供前期辅导服务,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协助拟定详细工程报建计划,明确项目申办条件、申报流程、涉及事项及材料,确保建设单位全面、清晰了解佛山市工程建设审批流程,保障项目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报建工作。
在代办员的协助下,项目从申办立项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重要证件,全流程行政审批时限仅用了14个工作日。
除了工程报建外,“一支队伍”的工作还拓展到商事经营、惠企服务等业务,从前期指导到审批结果寄出的“一条龙”代办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发展、促进稳定就业,不断优化禅城营商环境。
“一支队伍”目前共有7人,按照工程报建、商事经营、惠企服务、竣工验收等业务,分责到人到岗。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少敏介绍,代办服务以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为支点,联动全区所有涉及到审批、政策制定的职能部门,形成“1+N”的服务模式。
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让企业办事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的质变。一年多来,“一支队伍”已为90家企业提供代办服务,为18家企业提供工程报建相关咨询及辅导服务。组织开展15场联合验收“提前介入”服务,回复工程业务问题咨询16682条。组织开展18场线上惠企政策申报专项直播、录播培训,累计惠企业务申报量2799宗,涉及扶持资金逾3.5亿元。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罗湛贤通讯员/禅纪宣)近日,禅城区住建水利局燃气管理科原副科长李燕涉嫌贪污罪、受贿罪一案,在禅城区人民法...